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文教改初探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文教改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1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文教改初探

"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标准》提出的新观念,为我们指明了当前语文教改的方向。

其实,纵观古今不仅《标准》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古、今大教育家也都对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加关注。如:孔子主张知行统一,学思行结合。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论”等。这些思想主张,加上《标准》明晰透彻的阐述。使许多教师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教改初期,虽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但总体来说研究还不够深入。

那么,如何解决现时期语文实践活动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系统构建,无视学生所需的诸多问题呢?其实,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依然离不开教学一线的尝试与探索。下面仅以作文教学中“议论文教法初探”为例,来谈谈我个人对“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认识”。

谈及作文教学,我总想到学生叫苦不迭,铺开稿纸,茫然无措的样子。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原本这“世界”,这“人情”应该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但学生的作文多半是无病呻吟,枯燥无味。读来很少有撞击心灵,使人怦然心动之感。究其本源,老师是造成此现状的第一责任人。

我们完全可以改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乐于作文、喜于作文。首先,我们应当关注一下学生的热点话题。你会惊喜的发现,他们不仅关心“游戏”、“早恋”、“影视大牌”,更关心“集体荣誉”、“民族信仰”、“国际风云”。光了解这些是不够的,一定要给学生发言的时间,讨论的空间。那么,让出你的课堂吧,不要把学生局限在课前短短5分钟的讲话里,他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体。而作为老师,我们要好好听,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学生是不会让你失望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用心去感知着万事万物,用相对简单的思考方式的去认识世界,他们的所获也许是幼稚的、浅显的。但是我们能看到他们可贵的思维历程,在这个环节里加以引导,我们会为学生打开看世界的又一扇窗……

以往漫长的45分钟,会在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中飞逝。学生们带着意犹未尽的遗憾沉浸在主宰课堂的快乐中,他们会称赞老师的改革,让他们有了说话的机会。但我们切不可忽视自身的主导作用,应趁热打铁,在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中,规范学生的听、说训练。

第一步,我们要帮学生“说”好。

“说”什么?说哪些话题会让班里的同学产生兴趣?从这些问题入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搜取街头巷尾、报刊杂志、影视媒体的各种信息。再从这些信息中确定自己理想的话题。其实,选定哪个话题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选话题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怎么“说”?是在确定话题后,教师重点要作指导的环节。这也正是课本资源与语文实践相结合的最佳环节。学生在确定话题后,明确自己的阐述观点。如何阐述?课本中大量论据丰实、论证严密的范文是足够学生们仿效了。此时,学生会倍加关注教师对范文的分析讲解,更加专注对课本资源的读阅,以便更快的学以致用。

第二步,我们要提醒学生“听”好。

“听”什么?怎么“听”?“听”的同时还要做什么?“听”的环节,作为教师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又一大好契机。在一学生阐述观点时,“听”的同学要按老师的指导,“听”清楚讲话同学陈述的观点,使用的论据,采取的论证方法。在弄明白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听”的同学,应按老师的要求及时分析整合信息,以便给讲话同学一个简短贴切的评价。

但教师对“听”者的要求不能局限于此,要抓住“听”的环节,对学生进行“反向思维训练”。只有这样,“听”的同学才能帮助“说”的同学深入研究所论问题,透彻认识论证的得失,进一步提高论证的水平。可见,“听”的环节,绝对不是事不关己的被动接受环节,而是高强度的思维活动环节,是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以上所说的听、说训练,也就是对语文实践能力“听辨评议”的培养。但作为作文教学光停留在听、说、读的基础上是不行的。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好的立意,还要在行文上下功夫。然而,写作当中,语言表述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能见成效。

作文教学第二环节“语言训练”环节,同样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一环节中,依然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喜闻乐道”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品析他人作品,评改自己习作。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习借鉴好的语言,斟酌修改歧义的语句,以达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当然,这一“互评共进”的过程,会帮助学生迈上语文实践能力的又一新台阶。

作文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就是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写作技能服务于社会。其实,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在呼唤语文对“社会”的回归。相信有一天,语文考试会发挥考试的正导向作用,把语文实践纳入考试改革之中。使我们的学生不再为“试”而做“文”,而应像鲁迅等先辈那样,为国人、为民族、为社会的发展而“从文”。

以上仅从作文教学的一点,来阐释我个人对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浅显认识。其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是可以实现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相信只要在教学一线的每一位教师共同努力,《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新理念,定会尽早全面的应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到了
我的“虫”爸爸
假如
接力赛
下雪了
粗心的我
我想……
放风筝
拔河比赛
国色天香游记
快乐的一天
三八妇女节
可爱的猪
精彩的演出
老师是一朵母亲花!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支票的托收手续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自然之道》训练素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提高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二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难点分析
《自然之道》范文习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训练素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巩固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一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作品介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老师语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点字词梳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故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范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