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的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07

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的策略

"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就是教之以学,这个"学",不但是"学识",也更是一种学的方法和能力。否则,我们的学生就一辈子也离不开教师的"教"。所以,我们将学法指导尽力渗透到教学过程如概念形成、理论推导和方法思考之中,并凭借教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也凭借教师的教法来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这是一种"素质型"的指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机结合,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渗透主要落实在传授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两方面。

一、传授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方法可以引导人们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笔者认为,我们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停留在仅仅把课文讲得 懂、讲得透上,而是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主要有下面三种方法:

1 .能够根据作品的文体特征,抓住阅读的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倾向,并在审美层次上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及塑造方法、情节结构、语言表达等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哲学、美学、政治、历史等人文科学作品,要领会作品中作者的观点和内容要点,学习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科技作品,要理解科学的观点、依据和结论,汲取作品所体现的科学态度、方法,以及探索精神等。

2 .能够抓住文章中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学习,培养从小处着眼去把握大局,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文章总是表现某种思想或某种感情,这种思想或感情更多的时候是从细微处表现出来的,有时是一个动作,有时是刹那间的心理活动,有时是一个颇为奇特的用词,并且这样的表现恰恰是最真实的,最贴近文章的主旨的。比如,把握鲁迅先生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少年鲁迅对阿长感情深化发展过程,就必须抓住阿长的行为、动作、语言等描写,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一段话,最能体现鲁迅的感情。

3 .能够把握作者的总体情况,并与文本本身结合加以理解和感受,培养自己"居高临下"把握文章的能力。文章的产生必然无法超越作者的思想、人生观等诸多因素,尽管它可以超越历史,但它也总要受到时代的影响。因此,把握文本,必然将作者与历史和时代相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

( 二)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和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训练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教师首先要提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增强阅读的目的性。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为深入研究文章扫清障碍,提供借鉴。

3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重点要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后发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当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时,教师可设疑,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解疑。

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术,比如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及札记的方法,然后加以训练。

略读则是一种运用精读得来的方法,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略读训练,一方面对学生多作跳读练习,以增强把握文章精目的能力。比如要求学生寻找文章中直接表现中的语句,教师先提出某一问题,要求学生在许多资料中查找出与这一问题有关的内容等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略读的方法。常见的主要方法是:首先要看序文、提要、课文的自读提示和目录,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其次要在略读的过程中浏览全文,掌握全文的大意;最后有选择的积累,会质疑,会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不同的意见。

精读和略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精读与略读方式的选择。一般来说为了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积累,可采用略读的方式,而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文章进行鉴赏,宜采用精读;分析文章宜用精读,查找资料宜用略读;课内多用精读,课外多用略读。

二、培养习惯

所谓"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见《现代汉语词典》)。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吕叔湘论语文教学》第 53 页)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应主要培养以下几种习惯: 2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想当然,也不依赖别人。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还应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工具书,如《古汉语字典》、《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等,并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 这样,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 4 .捕捉信息的习惯。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快慢与多少。通常课文前有预习提示,课文后有配套习题,这些都为我们理解课文提供了重要信息,我们在教学时应很好地加以利用。如果能养成带着问题(预习提示和思考题)去读课文的习惯,则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然而,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语言信息。例如,捕捉开篇中的语言信息,捕捉反复出现的语言信息,捕捉前后呼应的语言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捕捉课文前、课文后和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并使学生养成习惯,这无疑是一种很实用的阅读方法。

此外,还有比较的习惯,圈画、整理的习惯等等。可以说,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正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既重视生存又重视发展的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

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不是本文能够穷尽的。要学会好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需恒心,靠勤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思想,切切实实地做好学法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努力实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内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很后悔
油菜花
美丽的三星堆
秋天的足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
妈妈,我错了
国庆节三趣事
校园一角
我很后悔
我的小表弟是个小捣蛋
我的伤心事
家的味道
节约用电
妈妈,我错了
美丽的月夜
咏物、抒情与遗民情绪——元遗民诗人的咏梅话语
浅谈学生观对语文课程改革的特殊意义及其实践策略
汉语口语修辞中的民族文化信息解析
浅析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模式
浅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改革
以融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谈我国高速公路融资现状
浅论认知语境对手机短信人际交琉的响
硅谷的投融资环境与投融资模式研究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从交易费用解析翻译的信息传播与读者接受
浅谈关注语文课程改革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试论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改革和完善攀枝花市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决策机制探索
中小企业非正式融资市场创业融资研究
企业债务融资决策动因、风险与防范
《颐和园》教案
《母鸡》教学2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之3
《自然之道》教案3
《猫》教学设计之1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之2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之1
《秦兵马俑》教案3
《观潮》教学设计之2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案
《猫》教学设计之3
《白公鹅》教学设计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