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的音调,忧郁的旋律
翻新时间:2013-12-19
伤感的音调,忧郁的旋律
伤感的音调,忧郁的旋律
摘要:布鲁斯音乐在美国的起源与发展过程见证了黑人在美国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经典的布鲁斯音乐和成功的布鲁斯歌手将这种艺术形式升华为一种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精神的生存方式。布鲁斯音乐哀婉悲凉,表现了被压抑,被剥夺的黑人阶层的典型情感和心理,本文从布鲁斯音乐的产生、发展以及音乐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体现黑人布鲁斯音乐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关键词:布鲁斯音乐;黑人;忧郁 音乐是美国黑人民间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对一个曾经被剥夺了读与写权利的民族来说,音乐是能够将他们的痛苦经历升华的最有效的艺术形式”。[6]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逐步发展了三种独特的音乐形式——灵歌、布鲁斯和爵士乐。其中布鲁斯是最具黑人特点,最受黑人欢迎的音乐。 “布鲁斯”一词的含义与精神状况有关。在音乐中,布鲁斯又被译为蓝调音乐。这个词语中透露了情绪低调、忧伤、忧郁。英语中还有一个词语:蓝色魔鬼(Blue devils)与之有一致的意思。直到南北战争,布鲁斯一词还没有进入美国流行词汇,但到了1900年左右,这个词突然蹦了出来,用以特指美国黑人的精神状况。布鲁斯表达了黑人为求生存争取自www.Lwlm.com由而进行的呐喊,是将痛苦转变为欢乐的有效途径。布鲁斯音乐完全以黑人的生活为题材,体现黑人在种族压迫下的贫穷、痛苦、孤独、绝望以及人性的弱点。因此布鲁斯实际上是表达黑人痛苦经历的伤感音乐,表达个体最低靡的心理状态,黑人用它作为一种精神疗法,来超验黑人最痛苦的人生经历并使之升华。 一、布鲁斯音乐的产生 布鲁斯音乐是由生活在美国的黑人劳作时候哼唱的歌曲发展演变而来的。美国黑人的历史可追溯到16世纪美洲沦为欧洲殖民地的时期。16~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劫运大批黑人奴隶到美洲,其中半数以上运入今美国境内,主要在南部诸州的棉花、甘蔗种植场和矿山当苦工,深受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残酷剥削和虐待。随着美国工业的发展,南方的黑人陆续迁往北方和西北方城市。1861~1865年南北战争后,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度,但是黑人仍受种族歧视和压迫,美国黑人在政治、经济、教育、就业、居住等方面很难享受到与白人相同的待遇。他们处在美国社会的底层,时刻受到失业、贫病和死亡的威胁。 17世纪时,这些黑人奴隶在农场或棉花种植园,一边被强制进行大量劳动,一边用非洲的语言进行哼唱,形成了美国黑人音乐最早的形式———做工歌和田间号子,这两种音乐形式都受到黑人在非洲时熟悉的音乐的影响。美国南方黑人与白人早期在音乐方面接触的重要媒介之一的宗教音乐,对黑人在音乐上的影响形成了黑人圣歌。这三种音乐的出现和发展为布鲁斯的诞生提供了前提。 到了19世纪下半叶,黑人音乐风格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同样受到非洲音乐以及美国白人从欧洲带来的传统音乐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黑人民歌风格,从这种风格中便产生出了布鲁斯音乐。 二、布鲁斯音乐的发展 布鲁斯音乐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或者称为三个布鲁斯风格。 (一)乡村布鲁斯。 第一个阶段称之为“乡村布鲁斯”,或者“前古典布鲁斯”。兴起于十九世纪70年代,其最主要特征是传唱和即兴演奏。其它阶段的布鲁斯,也有这一特点。因为它产生于乡村,起初可能没有专用乐器,甚至于在形象、诗风、形式方面都没有定型化,音乐较自由,与后来的布鲁斯比较,它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规律。 (二)古典布鲁斯。 (三)大都会布鲁斯。 第三个阶段称之为“大都会布鲁斯”,或“雅乐布鲁斯”。这一时期它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原始的黑人环境,成为了美国的艺术。白种人认为它体现了当代人的内心世界。“大都会布鲁斯”已经消除了乡村和古典时期的徐缓性质,这是美国大都会生活所决定的。诺尔·麦依莱尔的小说《白黑人》揭示了现代白人的内心思想意识,表达了一种病态的心理,一种多愁善感、绝望、忧郁的情绪。大都会布鲁斯正是这种思想状态的写照。 三、布鲁斯音乐的特点 布鲁斯音乐特点主要在于包括两个或三个不规则音的大调音阶:降三级音,降七级音,有时还降五级音。这些降音符,严格的说,并不是十二平均律中的降半音,只是近似而已。这正是它的一个特点,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能够体现出布鲁斯音乐所表达内在情感方面的悲伤、忧郁成分。 (一)声乐布鲁斯特点。 声乐布鲁斯在演唱这些音时,其音乐特点为:常采用滑音或颤音的唱法,以及运用从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的唱法来强调一些关键的词句,听起来哀婉凄楚,伤感忧郁且感情丰富。所以,也有人将布鲁斯译为“怨歌”。它的速度大多比较慢,节拍常是二拍子或四拍子,旋律中常常出现切分节奏。它的演唱风格非常自由,歌唱者可以根据演唱内容即兴发挥,可以用假声、喊叫、呻吟、哭泣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多种声音和旋律的出新。它的结构形式一般是由三个陈述部分组成,也就是三句歌词构成的三个乐句。每句四小节,共十二小节。三句之间的关系是a、a、b或a、b、c。第一乐句多是下行哀婉、忧郁的旋律,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只是增大了紧张性。第三乐句歌词的语意突然转折,产生了一种意外的效果,或者是将前两句的含义引向深入,或者是对前两句描述的情景作出比较富于哲理性的评论。它在结构上以及情感表达方面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断的抑制住了即将倾泻出来的感情,仿佛总是用一种讽刺的或大胆的表示拒不屈服的口气来掩饰其伤感、忧郁的内心,正如一首布鲁斯中的歌词所说:“别把我可怜得趴下了”。 (二)器乐布鲁斯特点。 器乐布鲁斯模仿声乐布鲁斯的表演风格及音乐特点,也运用十二小节布鲁斯的结构形式作为即兴演奏的框架。在这种十二小节的结构之上的新旋律作即兴变化时,该结构一遍又一遍地得到重复。这有些像巴洛克时期的固定低音,重复的和弦连接起到了一种结构上的组织作用。同时,即兴发挥的旋律线条的自由流动赋予音乐变化。这种十二小节结构的音乐或欢快或悲伤、忧郁,或快速或慢速,其风格范围十分广泛。这种十二小节布鲁斯曲式为乐手的即兴发挥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在这样的结构框架中,布鲁斯以它独特的音阶和节奏所表达出来的伤感、忧郁的旋律让人一听便能分辨出这就是布鲁斯。布鲁斯节奏以三连音为基础,然后作不断的变化。因此想演奏布鲁斯的乐手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三连音概念。 综上所述,布鲁斯从南方和奴隶的棚屋走向全世界,作为美国一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它有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原型。就它的艺术性而言,正是它的音乐本身现在得到越来越高的评价,这些音乐相当完整地表达出某个特定时段、特定环境的人类的内在情感。它是美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它为社会提供人皆有之的感官满足,同时又被社会谴责为邪恶,受到道德炮火的猛烈轰击。它藐视白人中产阶级的社会规范,从另一个方向反抗历史和社会强加给他们的不公平。 伤感的音调,忧郁的旋律。黑人布鲁斯音乐所独有的特点,表达了其内在情感,表达了黑人为求生存争取自由而进行的呐喊。它反映出在一个世纪中长达60年的美国黑人真实的社会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象一把尖刀一样戳破了文化中虚伪矫饰的一面。 参考文献: [1]《黑色灵魂歌唱系列》,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 [2]陈铭道.黑皮肤的感觉——美国黑人音乐文化[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3]田青.圣殿外的歌声——西方流行音乐大潮[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陶辛.美国流行音乐概况[A] .流行音乐手册[C]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5]王氓.美国音乐史.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很幸福
- 让世界充满爱
- “和平”号
- 一条网虫
- 让世界充满爱
- 我诅咒战争
- 家乡的桥
- 未来的桥
- 让世界充满爱
- 亲切的鼾声
- 桥
- 战争·痛苦
- 中学生上网的利弊谈
- E时代网狗Tommy的自述
-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若干规定
- 商铺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 风电设备公司生产车间旁站监理方案
-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 榆社县政府西旧大礼堂改造工程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居住区工程(高桥)监理工作总结
- 某校区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第一次工地会议
- 测量学课程实习报告
- 竣工资料归档目录
-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
- 某社区安置房三期工程旁站监理实施细则
-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
- 测量心得
- 试论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思考
- 画施工图的心得
- 《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2
- 《惊弓之鸟》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 《惊弓之鸟》 作者及作品介绍
- 《路旁的橡树》 教案讲义2
- 《惊弓之鸟》 重难点分析
- 《路旁的橡树》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惊弓之鸟》 知识点精析
- 《路旁的橡树》 考点练兵2
- 《惊弓之鸟》 整体阅读感知
- 《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1
- 《惊弓之鸟》 老师语录
- 《惊弓之鸟》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 《惊弓之鸟》 重点问题探究
- 《路旁的橡树》 考点练兵1
- 《路旁的橡树》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