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考”作文审题能力训练新探

“中考”作文审题能力训练新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中考”作文审题能力训练新探

" 文不对题是写作的大忌,审题失误,作文就会南辕北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同一个年级(或班级)学生的审题能力有低有高,每一个学生的审题能力都有一个由低向高发展的过程,那么这低与高之间是怎样发展的呢?在实践中如何分步骤、分层次指导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呢?这就是本文要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下面,以近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题为材料,从审“准”题、多角度审题和提高思维品质等三个审题能力层次及其思维过程,对作文审题能力训练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 审“准”题,定准思路,有的放矢。这是审题能力的基础层次。这种能力,只要愿意学习,而且学习方法得当,又经过适当训练,人人均能达到。这个过程,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2. 审准范围。这要求考生根据作文的题目、材料和要求,确定写作的内容范围。“中考”作文内容的范围,既广泛又狭窄。说它广泛,是因为“中考”作文命题必须取材于生活,而生活则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说它狭窄,因为它又必须是以学生为“圆心”,以他们的生活为“半径”。如1997年北京市题《我有一双 的手》、新疆题《我长大了》、山西省题《我的未来不是梦》,1998年北京市题《我和书的故事》、山东省题《我的快乐和烦恼》等是写自我生活;1992年辽宁省题《我的家风》,1995年成都市题《家庭给我的 》,1996年南京市题《今日家事》等是写家庭生活;1994年天津市题《我和班集体》,1997年湖南省题《敬礼,老师》,1998年辽宁省题《一次别开生面的班会》等应写校园生活;1991年天津市题《家乡变了》,1996年广东省题《放学路上》,1997年黑龙江省题《回家路上》等可写社会生活。有的作文题可以写多种生活。如1994年南京市题《掌声》,可写晨会的掌声,或课堂的掌声,或校会的掌声,或家里的掌声,或邻里的掌声等。1997年重庆市题《盼》,既可写我的期盼(自我生活),又可写家庭的期盼(家庭生活),还可写师生的期盼(校园生活),也可写社会各界的期盼(社会生活)等。这样的“中考”作文题,近年来比较多,且有进一步发展之势。写此类作文,动笔前一定先明确要写的内容范围。

二、 多角度审题,打开思路,写出作文。这是审题能力的第二个层次。在考场上,很多考生看着作文题,不是抓耳挠腮,就是左顾右盼,或者苦思冥想,或者愁眉苦脸。形成这些写不出作文(或不会写)的窘态的原因有很多,思维缺乏灵活性和敏捷性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个能力层次中,我们必须强化下面三个方面的训练。

1. 审“活”切入点。不少学生拿到作文题,不知从何处入手。此时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审“活”切入点。如1997年广州市题《好消息》,就有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切入。我们如果运用发散思维,就会找到无数个切入点。以“谁的好消息”为发散点,就会找到我的、同学的、老师的、班级的、学校的和社会的等切入点;以“好消息的内容”为发散点,以“班级的好消息”为例,就会找到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班风班纪、文体活动和各类竞赛等多个切入点;再以“班级的文体活动”为发散点,又可以找到歌咏比赛、朗读比赛、舞蹈比赛、广播操赛和各类球赛等多个切入点。切入点多了,切入点也就“活”了。 2. 审“活”立意。审题必须通过立意体现出来。有些考生拿起笔来,既知范围,又知对象,也确定了角度,但还是不知到底具体写些什么。这就是立意不明的表现。如何立意?我们以1997年上海市“中考”题为例,做点分析。作文要求以《良" 师》为题,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上,可以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角度立意:记叙文可以写“良师的故事”;议论文可以写“对良师看法和意见”;说明文可以写“什么是良师及其特点”等。“良师的故事”又至少有三大立意的角度:我的良师的故事;他人的良师的故事;良师自身的故事。“良师自身的故事”又可以从多角度立意:思想上良师,知识上良师,文体上良师,审美上良师等。“思想良师”还有多个立意角度:爱国的良师,道德的良师,修养的良师,见义勇为的良师等。从上述立意中任取其一,都可以写一篇好文章。审“活”了立意,就不愁没有文章可写了。

3. 审“活”内容。部分学生的作文缺乏活力,内容简单、枯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另一方面是思维不活,不善于联想和想象。如1997年广西题《温暖》,就必须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来表现和歌颂“温暖”。此文的内容,既可写人,又可写事。写人,又可以是家人、亲戚、老师、同学等;写事,则可以是家事、班事、校事、社会事等。具体写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神态等方面去写;具体写事,可以从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果等方面去写。而这其中的每一点,都离不开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但是,在考场上,更重要的是需要合理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只有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作文的内容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 提高思维品质,优化思路,写好作文。这是审题能力的高级层次。这个能力层次的要求是:必须把题审深审透,力争精益求精、至善至美、言人之所未言。初中生中能够达到这个能力层面的人,只有极少数。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要达到这个能力层次,一靠平时勤观察,广积累,多练笔;二靠会思考,有灵气,悟性强。下面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谈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有一位同学不注意文字书写的规范,经常写错别字,当别人指出他的这一缺点时,他却振振有辞地说:“我将来要学习电脑打字,现在写好写坏,写对写错都没关系!”请你就这位同学的言行,写一篇200左右的短评,题目自拟。

有的学生评“有错不改”,这属于偏题;有的学生写“小议错别字”,这基本符合题意;有的学生议“错别字与电脑的关系”(电脑也有错别字;电脑的型码打字字型必须准确;电脑并不能代替手写等),这是真正符合题意;若能谈到写字事小,但能够体现人的性格,反映人的修养等,这只有审题高手方能达到。这四个层次其实是不同思维方法的产物。第一种只看到了现象,未见本质;第二种,仅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第三种则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第四种不仅抓住了核心,而且揭示了问题的根源。如何做到第

三、四点?运用求同思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即异中求同,去异求同,透过现象,寻找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求同思维的基本要求。 3. 创造思维才会使作文审题独特。创造思维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发现生活中存在而未被发现的现象和本质,如古代三国时的曹冲称象,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巧解皇冠的秘密等;二是创造出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事物,如吴承恩的《西游记》,当代的高科技(核武器、宇宙飞船等)。从本质上讲,作文离不开创造思维,因为著名文学家尚“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陆机《文赋》)能把眼中之物转化为胸中之意,再将胸中之意,用手中之笔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创造。中学生是最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这应该在审题中得到充分的发挥。1998年我区(广州黄埔)初三“一模”中,一位考生写的《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构思独特,别具匠心。写“我”送的礼物是自己亲手画的老师的肖像画。这并不独特,它的妙处在于描写画画的过程:画老师的头发,由头上的银丝,想到老师的辛劳和奉献;画老师的眼睛,由明亮的眼睛,想到老师的慈爱、关怀和鼓舞;画老师的嘴,由永不空闲的嘴,想到老师的传道、授业和解惑。在平凡中,见人之所未见,这就是小作者的独创。1992年四川省的一位考生写的《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文中描绘了“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开启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学生热爱祖国,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希望学生将来大有作为等(原文同上书)。文中以丰富想象、全面思考、独特立意,展示了自己的理想和向往,这就是此位考生创造思维的结晶。而且,近年来,不少“中考”作文命题就是要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1992年湖南题《明天的我》,1993年陕西省题《2000年的我》,1996年山东省题《五年以后的我》,1997年山西省题《我的未来不是梦》等。在写作训练中提高创造思维能力,是作文教与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又有一定的步骤和具体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比教给结论更重要。当然,审题能力的层次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上述的划分,只是为了分析和操作上的方便而已。此文并非灵丹妙药,只是想探索出一条途径,寻找一个渡口或一座桥梁,供同路人选择。文中对审题能力层次的划分并不一定科学,审题方法的指导并不一定恰当,诚盼专家和同行们批评指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
国旗下的演讲
少先队员代表发言
国旗下的演讲
竞选护旗手
六一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稿
国旗下的演讲 诚信伴我行
卫生委员竞选发言稿
六一儿童节学生代表发言稿
获奖感言发言稿
获奖发言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童年趣事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装饰项目中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实践
各大学专业院校特色专业介绍
浅析雕塑与环境及文化的关系
屋面(刚性防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瓷砖装修攻略
灌注桩施工
虚拟现实技术在施工组织中的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
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会审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CAD操作技巧
流水施工的组织及表达方式
高层办公楼设计注意事项
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月亮的心愿》教学难点
《棉鞋里的阳光》考点练兵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爷爷和奶奶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的意思
《月亮的心愿》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棉鞋里的阳光》趣闻故事 “寿比南山”的由来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阳光
《月亮的心愿》重点问题探究
《月亮的心愿》整体阅读感知
《月亮的心愿》老师语录
《棉鞋里的阳光》同步练笔
《月亮的心愿》重难点分析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梳理
《棉鞋里的阳光》写作练习 我的家
《月亮的心愿》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