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让快乐超越课堂———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生成

让快乐超越课堂———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生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让快乐超越课堂———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生成

" 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思考、感悟的喜悦、彰显个性的多元化评价,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出一份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笔者拟从思考的快乐、体验的喜悦、交往的乐趣、彰显个性化的自评等方面浅谈课堂教学的和谐生成。

享受思考的快乐

思考是艰苦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开朗带来的那份欣喜,所产生的效益带来的那份慰藉,确实是一种享受。

一次笔者在教学《穷人》时,在初读课文后,提问:你认为桑娜一家穷吗?学生一致认为他们一家很穷,并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穷”的内容。观点出乎意料的单一,全然没有我想象中的碰撞与论争。经思考我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教学中,学生思考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思考的过程没有重视。思考时间的不足,大大抑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看书直接获得结果,对知识的产生、发展等思维过程难以暴露,探索情境悉遭破坏,学生思维活动得不到充分展开)现成的结论从思考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扼杀了学生的智慧,剥夺了学生思考的快乐。

其实,教师只要给予学生充分享受思考过程的时间,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回报。后来我在别的班级上这一课时,我提了同样的问题,要求是让学生1分钟后回答。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说:“老师,他们生活上很穷,但我觉得他们又并不贫穷……”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认为他们并不贫穷,我觉得他们是富翁。”“他们在生活上吃不饱,穿不暖,确实是穷人,但他们敢于面对艰难生活的坚强,关心别人的那份善良,却是金钱也买不到的财富,他们是精神上的富翁。”……思考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思考的快乐,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虽然,思索的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要花很多的时间,或许还会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与快乐。 给予耗费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唤醒感悟的喜悦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体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多的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知识是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于永正语)

例: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就是这样的:指名朗读小姑娘与将军见面时的相关课文,一学生毫无感情地读着小姑娘的话“妈妈死了,妈妈死了!”有几个学生发生窃笑声,我便让笑的学生说说为什么?有的说“妈妈死了是件很伤心的事情,怎么能读得毫无感情呢?应读出伤心的语气”!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不是这样,小姑娘经受了炮火的惊吓,失去母亲的悲痛,遇到聂将军这样的陌生人应该很惊恐!应读出惊恐的语气!”还有的说:“小姑娘这么小,就受了这么多的惊吓,肯定吓呆了,应读出木讷的语气!”……于是,我让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小姑娘这种情况下会怎样?是何种表现?学生纷纷发言,说自己的感受。最后一学生说:“刚才同学说的几种都对,其实不同的人在遇到突发事情时,表现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或许是悲伤,有的则是无助,或木讷,或惊恐……”

在教学中,把这感悟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感知、主动地体验、主动地领悟。学生在朗读体会中产生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自得充满灵性的感悟,进行乐此不疲的探索,充满激情的进行价值创造, 学生的喜悦在体验中被唤醒。

共享交往的乐趣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失去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借班上课”——教师其授业技巧的展示;“课堂法庭”——运用“法制化”手段进行氛围惩治;教学执行着单向的“培养”活动——先教后学,学生跟着教师走,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例如某小学一年级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动物、植物的初级概念的教学过程。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师: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呀!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师: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其实教学如同社会交往过程一样,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集结在客观条件与主观要素的网络关系中,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在其间主动获取体验,享受快乐。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能舍得“耗费”师生交往的时间,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彰显自评的个性

长此以往,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一种评价方式,那就是表现为被评价者的倾听,被动地接受来自外部的教师及其他学生的评价。其实,评价也是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各国都非常关注评价的主动性,其中英国就提出一种“改善学习”的评价,它伴随着课程学习的始终以自我为参照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已有的前提,明确学习目标并知道如何弥补达到目标的差距。德国在对对教学评价的改革中也反映了这样一种理念:教学评价应当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机制。由此可见,评价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张扬。在教学中如果把这彰显个性的机会留给被评价者,引导他们用自我表现作为参照标准,结合老师、其他同学等外部评价,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学生才会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及弱势领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并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与优势潜能的发掘,同时也能使学生本身感受到自己是被赏识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

和谐——这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和谐教育”我们提倡,让知识超越教材,让教学超越课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家乡变了
爷爷,开空调吧!
圣诞老人,谢谢您
童年的幻想
风雨不误的邮递员
读《最后的辉煌》有感
男老师的泪
球场上的朋友
快乐学习
参观中国载人航天科技展
有泪你就哭声吧
续写《狐假虎威》
我的愿望
我尊敬的一个人
简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考
试析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机制的几点思考
试析自我概念在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浅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探讨
浅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试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防治研究
浅谈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
试论当代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
简析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试析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社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简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试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策略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
柳宗元诗文作品分类
《小石潭记》赏析
《小石潭记》赏析
洁净有力 精妙细腻──聚焦《小石潭记》的写景艺术
《小石潭记》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柳宗元的人与文
《小石潭记》美点寻踪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写山水游记的高手柳宗元
《小石潭记》有关资料
察其微,状其物,传其神──《小石潭记》的赏析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诗词曲五首》课堂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资料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