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音乐与中国诗歌的关系

浅析音乐与中国诗歌的关系

上传者:zhangmarong
|
翻新时间:2023-06-20

浅析音乐与中国诗歌的关系

摘 要:艺术歌曲是一种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成的音乐体裁,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时期,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作品而得名。本文以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为研究对象,从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入手,从歌曲结构、作品内涵及其他方面扼要分析探讨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期寄弘扬中国艺术歌曲文化,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创新。

关键词:中国近代艺术歌曲;艺术特征;歌曲结构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舒伯特为代表的音乐大师创作了一系列浪漫、抒情风格的歌曲,从此艺术歌曲名声鹊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在19世纪20年代初,艺术歌曲传入中国,一些音乐爱好者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创作了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由此拉开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序幕。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文化底蕴深厚,旋律优美,感情细腻,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但是,绝大多数的国人对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不甚了解,有必要开展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特征研究,这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诞生取决于当时的时代需求,是在“五四”运动的引导下兴起的,而其发展得益于当时留学于日本、欧洲学习音乐的留学生。这些具有先进思想和音乐知识的留学生归国后,积极投身于中国新音乐创作和新音乐文化建设中,为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四”运动后,民主、科学、爱国等思想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崛起,中国知识分子把握住时代脉搏,在文化界掀起了探索新知、传播新思想的浪潮,戏剧、诗歌等领域都开始了变革,一大批风格自然、朴实、清新的诗歌涌现出来,为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了许多优秀歌词。一些从日本、欧洲留学归国的音乐学习者,如青主、萧友梅等人,基于这些优秀的诗歌,利用西方音乐理论和作曲技巧创造了一些兼具中国韵味和西方音乐特征的艺术歌曲,以反映时代进步精神。这些歌曲的曲式结构、和声处理等方面都打破了中国歌曲创作的传统形式模,确立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形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在这个战火纷飞的背景下创作了许多带有革命精神的红色革命歌曲,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抗日斗志。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成立一些音乐专业院校,学院派音乐创作者越来越多,艺术歌曲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技巧难度等都有所增强。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空前繁荣发展,大量优秀作品涌现出来,如《天鹅之歌》、《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等,创作风格、音乐艺术等方面都有大胆的创新,歌曲更加完善。

二、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纵观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可见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是伴随着中国社会变化而发展的,与中国社会变革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这赋予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特征。加之,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以中国优秀诗歌为基础,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底蕴更深厚,思想内涵更深邃,使得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总的来看,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有着鲜明的风格特征,具体如下。

(一)歌曲结构短小精炼,内容完整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结构大多短小精炼,内容丰满,细节讲究,好似一部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尽管结构短小,但是歌曲内容都比较完整,作品中的每个音调、每个歌词都有一定的深意。观众在欣赏作品演唱时,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可以从演唱者的歌声和神态中体味到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深意。比如《铁蹄下的歌女》,采用了多次过门的有力间奏,这种方式不是为了表示情绪的中断,而是用来表现歌女悲伤的心情和愤慨的态度。观赏这首艺术歌曲表演时,观众通过这些有力的间奏能够很好地体会到歌女的心情和情感,了解创作意图。

(二)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文化底蕴深厚

在中国现代艺术歌曲兴起之初,青主、萧友梅等人把音乐和中国诗歌完美的结合起来,利用西方音乐理论和技术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开创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结构形式。在此后的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这一传统依然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不少创造者根据诗歌原文创作歌曲,充分考量诗歌原意及其自身的抑扬顿挫,在此基础上融入创作者的理解和思想。如李叔同创作的《送别》,采用了《梦见家和母亲》诗歌中的“产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等歌词,歌词哀伤而隽永,散发着古诗文的韵味,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而且,这样的歌词与《送别》这一歌名非常契合,很好的表达了这首歌的创作意图。

(三)歌曲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与传统诗歌相结合,其内涵之丰富,价值之高,是可以想象到的。如上文提及到的《送别》,再如《我住长江头》使用了李之仪同名诗,古风古韵的诗词赋予歌曲丰富的内涵,并形成了别样意蕴的歌曲意境,使得艺术歌曲在艺术表现力和欣赏有了更高价值。此外,中国近代一些艺术歌曲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文化精神及人们的美好向往。在这一点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众多战争时期的红色革命歌曲,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为人民扛起枪》等,这些歌曲既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也是当时社会情况的真实反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和深刻,能够引起人们的反思和共鸣。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里,艺术歌曲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自身,上升到了革命战争和保卫国家的层面,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题材多样,形态丰富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题材是丰富多样的,因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艺术歌曲。总的来看,主要题材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抒情类。此类题材的艺术歌曲情感真挚、朴实,注重刻画创作者内心世界,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第二,古诗词类。这类题材的艺术歌曲使用流传已久的古诗词,古风古韵,充分隽永韵味。第三,现实类。现实类的艺术歌曲最接近中国现实社会和生活,时代气息浓厚,思想内涵深刻。

(五)时代特征浓厚,体现社会现实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是伴随着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出现的,那个时代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迫切需求催生了中国艺术歌曲。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艺术歌曲一直是紧贴社会背景,有着鲜明而浓厚的时代特征。所以,从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诞生直至今日,其时代特征一直存在,且体现得十分明显。如,1932年创作的《春思曲》,歌词描述了一位孤独女子雨夜难以入睡、清晨面容憔悴、无心打扮的情景,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情郎的想念,隐含了那个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的年代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痛苦,以及那个时代许多人的无奈。再如抗日名曲《黄河大合唱》,展现了中国人民坚定不屈的战斗意志和抗日热情,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真实体现。这些带有时代气息的艺术歌曲取材于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欣赏这些音乐作品,不仅能够了解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审美情趣,更能从中解决歌曲创作年代的风风雨雨。

(六)钢琴伴奏地位突出,艺术表现力强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堪比声乐主旋律,这一点在中国艺术歌曲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在艺术歌曲中使用钢琴伴奏,可以起到发挥衬托节奏的作用,也可以通过特定音型和织体表现歌曲的内涵、意境,所以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时经常使用钢琴伴奏。如,赵元任创作的《茉莉花》、《凤阳花鼓》等作品,这些歌曲采用我国传统曲调的同时也融了西方音乐体系中多声部创造技巧,艺术表现力大大提升。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从无到有,在近百年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在我国音乐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而辉煌的一页。整体上看,中国近代的艺术歌曲有很强的音乐艺术表现力,有内容的丰富性,有风格的儒雅性,风格特征鲜明,题材丰富多样,思想内涵深刻,文化底蕴深厚,很好地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娜.浅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J].美与时代(下),2011,(11):79-80.

〔2〕顾娜.浅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J].音乐大观,2012,(02):115.

〔3〕孙涛.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产生背景探讨[J].音乐创作,2013,(07):112-113.

〔4〕羡涛.浅谈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发展历程[J].北方音乐,2010,(07):39.

〔5〕张松.浅析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发展[J].才智,2013,(10):211.

〔6〕高文婷.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产生的大背景及特色[J].通俗歌曲,2015,(01):29.

〔7〕李丽梅.浅析信息背景下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发展[J].神州,2013,(10):454-455.

〔8〕杨文斌.探究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产生的大背景及特色[J].通俗歌曲,2014,(11):459-46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做得对吗
挖笋
挫折
摔跤的滋味
好险呀
家庭一二事
意外
春节的“后遗症”
超市见闻
鼓励是火
家庭风波
小乌龟
来我家的一位客人
一个故事给我带来的启示
从接受美学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
关于英国新世纪成人基础教育运动“生活技能”计划评述
探析我国期货市场法律制度建设(1)论文
WTO中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研究(1)论文
谈当前环境下的贸易与劳工问题(1)论文
谈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法律制度的完善(1)论文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商标使用行为(1)论文
探析建立票据做市商制度的法律环境(1)论文
论环境侵权损害填补综合协调机制(1)论文
关于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中的体会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1)
试论一年级语文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中国需要环境基本法(1)论文
试论在语课程改革中要重视“双基”训拣
环境公民诉讼制度宽松起诉资格初探(1)论文
使用一年级新课标教学体会
朗读指导
动物的尾巴是多余的吗?
《影子》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教学随笔
《影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影子》词语解释
地球的运动
小游戏
教学《影子》有感
课堂·生活──《影子》教学案例及点评
阳光·孩子·课堂──《影子》教学案例与评析
《影子》近义词反义词
玩中学 学中玩──《影子》教学案例
《影子》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