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技巧

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技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8

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技巧

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技巧

不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是歌唱的艺术。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发展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技巧,就要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精华,同时大胆借鉴国外声乐文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使中国民族声乐真正走向更科学、更系统、更完美的艺术境界。民族声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今天,我们如何认识和把握民族声乐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不管是美声还是民族声乐,都是歌唱的艺术,我们若能正确地“洋为中用”,取各家所长,补自家之短,便能更好、更科学地发展民族声乐。

一、要想取得好的声音,必须有好的呼吸支持

谈到声音训练,我们就要从声乐最基本的要素即呼吸和发声谈起。 呼吸不管在美声唱法,还是在民族唱法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人曾说,呼吸做好了,歌唱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要想取得好的声音,必须有好的呼吸支持。可以说只有具备良好的呼吸,才能使我们的歌唱更出色,表现人物情感时才能得心应手。中外的声乐前辈,当今的著名歌唱家,对呼吸都极为重视,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著名歌唱家卡鲁索说:“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文艺高峰的第一步。”这也就是美声唱法强调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关键和支持力。我国音乐界关于呼吸的重要性也有很多论述,正如王福增老师所说:“呼吸是歌唱的生命。呼吸在最自然、最安静、最深部位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演员最充满内在活力,感情最激发舒展,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像找到那最美、最好的声音一样,当找到这种最自然、最深长、安静的呼吸时,就找到了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的物质动力,它会使你毫无顾虑地进入艺术创造的境界。平时那种严格的、经过深思熟虑的排练,这时会变成意味深长的激情和艺术创造,从而达到精神和身体之间的和谐,艺术和技术的一致,声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统一。”唐代段安节在他的著作《东府杂录》中也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从古到今,凡是从事歌唱艺术的中外艺术家都很重视呼吸,可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无论对美声唱法还是对民族唱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美声唱法要求深呼吸,并有良好的控制力、支持力。民族传统唱法,包括民族唱法、曲艺和戏曲唱法,都强调声能“畅发于地”,气能“发于丹田”,这点与美声唱法的深呼吸不谋而合。在京剧表演中,演员又要唱、又要舞,如果没有气沉丹田的本事,恐怕唱几句就气喘吁吁吃不消了。世界上各种唱法都是建立在深呼吸基础之上的,但深浅程度、具体部位不完全一样,各种唱法在呼吸支持这个问题上就有不同的提法,名称虽不同,但都要有呼吸支持,所有好的唱法都源于深呼吸。相比较而言,美声唱法的呼吸更深入、更松弛,用这种方法唱出的声音通畅、结实、圆润、明亮、纯净、松弛、灵活、柔和,并能获得声音音量和音色变化的最充分展现。笔者认为,我们民族声乐要更好地借鉴美声的呼吸概念,在一个通畅宽阔的空间里唱。比如演唱《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结尾“一家亲”一句,很多人把它唱成“一家,亲”。又如《我爱你,中国》的结尾“我的母亲,我的祖国!”一句,经常听到有人把它唱成“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把应该连在一起唱的“祖国”一词分开唱,如果严格按照中国汉语的语意要求,“一家亲”“祖国”都应该连在一起唱,但这样演唱难度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演唱者具有相当好的气息及支持力。

二、 没有不科学的方法,只有不科学的人

“哪种发声方法最科学”一直是声乐界争论的话题。笔者认为真正好的歌唱发声法就如明代朱权在《问林须知》中写的那样:“优伶以之,唱若游云之飞太空,上下无碍,悠悠扬扬,出其自然,使人听之,可以顿释烦闷,和悦性情,得者以之,故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至于哪种方法最正确,笔者想引用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在《声乐教学艺术》中的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我看不在哪个行当或哪个剧种科学不科学,而是哪个人的唱法科学不科学,如果你的歌唱内行、外行都喜欢,这种方法就好,就科学。没有不科学的方法,只有不科学的人,因为方法在人掌握、运用……不在行当好不好,而在这个行当里你这个人的唱法是好的还是不好。要紧的因素是在你用嗓子用得好不好,真假声混合比例程度好不好,这个好与不好决定于你如何用声音,决定于你是不是充分地用了共鸣。如果你充分地用了共鸣,你是否用最小的力量唱出最大的效果,用最小的消耗唱出最大的共鸣,也就是你用最小的本钱(嗓子)得到最大的共鸣。这样的唱法不仅能使歌声传得远,而且歌唱生命持久。”如果我们把这一观念融进我们民族声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获得宽阔、松弛、甜美、明亮的声音,可以演唱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像这样成功的例子很多,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她原是一名藏族歌手,1958年跟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教育家王品素学习声乐后,音色纯净甜美,发声圆润通畅。王品素在谈到才旦卓玛时说,她由于借鉴了其他民族和西洋发声法,才使得她的嗓音更好更动听,气息更流畅。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在探索“洋为中用”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不但刻苦学习我国民歌、戏曲、曲艺等优秀演唱技法,同时还研究欧洲的传统唱法。经过反复实践,他的声音结实明亮、气息稳定、音域宽广。他不仅能唱民歌,也能唱欧洲声乐作品,其演唱艺术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三、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不同

笔者认为主要是在听觉上的区别,这是由于用共鸣腔部位多少的不同以及咬字部位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效果。民族唱法基本上是以口腔共鸣、鼻腔共鸣为主。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统一,充分运用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咽腔共鸣、胸腔共鸣的整体共鸣,以获得声音强弱的最大程度的变化和穿透力。中国汉语比西欧各国的语言复杂得多,而发声和语言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传统唱法讲究“字是骨头,韵是肉”,甚至说“千斤白、四两唱”。民族唱法的咬字特别强调“嘴皮子劲”。字头比美声唱法咬得紧些、夸张些,“横”的感觉多些。在所接触的美声唱法中,笔者还未发现哪个流派有如此强调语言的,倒是有“只有到了年老力竭时,才借助于咬字,借助于辅音的力量来发音”的说法。由此可见语言的差别及咬字、吐字、语言在演唱上强调程度的不同,是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原则区别。过去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唱美声的,外国作品唱得很好,一旦唱中国作品就咬字不清楚,“味儿”也变了;唱民歌的,过去追求明亮的音色,忽略了通畅、柔和。然而近几年来,从声乐比赛和音乐会上,我们看到了这两种方法的交融。学民歌的,向美声学习严谨、系统、科学的发声方法;学美声的,学习民族传统的咬字方法,尤其学习民族说唱艺术。实践证明,美声唱法的训练方法运用于民族唱法后,歌唱者的声音效果、艺wWw.LWlm.coM术效果都不同于传统的民族唱法,充分注意了人声美学中腔体混合的立体共鸣及声音色彩的发挥。这种唱法比原来的唱法音域宽,音色柔和,讲究深呼吸,咬字吐字清晰亲切,声音圆润明亮,有通畅的全腔体感,富于立体效果,声音可塑性强,表现力强,具有现代审美标准。

当前,我们要发展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技巧,就要先了解并研究民族声乐文化的过去及优秀成果,并将精华继承下来;同时也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外声乐文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促使中国民族声乐水平不断提高,真正走向更科学、更系统、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西州民族歌舞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十年后------
夜游美丽珠江
污染
未来光速号
陀螺比赛
樱桃情
妈妈的爱
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12岁,又结另校朋友
做客
试卷发下以后
意外的惊喜
我和小山屋
扳手劲比赛
三河滩奇遇记
教学目标和过程设计浅谈
论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改革之法
论职业技能培训中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试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
论数字媒体专业实践类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
关于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析
关于跨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式与考试方式改革初探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网络信息娱乐化价值初探
试论职业院校动漫专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论农业院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验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我院考试评价改革初探
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泛读课的改革研究
关于教学在管理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高校的职能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彩色的非洲》教学后记
彩色的非洲导游词
石榴
《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
《彩色的非洲》教学杂谈
彩色的非洲预习资料
《彩色的非洲》教学后记
《彩色的非洲》重点段朗读教学
《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
花落的声音
《彩色的非洲》读后感
《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赏析
《山中访友》相关链接
《彩色的非洲》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