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书法漫谈

书法漫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5

书法漫谈

"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书法以其特有的造型方式和表现力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代表,积极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职责。 所谓“书法”,原意是书写汉字的方法、法则,现在由于“书法展览”、“书法作品”、“书法创作”这类词语的广泛使用,“书法”的“法”字已逐渐虚化,成为纯粹的艺术名称。

书法已成为世所公认的独立的艺术门类。但作为审美观照对象,它总是和汉字形影相随,合而为一的,而人们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也是使用汉字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书法与写作究竟是什么关系?二者有无区别?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确立书法意识,端正书法创作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古往今来,写作与书法无论作为观照对象或书写实践,都有许多的共同点。书法创作离不开写字,无论谁写字,也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同样要考虑美观问题。

写字、认字与艺术欣赏水乳交融,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态。写作也同样不能脱离汉字而单独存在,其正是是以汉字为载体表达其内容。

写作与书法尽管有许多的共同之处,但写作毕竟属于实用工具的范畴,在时间和空间中是以交流工具的形式出现的。而书法既然是一种艺术,它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充当人们的精神食粮。

写作与书法各自按不同的方式发挥社会功能。 大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在写作与书法之间划出界限。

一、不同的社会功用。写作作为社会应用工具,是借助汉字表达其内容,它需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语言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进行思想交流,因此必须得到相应社会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共同认可,还可通过翻译在整个人类社会流通。

书法是对汉字固有艺术因素的升华,与其它艺术一样,它只能在社会分工规律制约下由一部分人掌握。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书法不是通过“言传”(翻译),而是通过视觉让域外人直接“意会”的。

二、不同的规范要求。写作与书法在对汉字的使用上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规范性。

写作使用汉字的规范性是单一的。即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横断面上,写作中使用的文字一个字只容许一种标准写法,如果出现其它写法,则称为“异体”、“俗体”。

书法的规范性是多样的。迄今为止,书法创作普遍遵循的原则是,不脱离汉字,不任意杜撰笔形、字形,能在传世名碑法帖中找到根据就行了。

与写作时应用汉字的单一规范相反,在书法作品中,相同的字容许出现异体或“同形异构”,使其异形纷呈,各具风姿。例如相传为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其中十九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都合乎书法原理。

三、写作可以“改革”,书法只能发展。纵观历史,从诸子散文到明清小说,其写作用字规范是一个不断改革的过程。

这种改革,目的是为了实用,因而新字体一经定型,旧字体就被取代作废,如果写作中再度出现,则视为不规范。但无论何种字体,只要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旦进入书法领域,不仅作为书体继续保存,往往因其不再具有实用价值,人们更专注于它的艺术价值。

随着应用汉字的不断改革,淘汰了许多不合实用的字;与此同时,被淘汰的字都可能进入书法领域,为书法创新提供新的契机,扩大了书法家的视野。 以上尽可能地列举了它们的不同,这是着眼点不同的抽象分析,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却是作为一个统一体显示出来的。

我们应该既知道它们的相同之处,也要知道它们的不同之处,以便作出相应的处理。 历史上任何一种书体从萌生到成熟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楷书也一样。楷书也叫真书、正书,自汉末由隶书脱化出来之后,经过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间无数书法家的实践、创造和总结方臻成熟。

唐代书法家集前代楷法之大成,全面完善了楷书从结体、用笔到立意、取势的严密法度,将楷书的发展推向一个鼎盛的阶段。因此,唐楷名作一向被多数人视为楷书的典范。

楷书不仅是现代汉字中的正式书体,也是当今书法艺术中的重要字体。对于现今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学好楷书是学习行书、草书乃至隶篆的基础。

所以不管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书艺的角度看,学好楷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楷书名作众多,但其中以《等慈寺碑》为临习楷书的范本。

《等慈寺碑》,唐太宗贞观年间立于河南汜水(今荥阳县),今已无存,只有拓本传世。碑文为颜师古所撰,未署书家姓名。

由于颜师古是初唐的大学问家,又精于书法,所以有人认为碑字也是他的手笔。碑文计32行,每行65字,楷书。

其书法既有北朝《张玄墓志》、《元君墓志》等一路的风格,又有初唐楷书的一般法度,工整而秀逸,端庄而流美,雅俗可得而共赏,不愧是有继承、有创新的大家杰作。清王澍认为此碑“书法工绝,上援丁道护,下开徐季海,腴润跌宕,致有杰思”。

(《舟山题跋》)杨守敬在《平碑记》中也说:“结构全法魏人,而姿态横生,劲利异常,无一弱笔,直堪与欧、虞抗行。”凡喜爱《等慈寺碑》一路风格的人,无不给以很高的评价。

临习碑帖的目的在于学习和借鉴前人的书艺成果,吸取他们在结体、用笔和章法布局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书写水平。对所临碑帖应反复阅读与玩味,以期在艺术的审美范畴里求得与书法家及其作品的感情沟通,对帖上的一行一字、一点一画的创作意图心领神会。

这样在临习时才能高屋建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秋天
我长大了
快乐的一天
收酒瓶的小男孩
珍惜时间
盐是大力士
丰收的秋天
自我介绍
披着羊皮的狼
语文期中考试
秋天的快乐
我爱家乡的大海
硬币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
泡杯菊花茶
家乡的葡萄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理性思考
关于台湾参加政府间组织的国际法思考(1)论文
新兴农村金融市场崛起与工商银行发展机遇
一位心理学家的教育理想——罗杰斯人本教育观释析
试论教育者的教育理想
从国际法国内法角度谈WTO协定在中国的适用(1)论文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工作三题
现代国际法与康德的《永久和平论》之比较/许轲(1)论文
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现状与学校德育管理的对策研究
奥运反恐与国际法(1)论文
案例分析-ERP控制制造企业成本
从国际法看中美撞机事件(1)论文
“动感地带”营销策略有效性的研究
国际法定义新探(1)论文
完善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称赞》说课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1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3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建议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片断
《称赞》教学设计1
《从现在开始》教学建议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纸船和风筝》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称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称赞》教学设计2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2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称赞》第一课时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