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以“无为”“不争”引导中学语文教学

浅论以“无为”“不争”引导中学语文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浅论以“无为”“不争”引导中学语文教学

" 惊闻温州黄玉生校长被杀,再看灵昆镇中学的一名学生在惨剧发生后的表现:他一边拿着三角铁追打女教师,一边当着区教育局领导的面说:“对老师,我想骂就骂,想打就打。”(中国江苏 > 新闻 > 2005年专题 > 校长被杀与“问题少年” > 栏目 > 校长被杀与“问题少年” > 正文)

学生打老师全班停课 教育局称学生恶劣可工读 :一名叫王小伟(化名)的学生,前不久将拳头挥向了政教处主任老师。“被停课一天多后,又重新回到教室的王小伟既不向老师道歉,相反还在课堂上骂骂咧咧,导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来源:郑州晚报)

高三学生(李远)不堪学习压力跳楼自杀 升学率成杀手( 来源:现代快报)

不堪学习重负成都高三女生(清清)跳楼自杀(来源:新华社)

从上面这些新闻当中我们是否感觉到学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得到满足的今天,他们的情感道德思想却存在着巨大的弱点:一部分学生缺乏人情味,把老师当作他们的敌人。缺少温馨的人情和平和的心态,习惯于用一种绝对对立的眼光看待他人和世界,逐渐变得冷漠,狭隘和刻板。有些学生不堪学习的压力,面对繁重的学业,中考高考的巨大压力,家长教师的殷切希望,茫然不知所措,导致心理出现问题,造成严重后果。学生身上的一种向上的精神在缺失,一种支持人的心灵,丰富、美化人的心灵的精神在流失,即可以说是人文精神在流失。

钱理群:“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下底子,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不幸被钱先生言中。

一、从《语文课程标准》看语文教育的实质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首次提出了语文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教学观念,全新的价值取向。

人文性的实质可以理解为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等。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根本目标是对学生施行全人格的教育。人文素养即是人的基本修养,包括人的道德品质、个性人格、审美情趣,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式,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爱国精神等。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的一种价值取向。具体地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具备下列特质: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语文课程资源;学生是语文课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语文课程的构建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程中要努力突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是精神的宠儿,她与功利无缘!”但有多少学校多少老师能够落实语文人文性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形式到内容上真正感受人文教育的实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大教育家徐特立也指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显然他们都强调了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同时,更重视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语文学科作为“各科之母”在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单纯的政治灌输或道德说教,它是一种人文陶冶,它改造着学生的意识与心灵,积淀着价值规范,丰富着思想感情,提升着道德品质,熔铸着意志品格,强化着心理精神。

二、学生情感失落、道德滑坡、心理失衡的原因浅析。

(一)功利主义盛行,人文教育的缺失

首先,片面功利主义的文学教育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我们的文学教育多围绕政治来进行,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语言表达没有一丝调和,除了赞美就是揭露和批判,缺少平静的心情和平和的心态,造成学生习惯于用一种僵硬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简单而死板的思维思考问题,做事显得教条、毫无生气。

在高考制度的调控下,在高考指标的预算中,学校对老师的最终评价绝大部分落实在“成绩”上。因此,一方面语文老师不得不像理科老师一样,在教材的帮助下,在长久以来的评课标准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标准零件的加工车间,语文教师则是熟练工人,所有的目标全指向代表功利的分数、指向高考。教师和学生皆成惰性状态:教师讲解依赖课本,教参,紧扣高考这一中心,没有也不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依赖教师,做一架“接受知识的机器”。当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一些思想的火花时,我们的语文老师一时没有准备,就往往会以“高考不考”的理由来浇灭。长此以往,无个性,无独立思考,为了高考,大家统一答案,统一思想,连说出来的话也统一了。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这其中也充当了悲壮的角色。在功利世俗的教育中,语文是最不能拉开分数距离的学科,无论你用什么方式拼死拼活地苦干,结果也只是几分之差,所以,包括家长、老师、学生在内的许多人,意识里都把这语文看成是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科目,语文在“唯应试是图”的教育中沦为第三世界了。语文教师也总是在“素质”与“数值”的夹缝中生存,存活得尴尬窘迫。一招一招地教学生钻出题者的圈套,一套一套地引学生夺取并不标志自己能力的分值,教得痛苦不已,教得羞愧难当!为了几分之争,把课堂里的生命,训练得不成人形!为了所谓的标准化试题和标准答案,教师和学生对语文的精神早已无暇顾及。我们这些现职的语文教师,扪心自问:哪一堂课,我们是怀着独立的思想站在学生面前的呢?很多时候,我们这些现职的语文教师是怀着一种完成教案或教学任务的潜意识走进课堂的,做一个输送标准答案的的中间者,是无所谓精神的。问内心,我们并不喜欢这样的课,相反,甚至厌恶之极,这样的课把我们的精神也异化了。然而,我们无法摆脱现实,人的能力道德,人生品位的提升,在标准化试题中是难见分晓的;而多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言基础知识题,倒是能在决定命运的高考中捞到宝贵的分数,于是,教师无奈,学生自觉,很多时候我们会无意识的就拎出了语文的人文内核,把她的美丽、她的丰富搁置一边,开始向高考进军的赛跑。

当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信心与希望时,承载着传授悠悠五千年文化历史年使命的语文课就变得惨不忍睹。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就会马上“转变观念”,从实际出发遵遵告戒学生:读书是为了高考,是为了考一所好的大学,是为了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话似乎没有错,真可谓用心良苦。当有的学生明白这一点时,读书的功用在他们的脑中发生了扭曲,读书就是考大学,学语文就是为了考大学;然后,什么思想道德、感情操守、审美能力都抛到一边,脑子里只是想着如何解题。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找好工作赚钱,现在他们的父母有得是钱,那我们何必再受这份苦呢?反正以后我就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因此这部分学生更是不把学习当作一回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老师的教导无动于衷,在老师眼里似" 乎是无感情可讲。如此往复,恶性循环,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

从中,我们看不到鲜活的生命,个人的体验就更不用提了。学生又怎样去感知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学生想象的翅膀终于无处可逃。他们过早的消失了童趣,在威逼利诱下学习,连做梦的兴趣都没有了,成为一种容器,一种待加工产品。他们找不到学习的乐趣,被高考折磨着,受教育者丧失了自主意识,沦为考试的奴隶,教育的人文意义也丧失殆尽了。

(二)电脑网络的影响

网络信息的冲击

如今,只要你一点鼠标,各种新闻信息、小道消息、求职求学、有色无色、方方面面好坏参半无所不包。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互联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 网络的各种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被调查学生中45%的人承认访问过色情网站。网络的成瘾性还给一些中学生带来身心危害,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上网学生中20%的人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中学生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有些学生走出网络后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落。

——《中国青年报》2002年3月8日

当学生还缺乏分辨能力和自制能力时,面对众多而混杂的信息,很有可能走向迷失;造成对现实问题缺乏兴趣,缺乏思考能力,一步步丧失自我。

网络快餐文化的冲击

《西厢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传统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上等精品。读与不读这些名著,对一个人的文学熏陶是大不一样的。尤其是倍受推崇的国学大师们,哪一个不是经过中国古典诗词、小说的长期“浸泡”才受益终身的?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网络文学的兴起,传统古典名著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多少还显得有些寂寥乃至尴尬。 现在的中学生在努力争当新新人类。他们谈论起《众神故事》、《紫川》、《小兵新传》、《幻城》、《魔戒》等网络小说,就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视为新时尚。自称新新人类,讥笑大人不知道 “玄幻小说”、“奇幻小说”等现今流行的新名词。一说到学习,则紧皱眉头,一脸的无奈。缺少了对优秀文化的积累和积淀,造成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本能厌恶、排斥,传统优秀思想情感的培养又从何谈起!

网络游戏对他们的影响

我们大街小巷走一趟,就发现网吧的林立,且生意兴隆。走进里面,喊杀声震天。

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天桥曾说要使上至八十岁下至八岁的人都会玩游戏。我不敢想象当这位网络的英雄人物实现了他的理想时,中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每天上下班碰到学生时,练级、买装备、PK、杀人这些词都会有意无意飘入耳中,似乎一离开学校,这些孩子就像下了班一样,把学习任务当成工作丢开,一头扎进那个虚拟的世界,对其他事情不管不顾。

有些人对网络游戏情有独钟。迷上游戏之后,昼夜地玩着游戏,还有的甚至把眼睛给玩瞎了,迷失自己,陷入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

距湖北孝感师专大一学生王淑梅为网络游戏服毒事件之后,又一山西玩家张顺一举成名!当张顺向警察局报案说,他的网络游戏虚拟装备“五级神兵斩妖剑”被盗时,他遭到了警察的嘲笑。于是,这位21岁的网络游戏玩家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他历经数月,终于找到盗其号之人,并用一把实实在在的匕首,扎死了偷走他“神兵”的那位网友,法院可能会因此判处其死刑。(来源: sohu网)

对于游戏虚拟世界的沉迷,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深深失望。沉重的学业,单调的生活,老师的告戒,父母的期待,明确而沉重的目标,他们无处藏身,无处喘气。

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

简而言之,网络语言其实就是用某些字母和数字、符号来表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由于网络的特点,网友之间几乎所有的交流都需要通过键盘输入来完成。基于需要快速输入的原因,网络语言的特点就是要快速、方便,便于沟通。

在现在的中学生中,我们随时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作文中使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我们来看看老师和家长的反映。

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辛铭说,因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有同学在作文里会冷不丁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在平时教学中,有些学生会使用诸如“酷毙”、“卡哇依”之类的词。他认为,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某家长无意间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他妈的),7456(气死我了),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许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一番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许女士无奈地感叹:“这是什么话呀,日记本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

网络语言本身我们且不评价,但中学生对它过分热衷就必然造成他们浮躁的心态,摈弃传统文化,摈弃传统观念;再严重就是蔑视传统, 对传统的颠覆,只为方便、快速,只为标新立异。这就与情感道德需长时间的熏陶,默默地感化的宗旨背道而驰。

三、在“无为”与“不争”中提高学生语文人文素养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现在尝试用其思想来指导语文教学,望能扭转一点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老师的“无为”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老子“无为”不是“不去作为”也不是“无所作为”,“ 无为”的目的是为了无不为,为了大有作为。《老子》第六十四章讲,“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的欲、学、工作,都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很明显,这里所谓无为,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语文是一门修身养性、启人智,育人思的学科,包罗万象,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语文教学就应该遵循这种“无为”的态度,营建学习环境。

宽松的学习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心理环境讲,学生的学习探索须有宽松的环境,能自由自在地学习探索,不应有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一位外国学者认为:“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那个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实践证明,教师的民主和宽容,可以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是提高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一个必要前提。《老子》讲,“不知常,妄作,凶。”常,即自然规律。比如人体有心,有肺,有胃,有肠子,等等。可大脑并没有去管每分钟心要跳多少下,肺要呼吸多少次,胃要摩擦多少次,肠子要蠕动多少次,但它们配合得很好。如果人要大脑下命令,每分钟心跳多少次,肺呼吸多少次,肠子蠕动多少次,胃收缩多少次,那人就要出问题了!

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所以教师应具备" 民主的意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只要教育方法适宜,并依靠他们,在其自我发展过程中都可成为有价值的人;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即他们的知识基础、智能水平、个体需要、学习态度)。唐柳宗元写有一篇《种树郭橐驼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语文第二册)。橐驼者,骆驼也,驼背之谓也。郭橐驼以种树为业,树种的特别好,成活率高,长得茂盛,果子也结得特别多,熟得特别早,没有人能赶得上他。别人问他原因,他讲了一个“八字方针”:“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也就是说,要按照树木的客观生长规律来种树,使树的本性得到很好的发展。郭橐驼种树时,根要舒展,树要种正,土要故土,土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这才能种得好。有人种树,根是卷起来的,土被换成别的土,土打得要么太紧,要么太松。有人对树又太关心了,早晨看看,晚上摸摸,生怕它活不了,摇一摇,晃一晃,甚至把皮剥开看一看。表面上是在爱护它,关心它,实际上,是害了它。学生不就是那一棵棵树吗?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顺其性”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感受,保护学生在课堂上随时迸发出来的可能是有悖于教师教学设想的思想火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十年后的家乡
快乐的端午节
鹦鹉飞走了
美妙的歌舞会
端午节
我的爷爷
三十年后的世界
学校的花园
清早的菜市场
水泥厂的污染
晨跑
双重意义的端午节
端午节
当黑乌鸦真好
逗人的小猫
职工入党申请书
街道机关党支部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从亲身实例入手谈入党)
入党转正申请书
优秀员工入党申请书
街道机关党支部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谈和谐社会和家庭教育)
入党申请书——作为一名教师
参加工作的同志的入党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银行)
入党申请书 (工作篇)
我的入党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写作重点:共产党宣言和GDP
银行员工XX年入党申请书
教师入党申请书[1]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政策的法理分析
浅议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
关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调研报告
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民事调解案件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房产继承公证中的注意要点分析
借力统一软件系统有效防止超期办案
毒品犯罪中法律疑难问题案例分析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化解
军婚特殊保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检察技术工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1例法医学鉴定
欺骗行为与窃取行为并存时应如何定性
信息化技术建设于检察业务管理之重要性
我国公证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抉择》教学设计
《南泥湾》歌词
《玛丽亚的心愿》教学设计之一
《夏明翰英勇就义》教学设计之一
李吉林教学设计——《猫》
纲举目张 自主择读——《猫》片断赏析
教师只有善待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
《伟大的友谊》教学设计之二
突破中心,分层展开
“蹭”中有天地——《猫》片断赏析
《猫》综合资料
用结构图学语段
第九册基础练习六
《南泥湾开荒》阅读练习
《伟大的友谊》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