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声乐教学中音色训练的重要性

谈声乐教学中音色训练的重要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谈声乐教学中音色训练的重要性

谈声乐教学中音色训练的重要性

摘要:音色是声乐训练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着重从科学发声方法的特定因素以及其对歌曲风格的技巧性把握和审美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音色;音色训练

音色(musical quality)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www.LWlm.Com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同样的音量和音调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样色度和亮度配上不同的色相的感觉一样。

每个人的音色都是不同的,并非千篇一律。所谓歌唱音色是指演唱者声音的个性特色,也可说成音质、音品,是人们在主观感觉上借以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特性,是歌唱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普通人眼里的音色,在歌唱家的眼中却分为多种,音色是歌唱家的灵魂,需要不同的音色刻画不同的人物。 因此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训练出好的歌唱音色、符合歌曲风格和特点的音色,这是我们所需把握和提升的。

一、音色是发声方法正确与否的特定因素

在声乐训练中,我们往往对声音的评判正确与否,是通过观察学生的气息深不深、喉位稳不稳、口腔开不开等几个方面来要求学生,当然这也是最基本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要求,其实音色的判定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定因素。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有着敏感而尖锐的耳朵,有着对正确概念声音的理解。在我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男高音,刚来的时候已经学习3年有余了,在基本的练声中,中声区发声听起来感觉比较自然,但是低声区低不下,基本是毫无音色和声带的震动,音色给于听觉的人来说是很空、散、没有点,高声区高不上,到了小字二组的3或者4就显得很吃力,音色表现出僵硬、暗淡、没有张力。好的声音音色应该是高中低三个声区的音色统一和谐,有表现力,有不同声区不同的美妙色彩。进而从这名学生的音色中我发现了他的发声方法存在很大问题,并且声音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很强。首先他的喉位很高,对于这种声音条件很好的学生,这一点往往会欺骗众多的耳朵,在中声区,他显得运用得体,音色纯正,但一旦上了低声区或者高声区,喉位高,声带无法正常挡气,有再好的气息,这时都是枉然。其次,舌头僵硬。正确的歌唱方法应该是舌头松弛而平坦的放在口腔,舌尖贴近下牙内,舌根部放松。而舌头僵硬,就会导致音色的改变,在低音时就会有刻意使声音显得浑厚、做声音,或者高音时挡住一部分发声通道,发出令人紧张而堵塞的音色。第三,气息不流动。气息是声乐发声的根基,好的气息是歌曲演绎的动力和源泉,更是控制不同音色的主导。从这名学生的音色判定中,我们很容易得知其发声方法的错误及错误点。好的教师应该能够直接从音色这一特定因素来判定学生发声方法正确与否。因此,声乐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好的声乐老师一定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

二、音色是声音传递中震撼心灵和美的直接表达

在我们声乐学习中,我们常常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应该重视声音还是应该重视音乐,还是同时都要重视?当然,我的回答是二者都要重视,但是对于专业学习声乐的学生,我还是认为声乐声乐,先有声音才有音乐,先有美好的声音才有美好的音乐。这就如同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先有物质,后又意识。那么没有好的声音和好的音色,是无法表达出音乐作品中所传递的审美意境与艺术震撼。作曲家写出一首好的声乐作品,首先是要找出一个适合其演唱的歌者来完美诠释其作品,同时对歌者的声部、音色、音域、歌唱技巧、气质形象、文化修养与内涵等不同方面来进行选拔。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色,因为这是直接表达给观众的第一冲击力。其次,对音色把握的合适与否,直接导致作品的成功体现。最后,音色也是对听觉神经的修复与洗礼。科学研究表明,男高音在唱出完美的高音A以上时,听觉神经会令现场观众达到一种心理兴奋状态,从而热情享受音乐的美妙。

三、音色是歌唱处理和风格中的技巧性因素

歌唱风格是人们对于某种歌唱形式在思想内容、歌唱艺术手法上表现出显著特点的较固定和习惯性的共同认识。其形成是由它所处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文化心态、审美观念、民族语言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准确把握歌唱风格是歌唱家历来推崇的最高艺术境界。歌唱音色是指演唱者声音的个性特色,也可说成音质、音品,是人们在主观感觉上借以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特性,是歌唱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一)民间曲艺和戏曲风格

在歌唱音色定位上表现为声音平铺直叙、明亮、质朴等,发声共鸣以口咽腔为主,基本用真声歌唱,没有混声。真声的特点是振动频率较低,灵活性较差等。但它与音质疏松、浮泛、干涩、用拉直嗓子喊叫的“白声”不同,白声没有共鸣焦点,是既散又敞刺耳的声音。声音的焦点是指声波向前向上放射瞬间呈现的小亮点。戏曲风格在歌唱音色上的独特选择是声音明亮集中、俊朗秀美、高亢挺拔富于穿透力。为了有利于语言吐词咬字的清晰准确,歌唱共鸣管道较之美声唱法短而窄一些,音量泛音偏少而发出的声音较集中、结实、明亮,声音位置靠前。

(二)群众歌曲风格

从创作上看多为进行曲、颂歌、队列歌曲等,有独唱、齐唱、合唱、轮唱多种形式。音域十度左右,调性以大调式为多。因其演唱对象要符合广大群众要求,所以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教育性,形象鲜明、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速度稳健、音区平稳。声音的特点是活泼、感情真挚,音色定位明亮清脆、活泼开朗、明朗靠前、积极热情、富于弹性。面部笑容和硬腭抬起都很积极,吐字较靠前,有一些混声,但还是以大本嗓的音色特点为主,真声色彩还是很浓,共鸣的焦点一般在鼻腔。这些都是群众歌曲演唱风格的特点定位。

(三)中外艺术歌曲风格

艺术歌曲的用声技巧是丰富的,强调连贯和强弱对比。有些作品要求高难技巧,如颤音、滑音、高弱音等。就像艺术歌曲精致、严谨的作品风格一样,演唱上对声音音质的高标准也不例外,热情温暖、甜美深情、回忆、想象、进入梦幻的音色,表现为声音控制的更含蓄、稍暗和更柔和,歌唱技术上呼吸的力度减少,柔韧性控制感增强,演唱技术上声门相靠或撞击的力量减弱。吐字积极而稍靠后的感觉,但是声音

传送方的感觉是向前的,鼻腔和口腔混合共鸣,焦点在面罩。歌唱轻机能运用恰如其分,歌唱轻机能是相对重机能而言,也称假声,这种声音是声带作局部振动,声门闭合呈菱形合缝状,声音灵活性强,但音质较空虚。

(四)西洋歌剧中咏叹调风格

在众多的歌剧咏叹调中旋律优美、音乐讲究歌唱性,调式调性变化丰富多彩,注重抒发人物内心的感情。激情有力的戏剧咏叹调的演唱风格在歌唱音色上要求声音如同红色的光辉,热情而饱满。现代科学技术对美声唱法高音共振峰的测量,其震动频率为2400到3200赫兹,这是其他唱法较难达到的。演唱技术上嘴吐字时喉头后面也吐,胸腔、口腔、鼻腔三个共鸣腔同时打开,声音竖立感强。演唱者的气息深度和张力增加,喉头降到最底,咽腔绷紧有力,鼻咽腔共鸣为主,有面罩共鸣声音,共鸣焦点在软腭。从低音到高音都有混声,音域三个八度无断痕,热情激动等。这些特点与艺术歌曲注重柔和、轻机能演唱风格和音色有较大差异。

声乐训练中,音色就如同一个调色板www.LWlm.Com决定着歌者的对于歌曲的浓妆淡抹,相得益彰。因此我们在把握音色的重要性时侯,要着重建立起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状态,熟悉歌曲的风格,分析理解作品,情感投入,自身知识结构的积累和文化底蕴的沉淀,这些都能够使得我们在今后声乐的学习中,通过音色来塑造和完美诠释声乐作品,给予听着美妙的音乐享受!

参考文献: [2]邹本初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绰号之班
我的好朋友
修鞋的老奶奶
做油饼的师傅
给偶的一封信
我的嫁嫁
“魔法”女生
这就是我
最爱化妆的人
一个值得我敬佩的人
我真该感激您
巧克力“忍者”
精灵妹妹-徐一丹
和谐的一家
5万.年轻人.小男孩
2011高三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校长发言稿
高三百日冲刺励志寄语
高三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校长致辞
2011年高三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教师代表发言稿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老师代表讲话
2011年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主持词
2011年高考百日誓师大会高三年级主任发言稿
高三高考百日冲刺誓词大全
高考百日冲刺励志决心书
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的讲话
2011年高三百日誓师大会对联
高三每周学习计划
高三学生高考冲刺必须记住的四句话
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讲话
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讲话
套子的反思——小说单元教学体会
唤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
走进新课程——我对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
世纪之交加强和改进中学地理教学刍议
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运用结构观点进行小学应用题教学
千呼万唤始出来——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大学体育后进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与途径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
“问题学生”的情感软化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浅析地理目标教学
英语习语所用设喻形象对比趣谈
《半截蜡烛》教案之三
《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
《半截蜡烛》教案之二
《螳螂捕蝉》课文原文
《半截蜡烛》教案之一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课练
尊重自主,唤醒感悟的喜悦
《半截蜡烛》教案之四
《烟台的海》教案之一
《烟台的海》教案之二
《三打白骨精》课课练
《卢沟桥烽火》课课练
《半截蜡烛》教案之五
《卢沟桥烽火》课文原文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