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处理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
翻新时间:2023-03-12
谈如何处理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
谈如何处理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
摘要:“音色”是音乐语言的一大要素。琵琶演奏的音色变化直接关系到艺术表现力。除琵琶本身的不同音区、不同弦序、不同演奏技法所形成的音色不同以外,主要是演奏音色的变化值得探究。它是指演奏者运用多种因素的结合而形成的音色变化,反映了演奏者对乐曲的不同理解与诠释。
关键词:琵琶演奏音色变化表现功能 琵琶演奏艺术中丰富多彩的音色层次,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在演奏中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可使声音色彩产生各种变化。比如:柔和或刚劲;圆润或干涩;浑厚或单薄;结实或纤细;粗犷或细腻;明亮或暗淡;松驰或紧张等等。琵琶的音色变化主要是通过各种演奏技法而获得的。而其中琵琶右手技法对于获得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又起着主要作用。比如右手指尖触弦的部位,指甲触弦的面积及用锋,指甲触弦时与弦所构成的角度,运动的速度和触弦时对弦的作用力的改变等都可以产生音色变化。 一、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处理 “在中国琵琶音乐中,音响变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具有相当丰富的包容性。音响变化的表现功能,是指音响要素的相当变化对音乐作品产生的有效作用影响。音响的变化是指在音质、音色、音强、音形方面发生变化。”我认为在演奏中的音色变化首先是由左右手一些特殊的演奏技法所决定。多种演奏技法的演奏效果都不同。如右手演奏技法中,弹挑类就有:滚奏、双弹、双挑、扫、拂、摇等;轮指类有:长轮、四指轮、半轮等;左手在按音换把演奏技法中有:推、拉、揉、泛音、和弦等演奏元素,这些技法对于表达音乐情感有着很重要的表现意义。这些丰富的演奏技法就已具备了生动的音色变化,它们既可描写古代战场中的战争场面;也可活灵活现的描述人物内心情感的喜怒哀乐情绪。既可以表现高雅、大气的气韵;也可以充分体现细腻、委婉的情感特征。其次,演奏者对乐曲表现有更高的追求,而www.Lwlm.com对指甲触弦角度、触弦方向、触弦速度以及力度的运用上适当控制变化,使音色产生出更丰富多彩的音响色彩变化。下面将音色变化的处理方法加以阐述: (一)调整指甲接触弦的速度 在琵琶演奏中,速度的快慢以及如何很好运用爆发力对音色的变化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手指弹奏速度和触弦速度快,音色就洪亮有力;相反,音色则圆润、柔和。因此,在演奏时手指的重力是靠大臂、小臂、手腕最后才到手指的综合作用力。手指接触弦的快慢和重力的不同将会发出完全不同的音色。演奏中触弦速度对音色变化的影响在琵琶演奏中,从预备动作的启动到手指经过弦的拨弦瞬间是演奏过程的运动形态。在这个演奏过程的运动形态中,速度对于力度的大小、音量的大小、爆发力的大小起到决定性作用,手指启动速度和经过弦速度快,琴弦振动为突发性,音色则洪亮、刚劲;相反,手指经过弦速度缓慢,琴弦振动为渐发性,音色则圆润、柔和。 (二)调整演奏动作幅度 演奏时动作幅度的大小,决定支点和力点的动作部位。动作幅度大的演奏状态以手指带动手臂旋转,力点部位应是手指和手臂的合力,而支点部位则是肩部,动作重心在于小臂;动作幅度小的演奏状态以手指关节伸屈为主要运动部位,力点部位应为手指的掌关节,支点部位为肘部,动作重心在于腕部。演奏中动作幅度的大小与触弦速度的快慢对音色有着直接的影响,动作幅度大,支点、力点、重心相对靠后,手指的触弦速度相对缓慢,发音则浑厚、柔暗;动作幅度小,支点、力点、重心相对靠前,手指的触弦速度相对敏捷,发音则明亮、清脆。 (三)合理处理指锋侧面接触弦 指锋部位和指甲触面发生变化时,音色将发生明显改变。运用指甲的中锋触弦使指甲的接触面减少,发音清脆、明亮;运用指甲的偏锋触弦使指甲的接触面增大,发音则圆润、浑厚;运用指甲的上偏锋或下偏锋触弦使指甲的接触面和指甲的接触角度极小,发音坚硬、干瘪。这些音色的变化是在对比中体现,必须根据音乐作品情感的需要,通过合理的理性思维加以归纳、设计、规划、布局,运用于音乐作品的演奏中。变化音色的运用是演奏者在琵琶演奏艺术过程中音乐心理活动和理性思维活动的综合体现。 (四)调整演奏触弦重力 产生力度变化、音量变化的另一个因素则是琵琶演奏中触弦的重力因素。手指触弦的重力不完全取决于手指作用于琴弦压力的大小,而取决于手指施与弦的力量获取的诸多因素。手指触弦重力既可来自于手指的指力和手臂的重量,也可来自演奏者控制手臂摇动产生的动力,或是以上两种因素的结合。因此,演奏中的重力是来自于大臂、小臂、手腕、手指的统一体的重量及手臂摆动的综合作用力。手指触弦速度的快慢和手指触弦重力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触弦速度快、重力大,发音刚劲、结实;触弦速度快、重力小,发音灵敏、明亮、清晰;触弦速度慢、重力大,发音浑厚、深沉;触弦速度慢、重力小,发音柔和、圆润。掌握琵琶演奏艺术中的重力和过弦速度内在的有机联系及相互的作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五)调整演奏触弦角度 在琵琶演奏中引起音色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演奏中触弦角度的变化、方向的变化、指锋的变化和触弦位置的变化。当触弦角度和触弦方向发生变化时,音频和振幅同时发生改变。通常情况下的基本触弦角度约为45度,当小于这个角度时,增加手指向面板的垂直方向的压力,此时琵琶的发音洪亮、浑厚;当大于这个角度时,增加手指www.Lwlm.com向面板的平行方向的压力,此时琵琶发音锐亮、脆薄。一般基本指甲接触弦的角度约为45度,当不到这个角度时,增加手指向面板的垂直方向的压力,这时的音色十分浑厚和结实;而当超过这个角度时,音色则十分的清脆明亮了。 二、结语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美和抽象的美,乐音固然是美的音色,但由于乐曲内容的需要,有些噪音应用到乐曲中也是美的。也就是说,各种美的音色变化都是为塑造音乐形象、表现乐曲内容服务的,既然每首乐曲都有固有的音乐形象和思想内容,甚至在一首乐曲中就有多种情绪、感情的变化。因此在琵琶演奏中一定要合理调整音色变化,恰到好处地变现自己的情感。 参考文献: [2]王次炤.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次炤.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刘美丽.谈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J].中国音乐(季刊),2008(3). [5]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喜欢的季节
- 铁佛寺
- 风景如画九寨沟
- 春天的雨点
- 暑假畅游千岛湖
- 秋天的景色
- 月牙儿
- 在大连看大海
- 乡村
- 难忘的美景
- 秋天的树叶
- 神奇桂林山
- 春天的舞曲
- 暑游黄龙
- 晨雾
- 财税法规论文: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途径
- 关于恢复我国国债期货问题的思索
- 浅议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相关问题探讨
-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 简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文献综述
- 财税法规论文:浅论财税法学教学的讲授
- 财政政策论文:浅析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的运用
- 公共财政下的县区财政企业工作研究
- 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及效应分析
-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若干问题探讨
-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
- 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财政政策
- 财税法规论文:浅析我国贷款损失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
- 论财政风险管理视角下总预算会计改革
- 《将相和》预习解析
- 胆识过人诸葛亮--《草船借箭》理解
- 多角度辐射 巧评价人物――《将相和》片断教学
- 草船借箭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 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将相和》教学评析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将相和》教学设计
- 曹操为何不用“火”箭——《草船借箭》学而有疑
- 大巧若拙 因材施教——《草船借箭》
- 从段落之间的联系中归纳段意—教《草船借箭》
- 神机妙算,以智取胜——《草船借箭》导读
- 《草船借箭》预习解析
- 浅析《草船借箭》的人物语言
- 演·说·写——我教《将相和》
- 《草船借箭》课后习题
- 变式朗读 读中感悟--《草船借箭》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