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9
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探索
"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怎样培养学生初步修改作文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讲请意义,明确内容。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独立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让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反复认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树立起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
正确鼓励,注重启发和激发“自改”兴趣。对学生的自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要讲究训练坡度,注意学生心理,以正面鼓励为主。首先,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多承认学生写的内容,尽量少改动一些;注重启发,而不包办代替,习作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学生自身。教师发挥好启发诱导的外因作用,那种不顾及小学生积极性,在习作本上通篇开花的批改,学生不仅消化不完,反而直觉认为自己习作太差,从而丧失习作信心。所以,教师对学生在训练上应高要求,但在批改上可以低标准,这对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大有好处。其次、根据教师启发性的批语,学生修改自己文章后,教师要肯定改的比不改好,只有多改才能慢慢会改,让学生懂得只写不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改好一篇文章并不亚于写好一篇文章,因此,学生能动手修改,就得肯定,暂不去计较修改得是否正确,也不要看不起学生起步时的修改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产生新的习作成功的期望,激发了习作动机,由“要我写”为“我要写”,推动了自改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提高。此外,小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是初步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放任自由,如果忽视了教师的正确引导,甚至认为教师从此不批改作业了,这样对作文教学就有害而无益了。自改应该同写作指导,教师批改、作文讲评等形式结合起来,为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发挥作用。
运用各种修改手段,渗透“自改”知识。教师要“适当指点”学生学习自改。所谓“适当指点”,就是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批语,是最好的对学生“改”文的示范,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心理。或“精批细改”。为学生进行书面上的讲解示范,使其加深对有关写作知识的理解,明白有关批改符号,以“师批生改”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动手修改,使其不断积累“改”的经验,明白“文成于改”的道理。或“粗批粗改”,先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讨论,集体修改,领会文章的优劣得失,使其明白修改的目的、方向、内容等。或“互批互改”有针对性地面授机宜,使其明白修改文章的原则和方法等。
分步训练,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改文能力,应从中、低年级开始,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并依据《大纲》规定的各年级作文要求和各次作文训练的不同要求分布进行。低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方面的训练,中年级则侧重句子的写具体和片断的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则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句式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训练。整个修改训练应分步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符合儿童心理认识发展的规律,又体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具体教学中亦可进行“一作多练”和“一题多练”。即将一项作文要求设计成多次作文训练,使前次习作的修改和第二次的指导沟通,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习作过程中进行。或将同一个作文题目要求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选材,不同的结构方法等进行多次习作,多次修改,达到提高修改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作文中重视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又能卓有成效地促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应把“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纳入小学作文教学之中,使之系统化,具体化。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这方面将展现更广阔的前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爷爷泡的蜂蜜水
- “瞟神”“顺风耳”小颜
- 老师的手
- 我的两优二缺
- 13岁的我
- 关心我的妈妈
- 我的外婆
- 忙碌的一天
- 续写
- 午觉争纷
- 我是“猫”
- 可恨的店老板
- 我的“双面派”老妈
- 妈妈的吻,妈妈的爱!
- 童年
- 西方音乐学构架中的我国音乐理论教育
- 位置·策略·前景
- 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化学教育教学现代化
- 韩德尔的复活[1]
- 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
- 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
- 浅析适应新课标的整体把握阅读
- 先锋艺术:形式实验与思想困境
-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 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的策略
- 让作文教学放射出“人文性”的光芒
- 闯关夺隘,决胜考场:初三作文训练冲刺
- 考场作文如何自选文体
- 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 电影剧作模式论
- 人生的境界
- 人生的境界(第一课时)(论坛帖)
-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阅读]第五单元杜甫律诗五首
- 人生的境界
- 蜀道难
- 人生的境界
- 《蜀道难》备课笔记
-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 《杜甫律诗五首》备课笔记
-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 蜀道难
- 人生的境界
- 25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教案 )
- 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
- 《人生的境界》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