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初高中物理的台阶问题

谈初高中物理的台阶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谈初高中物理的台阶问题

"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态、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的变化。而学习物理这门学科,则要求他们必须从物理学的思维方法上,从建立研究对象的角度,从掌握比初中更多定量研究问题的特点出发,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这些对高一新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初高中物理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一个坡度较缓慢的“引桥”让学生以比较整齐的阵容、较规范步伐上好“引桥”,平缓地引他们上一个新的高度,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过程,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作出努力。下面先谈谈学生面对的台阶,而后再谈一些个人的见解的做法。

台阶

一、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 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继而要进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受力物、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台阶

二、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提不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有应用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高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计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台阶。至于解在决具体问题时的数学能力,如“第二章物体的运动”中图象的运用能力及“第七章气体的性质”要进行对气体性质的定性和半定性的分析和推理,更是一种较高能力的要求,需要具备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相对于初中而言,要跨出一大步,这个台阶更为突出!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运用数学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综合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运算。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是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

高中阶段观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相对于初中而言,也是存在台阶的。

台阶

三、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直觉和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存在台阶。

总之,对于进入高中学习物理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台阶客观存在,而且跨度不小

应当怎样克服这些台阶呢?

一、充分准备,做好几个演示实验,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绪论,抓住绝大多数同学都“更要努力”的向上心态这一物质基础,激发起他们学物理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树立好物理的信心。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钻研教学,发挥创造性,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新情景,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些,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维持住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熟悉初、高中教材,明确衔接部分,并把握好高中在哪些方面更深更广了,哪些方面提法更严密了,从而适时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有意识地减缓初高中知识内容衔接的陡度。

三、将抽象思维形象化,做好过渡工作。如刚一开始学习就遇到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分析它们,将会直接影响到许多问题的解决。而它们的产生以及方向都是较抽象的,因而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做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从形象思维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

四、在教学思路上,应重视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学生进入高中后较普遍地认为物理难学,表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和学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比如,在引入概念时,不只满足于简单地拿出来让学生记住就算了,而应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是怎样进行抽象概括的;规律的导出应使学生了解推导的过程,并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和规律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地领会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在领会这些方法时,不是将其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而应注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应用自如,还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在紧扣大纲的前提下选编一些学生容易失误的活而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进一步打开思路,深化所学知识。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

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第二章的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图象,应讲清物理意义,详加分析,细加讨论,反复练习,让学生揣摩、体会几何图象在物理中应用的重要性。至于要应用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的培养,应选择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

六、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从牛顿第二定律教学开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得数据,绘出图线,找到数量关系,得出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定义式和计算公式都有其物理意义,引导他们克服不作分析乱套公式的毛病。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自然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如我有一张魔毯
假如我有一袋神奇的种子
口罩风波
假如我有一张魔毯
春天来了
我的同学
春天的校园
夏天
假如我有一张魔毯
一堂生动的数学课
“六一”畅想
春天的校园
暑假中的一件趣事
爷爷家的“小贝贝”
走出话题作文的写作误区
STS教育及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审题构思,灵巧深刻——话题作文审题构思导引课教后记
导演说戏给我的启示——略谈作文教学中的“行为引导”
英语弱读中Schwa的声学研究
让孩子在五色乐园里成长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浅谈文学教育与文学应试之矛盾
有关声学题的错例分析
声学公式
大词汇连续汉语语音的MLP声学特征的研究
浅析琵琶“弹”的声学特性
语文课外抖七剑——谈谈我的课外语文训练
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
转变观念构建综合注重创新
巧抓“三”字教《祝福》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结构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中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