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京剧“四大名旦”的唱腔音色

论京剧“四大名旦”的唱腔音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论京剧“四大名旦”的唱腔音色

论京剧“四大名旦”的唱腔音色

摘 要:20世纪初至今,百余年来京剧一直是旦角的天下。男旦中又数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位最为走红。他们以各自的风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剧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最能代表戏曲流派特色的当然是唱腔,而唱腔音色的特点在戏曲流派的形成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如梅派的圆润、程派的含蓄、荀派的柔媚、尚派的刚劲。

www.Lwlm.com

“要吃饭、一窝旦”。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是20世纪20年代起在京剧舞台上异军突起的四位艺术明星,他们以各自的风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剧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变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统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戏的新局面,创造了京剧舞台争妍斗奇、绚丽多姿的鼎盛年华。四大流派有其各自独特的音色,在演唱上,大都从唱气、唱字、唱声、唱味、耍腔、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魅力,通过声、色以及润腔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扬长避短尽其量与各自流派的演唱特色相得益彰。细微之处,还包含着不少为曲谱难以体现,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音色形态,这些最能体现行当流派唱腔的个性。

一、梅(兰芳)派 梅兰芳(1894-1961),名澜,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的京剧世家。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嗓音圆润、扮相秀美是梅的最大特色。梅的演唱音色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端庄娴雅、平和中正、天然无痕,表面上规矩平淡,内中深沉含蓄、气象万千,易学难精。他精通音律,吐字讲究五音、四声、尖团而不拘泥。发声善用共鸣,无论何种音韵的字都能使之莺声圆啭,具有端庄娴雅的古典美,平和中正,恰到好处,处处出自天然,全无斧凿痕迹。他的唱做完全由传统中来,无一腔一式无来历,但又无一腔一式照搬传统,故能使人耳目全新毫无刺耳、扎目之感,看上去似无明显特色,实即梅派艺术之特长。

梅腔宗陈德霖与时小福的见棱见角,过于方正,通过兼收王瑶卿后,行腔层次分明但已无明显顿挫,大方自然,毫无懈怠,其音色艺术已完全把陈、时、王腔梅化了,属音色中不加花、不乱颤、绝无险腔怪腔的传统美。梅腔不用闪、垛、顿音等讨俏,也常为完美描绘人物音乐情态而设计、加入、运用新音色,但又不显山露水,顺畅流利。其演唱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中和审美功能。梅腔炉火纯青且表面平易,许多唱段能不胫而走,得到很大程度的普及,诸如“苏三离了洪洞县”、“海岛冰轮初转腾”等。他运用湖广韵,尖团字已渐入化境,毫无刻意求工之感,适度、自然、甜美,总体突出圆融。梅派唱腔音色精雕细刻、删繁就简、去冗存菁,臻于完美,特别是其率先在文武场伴奏中加入京二胡音色——人声、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檀板皮锣,几种音色混合交响,极大地丰富了京剧音乐的音色艺术美和表现能量。

梅还吸收了大量昆曲的表演、唱腔、身段来充实其旦行艺术。他的唱工总体突出一个“圆”。梅腔嗓音圆润甜脆、音域宽广,音色极其纯净饱满。由于养到功深,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故其唱工从不过力用气,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从而高音坚实,低音宽阔,到晚年仅音高稍有变化,依然珠圆玉润,无一句有气馁音懈之处。同一个剧目的每次演出细节常有不同,能够日臻完美,以高度的形式美陶醉观众。

二、程(砚秋)派 程砚秋(1904-1958),满族,北京人,字玉霜。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程擅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风格含蓄、幽咽婉转是程腔的最大特色。程创制新腔得到了王瑶卿的直接指导,是结合自己倒仓后嗓音变化,出现脑后音和鬼(诡)音的特殊情况设计的。程倒嗓后由于声带闭合不严必须极大地加强对气息和声音的控制能力,因此只得勉为其难,在歌声中出现超常的反差:多用新腔、险腔、异腔形成有棱有角、强弱高低对比鲜明;以气催腔、藕断丝连、刻意收敛放纵、强调渐强渐弱;叫头、高腔、长腔每每拔地而起,盘旋而上,至极高处犹如一缕游丝飘曳天外;低腔、小腔他全凭潜气内转,如同石阻急流,迂曲而下,幽咽回环,真正做到无声胜有声。尤以韵母送气的“硬擞音”为旦行演员所不多见,且大都用于唱腔行进的快速转折处;他又擅用快颤音和慢颤音,常在脑后音和鬼(诡)音中调出一种凄厉的音色。程派演唱最善于体现中国古代善良妇女外柔内刚的性格。上述这些润腔技巧加强了程腔的悲剧人物的感情深度,很好地表达着人物生死两难的戏曲音乐情态。如果说梅派的“新”不落迹象,程派则从里到外,彻底全新。程以独树一帜的发声、吐字、用嗓、润腔、行情等综合技巧创造了深意曲折、抗坠断续唱腔。其“抗”是由低向上拔高,故“脑后音”弥漫,但“气口”要灵巧,以化其浊,才能化噪为谐;“坠”是由高向低盘旋,使“鬼音”延长而缓降,化聚为散。所谓以气催腔,即用气息把脑后音托起来,使旋律抑扬峭拔,化散为聚,巧妙地与“鬼音”衔接起来,听来似断似续,如珠走玉盘,铮琮齐鸣。程砚秋精美绝伦的唱是以其中国传统歌唱音韵学的深厚功力作支撑的。程腔虽以幽咽婉约著称,却于柔媚之中,别具一股刚烈之气,锋芒逼人,寓刚于柔,强烈感人。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特别是那些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三、荀(慧生)派 荀慧生(1900-1968),祖籍河北东光,初名秉超,字慧声。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十九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荀擅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柔媚娇婉是荀腔的主要特点,荀的嗓音娇亮、甜而带沙,听来春风和煦,令人陶醉。荀从艺于梆子班,而且学的是花衫,所以擅长立(竖)音。荀派的特点,是善于在京剧中糅进河北梆子的因素,荀吸收梆子,却以柔来包含,就不显得粗犷激越之音过多。梅演戏能“化”,荀演戏也能“化”。不过,梅“化”的是京剧传统和昆曲,荀所“化”的则是河北梆子中的精华。因之,荀派唱腔,大部分是继承了“王(瑶卿)派”,而最突出的还是他自己的“能变秦声(指梆子)入徽汉”的独特风格了。

此外,荀慧生还侧重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他的嗓音甜媚,稍有闷音,用嗓有特殊的技巧,善于用小颤音、半音和华丽的装饰音;又常以鼻音收腔来增添唱腔的韵致。善于运用气口,以气息的顿挫抑扬造成唱腔的缠绵断续,在刻画人物的娇嫩,表现人物委屈、哀怨或痛不

欲生的情感时,有很强的感染力。荀将河北梆子旋律和唱技化入自己的唱腔,优美和谐而不显生硬,更使他的唱于轻盈脱俗中有通俗的成分。其更多的剧目中常见的【流水板】则于耍腔时逐个将音符唱出,活泼而不琐碎,也是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唱技。荀的吐字以京字京韵为主,基本不用反切,显得尤其传神,短而气促,自说自话的方式和卷舌音、语助词及降低半音方法的运用,都使他的白口轻俏软媚,魅力十足。荀派很善于结合自己的嗓音设计唱腔。口语化是其唱腔的一大特点,他能按说平话的语气如余霞散绮似的纳为唱腔,因为有板眼,故这是很难的创造。有人称荀的唱腔为“逸品”,真正的行云流水,左右逢源。这得力于梆子滚板,他还创造了许多旦角的五字句“西皮腔”。总体上荀的演唱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娇、骄、媚、溜、脆”。

四、尚(小云)派 尚小云(1900-1976),名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南宫县。幼入科班学艺,十四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刚劲挺拔是尚腔的主要特色。尚小云的唱不尚纤巧而以气与力取胜,具阳刚之美。他的音域宽广,高中低音运用自如,善于立音、颤音,气息深沉持久,能持续使用高腔、硬腔、绝无衰竭之像,听来酣畅痛快。演唱继承孙怡云而又有发展,行腔往往寓峭险于浑厚,旋律寓于力度,顿挫分明。尚以刻画中国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最为见长。相对于梅、程、荀派来说,尚派继承传统较多。“节节高”的唱法,他能举重若轻。师从www.Lwlm.com各位名师,都是老成典型,因之他的唱腔也多是继承传统,不能以一字一句来衡量其高下。他的大段唱工,唱得是一气呵成,如腾蛟起凤,大气磅礴。他的唱腔,专讲攻坚碰硬,过不去的地方,也要强渡,所以有一种“擒腔”、“坠腔”。他在唱工中,不但不愿减少词句,有时还执意按老腔老调演唱——刻意继承传统中的精华,因此特别得到工商业界人士的高度推崇。

流派的形成,首先要具备这个行当的共性特征,在总体唱腔面貌上要符合该行当的音色程式。但其中所体现出的继承和创新也是肯定的。有继承,又有推陈出新。为了自成一派,唱家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独创性,以高度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一招鲜,吃遍天!”客观上促进戏曲行当中流派的多彩多姿,大小唱家,群星璀璨。

参考文献:

[1] 董维贤:《京剧流派》,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年版。 [3] 《秋声集——程派艺术研究专集》,中国戏曲家协会北京分会程派艺术研究小组编,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5] 刘纪宏:《荀慧生》,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6] 杨忠、张伟品:《京剧大师尚小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外公
我的弟弟
一场雨
我懂得了那山一般的母爱
我的弟弟
感谢
妈妈,谢谢您!
表妹的生日
搞怪小弟——叶之骁
感谢母亲
热心助人的好妈妈
让我感动的事
实在的妈妈
欢乐多又多
感谢妈妈
浅谈专业技术类任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化问题探讨
浅谈高校危机管理的对策分析
探讨高校学生危机事件及其应对策略
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试论重视中学生课间操的管理
试析大学生的实习权
关于从实际出发 调整教学模式 提高部队计算机教学质量
浅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与危机干预研究
试优化装备资源管理 论促进新课程改革
关于大学战略管理实质的再认识
关于广东中心城市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发展
浅谈德育生态与生态德育辨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探究
关于小学音乐课唱游教学的方法与过程
试适应与创生:论国际教育视阈下本土教师异域文化观
《司马光》教学设计3
《画》教学设计六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司马光》教学设计4
《影子》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三
《司马光》教学设计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1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四
《司马光》教学设计5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五
《司马光》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