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继承传统,激活语文

继承传统,激活语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继承传统,激活语文

" 近几年来在一片教改声中,上至专家,下至百姓对语文教学批评多而表扬少,中小学语文课似乎越教越改而越遭非议,搞得语文教师都有点无所适从。

我认为,无论如何改,语文教学都应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教学的经验,以此为纲,使教改目张,这样才会切实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水平。

近年来的新大纲,新教材都有一个很大的趋势,就是加强古代文学的力度和编写者对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重视。从2000年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思路来看,无不渗透着中国古代传统教法的精髓和现代教育理念。现谈谈我对值得我们向古代语文教学借鉴的几点看法。

多读多背,重视知识的积累

现代教育学和现代心理学都认为,青少年时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冲锋的占有语文教材是古人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儿童记忆力好,但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理解力较差,传统教学即利用这一点,首先让孩子们大量的“采食”,等“进食”到一定数量,再反过来咀嚼、消化和吸收。

古代儿童入私塾后,在老师的指导——范读后,就摇头晃脑的读书,颇有“SPEAK LOUDLY”的架势。学生要把老师教的全部背诵熟悉才上新课,并且要不断复习。每隔一段时间来一次“总习”——把这段时间读的书全部背诵出来,到年底还要背“年书”——把这一年读的书背下来,这样

四、五年下来,《三字经》、《千字文》、《开蒙要训》、《太公家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几部书就都基本背诵下来了。古人认为“蒙养阶段”——儿童十五六岁前——记忆力强,因而必须从小就读熟记住,“读多自晓”。

经验告诉我们,儿童时代或少年时代背诵的东西能经久不忘,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老师再进行适当的讲解,学生举一反三,逐步的把所记的东西都弄懂,语文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多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多舍本而求末。面对一些呀呀学语的娃娃,面对一些十来岁的孩子,就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进行讲解分析,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听得莫名其妙,有些学生虽也能听进一二,但久了也会被干巴巴的讲解弄得失去兴趣。不利于提高语文水平。

启发诱导,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这里说的喻就是晓谕,即诱导,道即引导。这就告诉我们古人善教者,引导鼓励学生,而不牵制逼迫,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越俎代庖。如此教学,学生既感到轻快有能进行积极的思维。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心愤口悱”、“举一反三”的 论述,主张的也是这一点。

我们今天教改反对的“满堂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是不多见的。古人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领悟文章之妙,重在强调“精思熟读与温习的必要”。其实认真想想,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文下注释早已把作者、背景、课文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等内容都概括出来了,教师只要稍加提示、引导,学生自会明白。至于课堂,应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让学生自己“把书读出味道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找出“练习与思考”中问题的答案,读出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的问题的答案,读懂和理解教师在备课中找出的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让学生读和答疑的过程,对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提高比我们满堂讲、满黑板抄要好得多。须知语文课堂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对范文的学习举一反三,去读懂更多、更好的课堂以外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获得多方面学习的能力,学会思考。”

博览“多为”,重视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语文要培养的最基本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是紧密相连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说明了这一点。古人把阅读看作是写作的基础,读万卷书——胸中满腹经纶;破万卷书——读懂并思考理解,形成自己的见解,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潮,文笔如有神。

《东坡至林》中有一段记载欧阳修对读写观点的议论:“云,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有懒读书,每篇一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欧阳修是文章大师,他所说的作文之法归纳起来,便是“熟读书,而多为之”。可见传统的教学,重视读和写的结合,而不刻意去传授写作理论。我们今天的教学,除几篇范文的学习外,学生很少读其他书籍,而写作理论的知识却从小学到高中贯穿始终,什么记叙文的要素,说明方法,议论文结构,可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然而面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还是无从下笔,我看这里面的原因之一就是书读得太少。

中国传统教学方法,从教育的鼻祖孔子开始,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有些观点方法虽应屏弃,然而可借鉴之处也有许多,关键看我们怎样去继承和发扬,而其中多读、多思、多练、自悟、自省、自得的理念也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完美“弟弟?
我是大法师(第一部)
矛和盾
ME
天使的羽毛
我的“懒”爸爸
勤劳的老爷爷
外婆
语言的魅力
魅力发型三级跳
“民主”选举
我的篮球梦
铅笔风波
当女生应备有的三大绝招
从高考数学命题谈素质教育的实践
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意义
在学生中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的初步实践与认识
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
初中生听说训练的方法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从《天下无贼》到语文教学
地理图象导学法初探
浅谈动手操作在数学几何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社会教材中的插图如何运用
实施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学生数学意识
话题作文中如何展开想像
记叙文阅读复习
消除心理误区 提高写作效益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荒岛余生》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伟大的悲剧》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2
七年级语文下:《真正的英雄》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马》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口技》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诗两首》设计之一
七年级语文下:《爸爸的花儿落了》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登上地球之巅》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观舞记》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敬畏生命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丑小鸭》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