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科学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

科学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科学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

" 课本剧,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师生以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课文内容为基础,将其改变成能够通过讲台、教室、操场或舞台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等活动。”课本剧的编演就符合这一教育原则和大纲要求。

课本剧来源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从问世以来,就深受学校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本剧为语文素质教育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引来了一道清澈的活水,使长期沉闷的语文课堂显出了勃勃生机,使学生感受到了人文科学的无穷魅力,其良好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张扬。为了使语文教师能全面的认识课本剧,科学地开展课本剧的编演活动,使课本剧能很好地为语文素质教育服务,特对课本剧作以下分析:

一、课本剧的功效。

组织编演课本剧能够发挥以下功效:

在教师方面,编写课本剧能发挥以下功效:①通过编写课本剧的剧本,能够提高教师的文学素质和创新能力;②通过编写课本剧,能够加深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③通过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能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④通过表演课本剧,能够创设热烈的课堂教学情境,渲染浓烈的课堂教学气氛;⑤通过在课堂上提供时间给学生表演课本剧,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⑥通过表演课本剧,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能够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学生方面,课本剧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个解放”,即“

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

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课本剧通过形象直观的表演,能发挥以下功效:⑴能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⑵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优美的言语表达能力;⑶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对课文内容的记忆;⑷能够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⑸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态语言能力;⑹能够使学生在观看课本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⑺能够满足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培养和张扬学生良好的个性;⑻能够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⑼能够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⑽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⑾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落实;⑿能够使各类学业水平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⒀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课本剧的特点。

由于课本剧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所以,课本剧具有以下特点:

1、不择表演场地。课本剧表演的场面规模不大,无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村校,无论有无剧场舞台,只要有教室或操场,都能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2、不择学生水平。课本剧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表演活动,因此,无论是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学生,无论有无表演素质,只要稍加指导,都能登台表演。

3、不择教师素质。一般情况下,课本剧只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作一些比较简单的加工,使它能够通过学生进行表演就可。因此,无论语文教师文学素质高低,都能指导学生将学过的教材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4、不择表演设施。表演课本剧是为了化抽象为形象,化平面为立体,化枯燥为生动,没有过多过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造一些表演的道具,达到表演的基本效果。

5、不择表演时间。表演课本剧是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课本剧的表演既可以是一篇课文的某个片断,也可以是一篇课文的全貌;可以是一组课文的展示,也可以是一学期所学课文的全面反映。因此,课本剧的表演不择时间,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中间或最后的表演,加深学生对这篇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结束后的综合表演,巩固学生对这个单元知识的掌握;也可以是一个学期结束时的汇报表演,复习这学期学过的有关教材内容。

6、不择表演规模。表演课本剧主要是为语文教学服务。因此,课本剧的表演不求表演的人数规模,既可以是班级内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几个小组的理解性表演,也可以是年级内各个班级的交流性表演,还可以是全校性的竞赛性表演。

三、课本剧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现代教育强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从选择教材到选择扮演的角色,从服装的选择到道具的设计,从人物的语言到人物的动作,都应在不违背该课本剧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不同程度及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诱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发展。

2、开放性原则: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给学生营造的是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在对剧中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处理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要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积极探索,开放自己的思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信息交流的渠道呈多向性,使课本剧的表演呈开放性。

3、实践性原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本剧是学生的表演活动,因此,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讲、动情去演,使学生在活动中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情感性原则: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学生根据所扮演的剧中角色反复诵读人物的语言,这些诵读使课本的平面“符号语言”成为学生扮演角色的“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立体现实语言,通过学生的表演和对白,使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因学生为其赋予了情感和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也会因与学生的经历和感悟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这种以演促读、以读促演的方法,把教材中的“思想教育”融入自由、轻松、愉快的表演中,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教育。

5、创新性原则:课本剧来自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它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起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才能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一位教师计划将《小猫钓鱼》改编成课本剧《学弈》时,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讨论,最后形成这样的构思:大宝专心学弈,排除任何外界干扰,二宝一会儿看春姑娘和小燕子翩翩起舞,一会儿又装肚子疼……三心二意,结果什么也没学成。这些想象既符合剧情,又不拘泥于课本,并有创新,增加了剧情的曲折性和趣味性,给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本剧的内容。

课本剧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是,课本剧作为一种能通过表演来使观众知道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一种什么教育的表演性活动,它的内容要求是:有一定对话或动作构成的情节,有一个以上的活动场面,有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思想。基于此,在选择编演课本剧的内容时一般可选择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一般是童话、寓言、记叙文或叙事性较强的诗歌。知识性的课文通过改造后也能用相声等形式进行表演。

五、课本剧的编写步骤。

课本剧的编写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研究课文,明确主题——分解场面,设计背景——安排人物,构思情节——提炼台词,设计动作——配置音乐,设计道具。

1、研究课文,明确主题。课本剧的编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忠实于原文的主题,还是推陈出新,将原文进行改编,从而提出一个新的主题,如《新编武松打虎》,把武松这个打虎英雄改编成了因一个破坏环境残杀国家保护动物而受到法律惩罚的罪人。都需要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文的基础上作出选择。同时,主题是戏剧的灵魂。任何一个课本剧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

2、分解场面,设计背景。课本剧可以是独幕剧,也可以是多幕剧;可以是一个场面,也可以是多个场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所选择的课文来安排或分解。确定了场面后,还须根据主题和内容的要求,设计必要的舞台背景,增加表演的效果。如编演《群鸟学艺》就须设计一幅符合剧情的山水画作为背景,编演《东郭先生和狼》就须设计一幅荒凉的山野图。

3、安排人物,构思情节。编演课本剧,既可以忠实于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和表演的需要增添人物,增删情节,如续编故事等。这一环节的编写工作,需要师生展开想象,具有创新意识;大胆构思,不要拘泥于教材。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只白鹤》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找到大鱼的白鹤会对其他两只白鹤说些什么?那两只白鹤又会怎么想?这些情节都是教材里没有的,添上后,使教材发挥了更大的教育教学作用。

4、提炼台词,设计动作。课本剧的表演主要靠演员的语言和动作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编写剧本时,教师就必须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认真提炼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台词,设计每个演员的个性化动作。如《东郭先生和狼》剧本的编写,东郭先生的语言就应当显得迂腐而愚笨、动作就应当显得古怪而可笑。狼的语言就要显得狡猾而无耻,动作就要显得可怜而凶残。同时,在设计台词时还要考虑动作形态词,如一位教师编写的《晏子使楚》中的一段台词:

王:(对左、右护卫)我怎么只见以阁下孩子一样高矮的人呢?莫非我……看花了眼?

左、右:(同笑)大王,你的眼睛一点也没有花!

王:(故作不解状)眼睛没花吗?奇怪!那么,为什么我却瞧见一个“小孩子”在说大人话!

晏:(严肃状)我乃齐国使臣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

王:(藐视状)既然派一个小小的晏子来访……

这一段台词极具动作性,形象地揭示了楚王欲仗国势欺人,藐视晏子,给晏子先来一个下马威的内心世界。

另外,有的课本剧在编写时还要考虑:时代背景很重要的课文内容,可用“前台词”进行表述;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无法推动情节发展的时候,可用“旁白”来承上启下。

5、配置音乐,设计道具。恰当的音乐和道具能渲染气氛,增加表演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编写剧本时,还要考虑根据情节的需要配置什么样的音乐,设计演员所需要的头饰、服装和道具。如编演《群鸟学艺》这课的课本剧时,配置符合剧情的轻快优美的音乐和雷声、雨声,制作各种鸟儿的头饰和服装,这样能使课本剧有声有色,吸引观众。

六、课本剧的编写要求。

课本剧在表演时转瞬即逝。因此,教师在编写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一般要注意以下要求:内容必须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范围;幕前词、台词和旁白必须要简短明了,通俗易懂,富有儿童情调;结构尽量单纯,头绪和悬念不要太多;情节要层次清楚,自然流畅。另外,还可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参与剧本的编写。

七、课本剧表演前的准备工作。

课本剧表演前应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演员。夸美纽斯说:“强迫孩子们去学习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们。”确定演员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一般不用指定方式确定演员。最好是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同学投票表决的方式来确定。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组织排练。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整体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全貌——阅读角色部分,把握自己言行——学生创编动作,教师适当指导——进行彩排表演,全面点拨纠正。

制作道具。制作道具最好是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只作一些指导。这样能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学过的多种知识和已经形成的多种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的房屋
我的表哥
小鸟死了
游兴隆热带植物园
小学生日记一则
我的课余生活
学钢琴
坚持就是胜利
我的小狗叫“利利”
我第一次做豆浆
人类的朋友
我的家乡
我的妈妈
小女孩让座
任旭的妈妈
论民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效力(2)法学理论论文(1)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23)法学理论论文(1)
物权行为若干问题探讨(2)法学理论论文(1)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法学理论论文(1)
预先追偿权的法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与道德的互动法学理论论文(1)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在我国物权法上确立居住权的几个问题(3)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责任是行使权力的动力保障法学理论论文(1)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20)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与德治的调和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与德治的调和(3)法学理论论文(1)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关于房地产抵押若干问题的思考(5)法学理论论文(1)
《玲玲的画》教案
《三个儿子》教案
《恐龙的灭绝》(第一课时)教案
《从现在开始》教案
《丑小鸭》教案
《爱迪生救妈妈》教案
《我为你骄傲》教案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恐龙的灭绝》教案
《蜜蜂引路》教案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
《雷雨》教案
《爱迪生救妈妈》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