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珍视独特感受 诱发真情体验

珍视独特感受 诱发真情体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2

珍视独特感受 诱发真情体验

" [内容摘要]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他们缺少对自然的拥抱,对生活的积累,缺少一种对生活切身体验的独特感受。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制造材料”,有目的地“导演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构成学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灵感。

[关键词]诱发 体验 活动 情境 阅读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十多年,感觉到作文教学课真是难上!只要一提作文,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写什么呢,怎么写呢?咬着笔杆双眉紧锁的模样真叫人有爱又恨。不仅学生怕作文,教师也是对作文“怎么也爱不起来”:教什么呢?怎么教呢?指导了吧——千篇一律,批改作文只有改正错别字的份;不指导吧——学生两节课都写不出个所以然来。总之,两个字——“难”、“烦”!

师生对作文的“惧怕”成了作文教学的“拦路虎”。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细细分析一下,我认为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也的确是如此,我们的孩子太可怜了,生活的圈子太小了,除了学校,就是家庭;除了作业,还是作业。他们缺少对自然的拥抱,对生活的积累,缺少一种对生活切身体验的独特感受。

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应从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做起。要让学生诱发体验,形成独特的感受,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制造材料”,有目的地“导演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构成学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灵感。

1、 创设活动,诱发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躬行”实践,才会有体验的产生,才会有深刻的印象,深切的感受,自然,动笔时,才会真情实感涌向笔端。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

记得有一次早操过后,我带着学生走向教室。这时我们看见有一个班级正在篮球场上玩“丢手绢”的游戏。孩子们欢快的脚步和灿烂的笑容感染着我。我教的是毕业班,相对来说,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我的脚步没有停,学生也很自觉地跟着我,但掩饰不住的是眼中流露出来的羡慕和无奈。周末兴趣班上,我说,我们去操场玩“丢手绢”的游戏时,孩子们沸腾了,纷纷冲向操场…… 回到教室,孩子们主动提出要把这次活动写下来,马上写。我的心中一热: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此时,学生的表达欲望达到了高潮。20分钟后,我让孩子们来分享心中的快乐,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还有一次,“习作训练”安排的是看图作文《放风筝》。虽然图画色彩艳丽,想象的空间很大,但一部分同学根本没放过风筝,不知道“放”风筝的感觉。了解了情况后,我抽出了两节课的时间,带孩子们去放风筝。回来后,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一句句鲜活的话跃然纸上。

这两次的作文教学得以成功,我想不外乎有这几点:一是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并切实地让学生参与了整个活动之中。学生强烈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是他们表达的欲望。二是教师并没有提出过多的写作要求来束缚学生,而是让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像小鸟奋飞,爱怎么飞就怎么飞。

2、设置情境,诱发体验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

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教师设法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从而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记得有一次,家长会后的一次语文期中考查,我发现学生考试时特别紧张。当时作文的题目是《一件新鲜事》,学生在紧张的状态下苦苦思索着搜寻着记忆中的往事。我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放段音乐给学生听?当时,我手头正好有一盘音乐磁带,于是我放低音量,按响了录音机。音乐很轻柔,慢慢地在教室里流淌了开来。学生从一开始的愕然,转而出现了欣喜的神情。我这次无意中创设了学生习作的情境,诱发了学生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批改作文时,一些学生就写了这次的偶然发生的“新鲜事”,一些好词好句跃然纸上:“这音乐仿佛是在春天,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小花正跳着舞,绿油油的小树苗一片连一片,小河欢快地流着,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下雨的声音,小雨点伴着轻快的哗哗声,跟着小水花一起跳舞……”“这音乐给我一种温暖的感觉,我好像来到了一个温暖的春天。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升起来了。花儿开了,小草从地里钻出来,跳着舞;垂柳长出了新枝条,正摇着头。东边有一条小河;冰渐渐地化了,一群群小鱼活蹦乱跳……”“一段美妙的音乐从远方传来,好像春天悄悄地来临了。大雁、燕子都拍着翅膀回来了,他们唱着优美的歌,跳着欢快的舞蹈。小草偷偷地钻出小脑袋东张西望;小蜜蜂飞舞着忙着采蜜,青蛙也“呱呱”地凑起了热闹……”“这音乐好像在描绘秋天。大雁编成队伍向南方飞去,渐渐地消失在碧空蓝天下。一阵风吹过,大树上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在阳光下,就好像一群群彩蝶在飞舞。这音乐又好像是在描绘万物的家。你瞧,那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那美丽的夜空是星星的家,那美丽的校园是我们小朋友的家……”“啊,我仿佛正在蓝天下引吭高歌,又好像喝着一杯甜甜的清凉的果汁。听着,听着,我紧张的心情慢慢地散开来了,散得远远的,飘得高高的……”

从这个小例子可以看出,人进入某一种实际情景,或接触模拟情景,甚至是头脑中想象的情景,它只要能激起学生对事物真切感受,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就能诱发学生的体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情境,如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等来诱发学生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大量阅读,诱发体验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儿童有了生活积累,但没有一定的表达的能力,无法将体会到的付诸笔端,这就要求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如果孩子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段篇,又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下笔时又怎会心中有话无法表达?因此,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最便利的不能不说是阅读了。通过阅读来积累,来体验。这里谈的阅读中的积累是一种“大阅读”中的积累。世事纷繁复杂,知识博古通今,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只有通过大量阅读、交流等方式去了解社会、了解他人,这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这一块,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

一方面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写作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名家名篇的感悟,要求学生把好词好句、写作方法、情感体验等积累起来,在自己的习作的时候能够创造性的运用。另一方面要将阅读延伸到课外,逐步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让学生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无论读什么,都要告诉学生要沉进去。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并将大量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语、片断、写作知识,及时地记录下来。经过长期的积蓄,语言自然丰富,当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语句自然就涌向笔端了。

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在活动中,在情境中,在阅读中,形成了诸多体验,尽管可能只是匆匆的过客,但厚积薄发,总有一天那些曾经的体验会在作文中被唤醒的,会意识到那一连串的内心活动来自那被遗忘的感觉。因此,努力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阅读中得以充分的体验,珍视其独特的感受,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出路》 作者:钟霞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

4、1 )

2、《在“记录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绿洲》 作者:陈德兵 (《小学各科教与学》200

3、7)

3、《语文课程标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自我介绍
我敬佩的人——爸爸
中秋之夜
我爱我家
花蝴蝶和小蜜蜂
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打雪仗
中秋之夜
我的妈妈
中秋之夜
校园的早晨
秋天
秋天
我们的校园
我的奶奶
“保护自然环境、共建绿色校园”倡议书
入党先过群众关——晋城市探索农村党员发展新机制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
“学雷锋,树新风”倡议书
节水节电方法和倡议书
扶贫助学倡议书
生态倡议书
工厂安全生产承诺书
校团委募捐倡议书
社区党员承诺书范文大全
企业党员公开承诺书格式范本
党员承诺书——向我看齐
爱心捐款倡议书——托起生命的光辉
保护母亲河的倡议书
转型期我国群众工作的理性思考
论我国的缔约过失责任郭新政
浅议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浅析我国“一元公司”的发展前景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重大事项决定辨析
我国家庭农场问题探究
论遗嘱公证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规定的改进、不足及建议探讨
工伤职业病的几点思考
浅议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
论占有改定不适用善意取得
论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颅脑损伤人员伤残鉴定中的伪装与识别研究
院内轻度残障儿童回归社会的出路探索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之一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之一
《一夜的工作》教学三法
《别了,我爱的中国》之课后延伸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设计之一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之一
《世纪宝鼎》两种教学思路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之一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之一
《有的人》教学设计之一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之二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之二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法建议
重在优化阅读教学过程——《难忘的一课》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