翻新时间:2013-12-19
试论语文教学的两种最佳境界
" 清人王国维曾把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 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1]。其实,语文教学艺术的最佳境界也 有与之类似的两种,笔者试化用王氏之言,称其一为“有教”之境,其二为“无教”之境。
有教之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清楚、正确、协调、能动地运行,并在正确的教学原则、科学的教 学方法、艺术的课堂处理、合理的认知规律有机交融的情况下产生和谐的共振,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生动、完 全的教学氛围。当此之时,教者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化学、寓教于学,具有明显的主导作用;学者以学 助教、以学激教、以学化教、寓学于教,具有明确的主体活动。整个教学的主体接受者(学生)始终离不开教 师之活动,离不开课本和课堂教学。有教之境的代表。首推钱梦龙,其他如张富、宁鸿彬、徐振维、林炜彤等 。入此境者,首先表现于教师在一定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得心应手地组织教学。教者以教材为信息载体,根 据教学计划有步骤有条理地实施教学,其教学模式常常起着左右课堂局势,操纵学生兴趣、思维、意志、情感 的极其重要的作用。钱梦龙老师在长期摸索的基础上创建了“三主四式”教学模式,通过“自读、教读、练习 、复读”四种基本课式,“认读、辨体、解题、提要、问答、解析”六个步骤教学,在中学语文界产生极大影 响。宁鸿彬老师的“熟读——质疑——解疑——总结——运用”教学模式,洪镇涛老师的“提示、设问阶段, 阅读、思考阶段,讨论、切磋阶段,归纳、总结阶段,练读、练写阶段”五阶段教学模式,张建华老师的“引 发——展开——归结”教学模式,张晴华老师的“五步三课型反复式单元教学”模式等,都科学而严谨地显示 出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规律。其次表现在有一定为教者所熟练掌握和运用的方法。诸如激趣、启发、点拨、感染 、熏陶、设疑之类的方法,始终为教者所重视和研究。通过各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条理地实施,或在各种突发 事件面前通过教者聪明的才学、丰富的经验、机智的应变体现出来。
有教之境的课堂教学,教者如一个聪明博识的导游,把人带到美妙的风景、新奇的珍品面前,将其部件的 精工、机关之巧妙,及渊源影响、前关后联一一化解,展示于众。学者如见奇物美景,种种巧语妙思随导游手 指足引次第而来,于意趣盎然中将那诸多妙处逐一接受,化为己有。听者(听课的老师)则如入宝山,俯拾各 种珍奇佳丽,能够取之而为我所用。钱梦龙讲《中国石拱桥》,以“两肩”的“肩”字为突破口,先出示赵州 桥挂图,让学生说明大拱与四个小拱的关系,讲《愚公移山》问“愚公有多大年纪”、“那个年纪小小的孩子 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吗?”这一类引读引导之法被其他教师引进课堂,也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正因为有教之境的教学经验能够得到推广,所以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钱梦龙教学研究会”“张富教改实验 班”等,着实培养了一大批教改实验的典型。当然,借鉴吸收不等于全盘照抄甚至无节制的滥用。那种把启发 式变成“满堂问”的做法自然是对这种教学经验的误解。
有教与无教,同属于课堂教学的两种最佳境界。它们都是以“教”为源流,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独特 的风格,使教学双边活动进入最佳状态后形成。前者厚实严谨、科学实用,着重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有百战 百胜之效,堪称教学中的“现实主义”;后者自然洒脱、灵活醇真,更多地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收不战而胜 之功,当属教学中的“浪漫主义”。从表面看两种境界中教师教学的观点、形式、方法手段的运用及教与学融 合总的程度有一些差别,但其根本目的及效果都是使学生在最小的时限内获得最多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无论哪 一种境界,都可以成为众多教师努力的目标,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内外部条件努力以求入境。同样是初中毕业, 钱梦龙老师孜孜以求、蹈章寻法,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形成理论,终成一家;魏书生老师标新立异、出奇 制胜,因班制法、以法治班,亦成“灯塔”[8]。与他们不同,于漪老师则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宏观调控微 观,以微观试法宏观,厚积薄发,别树一派。可见,通往教学艺术最佳境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当然,“教 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于“有教”终求“无教”,捅破一层窗户纸,亦决非无路可走。
注释:
[1]王国维《人间词话》
[2]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
[3]吕叔湘《论语文教学》 [5]张huī@①之《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探微》;《语文学习》1992年第4期 [7]见陶小东《情思横溢》和肖蕴《于漪如是说……》;《语文学习》1990年第10期
[8]前苏联格·德·基里洛娃语,见安方明《苏联教育家赞赏魏书生的教学改革》;《中学语文教学》199 1年第9期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扌加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无处不在
- 我的姐姐
- 小狗黑黑
- 孤独与交友
- 春天来了
- 学滑板
- 雄伟而热闹的朝天门大桥
- 海边看日出
- 我喜欢的电脑
- 快乐无处不在
- 星空
- 自我介绍
- 雨伞借给谁
- 草地上的故事
- 妈妈的家乡
- 解析不同的“读”法
-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 刍议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 注重词汇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 《直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 初中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对策探讨
- 探究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 最美不过乡景
- 多样化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
- 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激发策略之我见
- 多媒体在英语口语中的运用
- 用执着捂热“冷板凳”
- 对高中数学案例教学的研究和思考
- 2012高考天津卷语文作文审题指导
- 泰兴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 江苏南通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四校联考试题及答案
- 南通地区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月联考试题及答案
- 大连76中2011年秋初三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
- 古城中学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解析(福建卷语文解析)
-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离子共存_离子反应
- 仪征市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前洲中学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 前洲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含答案)
- 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 仙师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金属及其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