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出色的诵读能够让学生体会平面文字转化成立体声音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能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在入其境、体其味中陶冶情性,增长知识,提高审美的素养。然而笔者发现,当今课堂,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评优课中,在诵读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问题一:朗读成为公开课的必要环节,流于形式。

一些公开课、评优课上,诵读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快速阅读”“浏览全文”“默读”“齐读”“分角色读”“自由阅读”等等可谓花样翻新,但很多时候诵读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还没有诵读完,教师就急匆匆的叫停,匆忙地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还有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布置学生诵读,到底每一遍诵读有什么目的,有时候连老师自己都不清楚。目的性的缺乏,导致学生诵读起来索然无味或无所适从。

聆听或者阅读一篇从未见过的新文章,出于对内容的好奇,学生可能注意力比较集中。然而,课本上的文章,教材一发下来,学生大体都已翻过,内容上已经引不起他们聆听、阅读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范读,还是听录音,还是让学生自由诵读,教师都必须有明确的诵读目的——通过诵读你想干什么。

曾聆听过一位教师执教公开课《赤壁赋》,上课伊始,在简单的介绍苏轼及“乌台诗案”背景后,播放鲍国安诵读的《赤壁赋》。学生听着那演绎得淋漓尽致的诵读,感受到苏轼那超然物外、旷达淡然的情怀,顿生一种跃跃欲试的萌动,很多学生已经不自觉地小声跟读起来。听完诵读之后,教师乘势而上,布置学生高声自由诵读,充分体味作者的情感。这遍诵读,调动情绪把握情感的目的就这样悄然达成。

处理开篇“苏子月夜泛舟”一段时,教师采用自己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的方法,听完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这样处理,既把握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表达的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问题二:诵读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

新课标高扬起了“诵读教学”的大旗,但并不是任何课文都可以诵读,一篇文章并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诵读,也并不是诵读的花样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中,什么样的文章适合诵读,应该读什么地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诵读方式,这些问题不能太随意,都应该经过认真的考虑。

一般说来,文学色彩浓的文章,比如小说、散文、诗歌等都适合诵读,而一些说明文、逻辑性比较强的议论文就不太适合诵读。一些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课堂上也不宜整篇诵读,应该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富有美感的片断。

教师慎重选择好诵读的范围后,诵读的方式也应该有所选择。具体采用何种诵读方式,应该以不割裂文章内容的完整性为原则。如《赤壁赋》中“景物描写”和作者“主观感情”的语段就不能叫学生分别诵读,那样就割裂了文章的内容,冲淡了文章的整体氛围。再如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文章篇幅较长,如果在课堂上全文诵读,不仅授课内容难以完成,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可选择典型的片断(如“描写北京人容易满足的语段”)进行诵读,这样既不失文章的整体意蕴,又能体会到作者渗透于文章中的独特情感。

问题三:诵读中缺少点拨指导

由于生活阅历、知识水准、艺术涵养和想象力的不同,学生对同一文本的品评往往会大相径庭。同样是诵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世者读出的是闲适自在,成功者读出的是得意的消遣,失意者读出的是无奈的解脱。理解体悟的不同必然导致学生诵读时语调、语速、情感的差别。此时,对于千奇百怪的诵读,教师不能不置可否,也不能仅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而应该引导学生充分领会写作背景,揣摩具体语境中主人公的情感,关键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那样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那样,要“设身处地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一位教学能手执教《月光曲》,学生在朗读时时常出现与文章内容不相吻合的基调。比如,当哥哥说“入场券太贵了,我们又这么穷”的时候,学生读得理直气壮,显然与课文的基调大相径庭。诵读完毕,教师这样加以点拨:“妹妹酷爱音乐,可是家里穷,满足不了她的愿望,作为哥哥,你会以怎样的心情和妹妹说?”学生一听,顿时有所领会,再一次朗读时,就读出了那种无奈与伤感。这种点拨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诵读技巧的指导,更是对学生把握文章情感的引导。

问题四:诵读时背景音乐选择不当

朗读时倘若借用电化教学,妥善使用背景音乐,那么学生朗读的情绪会特别高涨,诵度达到的教学效果会更明显。背景音乐是辅助诵读,提升诵读品位的有效手段,应予以提倡。但是,背景音乐播放时不能音量过大,喧宾夺主;背景音乐选择时,旋律要和文章要表达的感情相吻合,音乐的节拍要和文章的句读相一致。笔者预备巴金的《灯》时,打算在引领学生赏析文章后,教师范读全文。事先我找了几首钢琴曲都不尽满意,最后我选用了著名钢琴演奏家克莱德曼演奏的《致艾丽斯》,反反复复听了不下十遍,渐渐的我体味出它了的旋律,把握了它的节奏,然后我伴着音乐进行诵读练习,直至把它们两者完全融合。讲课时,诵读环节给整堂课增添了不少亮点。

总之,诵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人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作品的整体了解,领略作品内在的精华,是锻炼思维、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也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第一次做风筝
可爱的付国涛
“澳比岛”上趣味多
螳螂与毛毛虫大战
耳朵“聋”了
给自己的一封信
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
保护人类的妈妈——地球吧
雨后
我帮妈妈做件事
无私的父爱
“凶狠”的老爸
学滑板
我登上了月球
台风的威力
2011年寒假活动倡议书
扶贫帮困助学倡议书
三八妇女节周年倡议书
办理信访工作流程图
2011年小学寒假倡议书
小学保护环境倡议书
2011年寒假生活倡议书
七一商场倡议书
学校爱心捐款倡议书
2011年寒假读书倡议书
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剖析材料
2011推普周倡议书
关于为***同志报请个人三等功的事迹材料
志愿者招募倡议书
安全教育日倡议书
大学里的博物馆
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解析《论语》独具文化本源的叙事特点
古驰(Gucci)2015秋冬男士都市浪漫系列
看《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艺术魅力
Four Comprehensive Pillars of Xisms
维多利亚煤玉
Devialet 200迷你发烧音响
帝王业成芙蓉殇
有机玻璃手袋
LITERATURE LOVE
语用视角下对《警察与赞美诗》的解读
Smiling Sailors
试析《呼啸山庄》旁观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创新
优选论视域下的句子主语研究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蒙蒙细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五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三
抓感情的主线(节选)《林海》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四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纸团疑云》教学设计之一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六
《蒙蒙细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