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笔者认为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据报载:外国大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能时常提出一些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平时学生刻苦,成绩也不错,遇到问题时却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柳斌同志在“五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说:“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创新的意识。我们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造的火花。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

从雪的自然形态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

联想二,白雪茫茫,冷酷无情,掩盖了世间的丑恶。太阳出来无法生存,象征丑恶。

联想三,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出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例如在《俭以养德》一文的教学中,我们掌握了有关驳论的知识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一幅漫画,题目是“孔融让梨”,让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当今社会需不需要谦让精神,大家分组讨论。讨论题目:A需要怎么样?B不需要怎么样?要求找出材料中的突破口,进行反驳。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各抒已见,踊跃发言,精彩的发言洋溢着创造的灵光,有这样好的起点,我们何愁学生创造能力不会提高呢?

二、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

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报国文天祥九死一生,矢志不渝;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我们创造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自己学习也不会,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学生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②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已所用。③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④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例指导学生自学《分马》,可以先设计自读提纲。①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有哪些主要活动。②和主人公有关的还有哪些人物?③主人公在分马的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④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⑤人物、情节、环境是为主题服务的,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提示了怎样的主题?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归纳出如下两种分析主题的方法:a.人物、情节、环境是分析小说主题的前提。b.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与人物情节环境结合起来是准确把握主题的必要条件。掌握这些方法以后,再要求学生分析《故乡》的主题,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 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世纪英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请文明养狗
中国人的公德
华山索道
家乡的秋天
站在詹天佑的铜像面前
快乐的飞雪
我不愿意再看到……
天使撑起的绿荫
我的名字
失败不是永恒的
我的名字真难写
追星族,“饶”了我吧
幸福的味道
海峡情思
书,我成长的伙伴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及其超越(1)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基础课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
高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教育中理念方法探索
遗产信托制度与罗马法中的信托思想(下)
关于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间接代理制度比较研究(下)
浅析校园伤害事故案件责任主体的认定及归责原则的适用
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1)论文
析网上盗版者非法牟利的新托辞
浅析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思考
综论软件保护与相关立法
浅谈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
全国首例追索募捐款案引起的法律思考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中心思想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疑难解析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结构分析
《热爱生命》语句赏析
《热爱生命》词语解释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