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扬琴艺术的发展

浅谈扬琴艺术的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浅谈扬琴艺术的发展

浅谈扬琴艺术的发展

摘要:要了解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都离不开思考它的源头,以及它所经历的发展路程和未来趋势这几个方面。笔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从扬琴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革,以及扬琴乐曲发展的历程这几个方面着手下笔,让读者能快速和清楚的了解扬琴艺术的发展概况,对扬琴艺术的发展做一个概况整理。

关键词:扬琴;传承发展;传统流派;现代作品

扬琴在四百多年前从最早的外来乐器,经过改革和发展后,逐渐成为最具代表的中国民族器乐之一。扬琴艺术的发展使扬琴的流派不断增多,其演奏的形式与内容也逐渐变得多样化。观望扬琴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首先应该知道扬琴艺术从何而来,了解扬琴这门乐器本身的历史和独有的特点。再者,扬琴艺术的发展中不仅扬琴的外形上有很大的变化,其内涵上也由于乐曲的创新而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壮大。在21世纪这个新时代的环境下我们还需要了解,在这新的时期又有哪些新的创作,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扬琴艺术。

一、扬琴的历史与特点及演奏技巧发展

历史:纵观扬琴历史,它发源于中东、波斯等古国。于十七世纪中叶从欧洲传入我国,迄今为止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遭受严重创伤的我国逐渐复兴,这时的民族音乐也处在在残垣断壁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更多的老百姓和达官贵人开始把音乐作为茶余饭后的精神享受。正是这种精神上的需要,发展并兴起了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从而使得民族音乐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清末民初,随地方乐种发展与乐曲配器的需要,扬琴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潮州弦诗等民乐合奏形式中的不可或缺的乐器。扬琴不仅具有广泛的世wWw.LWlm.com界性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是其他器乐不可替代的。而今,各类民族器乐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扬琴也从以前的合奏、伴奏形式的辅助性器乐发展成具有独立性的独奏器乐。

特点:按器乐的发声原理分类,扬琴属于打击弦鸣乐器,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击弦工具(琴竹)与琴弦产生正面击打才能发音,与钢琴的发音原理类似。其音色绚丽多彩,具有鲜明的特点。低音区浑厚坚实,中音区圆润明朗,高音区音色透亮且颗粒性强。扬琴的整体音量宏大,既能表现柔美婉约的作品又能体现出王者般刚烈强势的气质,表现力极其丰富。因其音色和演奏风格多变,也因此容易与其他乐器融合。

演奏技巧:据统计,扬琴的演奏技巧最先由简单的单音、左弹轮、右弹轮、双音、长轮滚奏发展到衬音、顿音、颤音、琶音、拨弦、反竹、泛音、以及借助特殊工具的上滑音和下滑音。如项祖华先生的作品《林冲夜奔》中就借助滑音指套的上下滑音来表现暴风雪。新时代还产生了,左手连弹、右手连弹的新技巧。如:黄河先生的作品《黄土情》的慢板部分。最新出现了多种单技巧结合而成的复合技巧。例如:黄河先生的作品《春》的引子,其中就使用了泛音与滑音的复合新手法。我国扬琴的演奏技巧在各地方乐派大体相同,但由于曲调以及演奏方式因为环境地域、产生时期的早晚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区别。在初步了解扬琴的历史和演奏技巧之后,扬琴乐曲的发展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二、扬琴乐曲的发展

在我国,扬琴乐曲的发展经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一九四九年之后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发展的大多是传统地方音乐。第二阶段涌现了大量的新作品。

(一)传统地方音乐的主要流派有:广东扬琴、江南丝竹、四川扬琴、东北扬琴等。我们把这一阶段所产生的扬琴乐曲统称为扬琴传统乐曲。这一时期产生的乐曲大多是由各地民间的扬琴演奏艺人,将当地广为流传的通俗音乐借用扬琴来演奏,经过长期的加工,最终演变成独立的扬琴乐曲。传统地方的音乐风格,比较朴实并带有浓厚的当地韵味。

1、广东音乐代表曲目:《雨打芭蕉》、《旱天雷》、《倒垂帘》。

广州及珠江三角洲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由于广州自古以来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所以当时有很多外省的文化涌入当地,这其中就包括音乐。而今我们所说的广东音乐其实是吸收了中原古乐、昆曲、以及江南小调而形成的。广东音乐擅长在简单通俗的音乐上运用加花、衬音、坐音、顿音、密打等技巧,使乐曲更富变化与活力。

2、江南丝竹代表作品:《弹词三六》、《欢乐歌》、《行街》。

江南丝竹是流传于江浙沪一带的丝竹音乐。由于江南丝竹具有清秀柔美、婉约雅致的特质,所以不仅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也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江南丝竹所使用的演奏技巧和广东音乐扬琴的演奏技巧类似。从乐曲风格相比较而言,广东音乐更为喜庆热闹,江南丝竹的音乐更为清秀优美。

3、四川扬琴代表作品:《将军令》、《闹台》。

四川扬琴流传于四川,据史料记载,其大约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与当地流传的川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地域不同,四川扬琴还分为“南会”和“北会”。四川音乐刚劲豪放、浓烈粗犷善于烘托武将英勇豪放的气势,从而形成四川扬琴的独特魅力。四川扬琴独特的演奏技巧有咕噜音、滚竹、压竹音等。

4、东北扬琴代表作品:《苏武牧羊》。

与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相比较,东北扬琴的发展属于自力更生类型,而其他三类地方

音乐都是从当地说唱音乐或戏曲中发展而来的。东北扬琴学派不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依附,但它充分的运用了传统艺术的手法和技巧表现自己独一无二的音乐,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

改革开放,新时代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曲家,扬琴艺术也因为他们的出现而增添新的色彩。这一时期,整个民族快速发展。随着扬琴演奏技法的增多及演奏技术的提高,使演奏家们不满足于传统乐曲的演奏。随后,他们根据自己多年在扬琴技巧上的不断尝试与创新以及对扬琴的深入研究,。从而创作出大量的wWw.LWlm.com新作品。这不仅推动了扬琴事业的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扬琴并喜欢扬琴这门艺术。

三、新时代的扬琴作品

由于作曲家的阅历、性格爱好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创作,进而就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新时代,在扬琴乐曲的创作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主要包括有:祖华教授,桂习礼教授,黄河教授,许学东教授等人。

项祖华教授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林冲夜奔》、《竹林涌翠》、《苏武牧羊》《海峡音诗》《丝路掠影》《乌苏里船歌》《春兰》、《夏莲》、《秋菊》、《冬梅》等。

桂习礼教授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凤凰于飞》、《映山红》、《土家摆手舞曲》、《月夜清水江》、《喜讯》、《流水欢歌》、《音乐会练习曲》等。

黄河教授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黄土情》、《古道行》、《天山诗画》、《离骚》、《拉萨行》、《川江韵》、《滇寨春色》、、《巫峡传歌》、《黄梅随想》、《春》、《秋》、《冬》、《山水云天》等。

许学东教授主要代表作品有:《瑶山夜画》、《秋·梦·藕》、《草原随想曲》、《青年叙事曲》、《悲情九歌》、《引滦抒怀——扬琴三重奏组曲》、《b小调幻想曲——献给肖邦》等。

现代扬琴作品不仅有扬琴演奏家在做贡献,还有一批优秀的专业作曲家也创作出不少扬琴作品。如:徐昌俊教授的扬琴协奏曲《凤点头》,房晓敏教授的扬琴独奏曲《遗风天籁》等。

扬琴,这门带有外国血统的中国民族器乐,历经多次变革和发展,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门具有相当文化历史深度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和演奏家们的涌现,使扬琴艺术的魅力和影响力更加深远,也让越来越多人们热爱它。

参考文献: [2]刘寒力.东北扬琴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音乐,1998(1).

[3]刘月宁.广东音乐扬琴的形成[J].华音网, 2001.

[4]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3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海洋朋友》观后感
胜似亲人
中国国宝——大熊猫
星期天的大扫除
一件令我悔恨的事
春天的金河
鬼脸秀
冬哥哥的到来
今天我下厨
角色体验
不久以前,不久以后
走进大自然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最钦佩的人
舞蹈小公主——胡帼琛
论学习动力理论在高校经济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网络课程的结构特点及网络教学模式
论新理念在《科学》教学中的点滴尝试
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育教学策略
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防止两级分化
论广告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
试论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分配模式的选择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谈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论创新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论关于消减我国城市信息分化的研究
浅论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的维持
论充分发挥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论当代青少年价值追求的分化与统合
论物理教学中的数理结合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八
《桂花雨》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十
《珍珠鸟》
《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和时间赛跑》
《科利亚的木匣》
《赵州桥》
《钓鱼的启示》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一
《爬山虎的脚》
《去年的树》
《颐和园》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