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也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也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也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 【内容摘要】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写作。降低作文的难度,消除对写作的畏惧,更多一些童真和想象,让学生愉快地作文。创造一个能激发表达欲望的写作话题,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抚摸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冲动。将唤起并积累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细腻体验和独特感受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情感的感受能力,丰富学生的体验,扩大生活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了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是一项综合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许多老师在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成功,更有不少老师在作文技法训练方面有了许多收获。但是,问题仍然存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滥于模仿而少创造,情感虚假苍白而少真情的通病。而大量作文课堂教学更是重“知”轻“能”,重“外”轻“内”,重“写”轻“说”,重“理”轻“情”,重“文”轻“境”。有学者将传统作文教学的负面影响归纳为这样六点:“应题”的束缚,“应体”的拘泥,“应命”的违心,“应法”的尴尬,“应套”的就范,“应试”的无奈。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目的、任务重新作了定位。其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将义务教育分成4个学段,分别设置了阶段目标,注重了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那么,怎样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展作文教学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一种氛围——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当前儿童普遍怕作文,一提到作文,脑子里立刻蹦出这样一类词语:难、苦恼、害怕等等。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规矩多多,要求多多,条条框框多多造成的,学生始终在一种紧张、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写作,在十分痛苦中熬出一篇篇符合老师要求和规范的作文来。如此写作,怎么不与“苦恼,”“害怕”联系起来?

在新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写作知识和能力的达成,更要关注写作过程,情感态度。鉴于此,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写作课堂氛围,便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扩散。

上文谈到,当前作文因“应题”,“应体”,“应命”,“应法”,“应套”“应试”,使学生感到束缚,拘泥违心,无奈尴尬。我们的作文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不创设与题意有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新课标》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本着“我手写我的口”精神,《新课标》的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就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当然自由表达不等同于胡言乱语,所以第三学段作了这样的表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所以我们要更少地限制,让学生的心灵松绑,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无拘无束的驰骋思维。例如笔者在教五年级一节实验作文课《烧不坏的手帕》时,打破要求学生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观察和写作的常规,而是毫不限制地让学生观察、想象,可以写实验的过程,也可以想象成童话故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书信、诗歌,甚至允许学生将其过程做成实验记录。结果表明,挣脱束缚的学生兴趣盎然,角度众多,形式丰富,写出了许多极富创意的课堂习作。

作文课的自由,包括学生选材的自由,感情表达上的自由和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

2、少一些写实,多一些想象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经过夸张和变形的世界,他们的思维常有很强的想象性和幻想性,对所见的事物都带上主观色彩。他们喜欢动画片,喜欢听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那些极度灿烂的夸张的形象,那些充满奇幻意味的瑰丽的色彩,那些随意穿越时空,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仙、游侠和斗士,都是他们心中的偶像,他们在这些故事中寻找梦想栖息的家园。

但可悲和可怜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现行教材从一—五年级,几乎没有安排一次想象作文训练,甚至没有穿插渗透想象作文的训练。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如实地描摹生活中的事物、事件,呆板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培养语言的照相机。但这种努力往往遭到失败。所以《新课标》中,多次明确提出了作文课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第一学段提出“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觉和想象”,第三学段则进一步提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由此可见,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是《新课标》对作文课的一项重要要求。

也如上文堤到的教例,在写实性作文课《烧不坏的手帕》中,我特意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把它当做生活中发生的一次严重的火灾事故,把实验过程写成一则童话故事,让学生将自己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这样,不但让学生的情感参与了,而且有效地加强了课堂的想象氛围,使学生在更愉快更轻松的环境下写作,效果自然会好。

3、少一些技巧,多一些漫谈

淡化技巧训练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以往的写作教学对写作技巧的要求很多,如“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写,使人看得清楚明白;有重点,主要部分写详细些,次要部分写简略些,注意选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顺连贯”等。与此不同的是,《新课标》对小学生写作除了“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外,对写作技巧几乎没有具体的要求,仅在第三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和“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与旧日《大纲》相比,这几乎不算什么技巧方面的要求了。

在淡化技巧的同时,《新课标》又强调了另一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对学生情感和素材内容的积累又是非常重视。

该如何做?那便是更少一些技巧的训练,更多一些随笔式的漫读,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4、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童真

为什么我们学生的作文会出现大量的“拣钱包”、“扶盲人过马路”等事件?难道是所有的人都把钱包往大街上扔,所有的人都把眼睛弄瞎再跑到大街上来吗?那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过于追求思想教育!过多的说教,一味的强调要有正确积极的思想观点,一味的强调“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而学生在作文之前,就要对脑子里的素材一一对应这些思想要求进行过滤、审查,到最后便发现,心里根本找不到这么高尚的事件!那么就意味着无法进行写作了,于是只好找这些“高尚”的案例来凑数。而这些事恰恰是学生最不感兴趣,最不想说的话,除了能造成学生为人和为文的“假、大、空”外一无好处!

《新课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些无不是以儿童特有的童真出发,去观察世界感悟人生的;无不要求以幼稚纯真的眼光,去描绘世界的。只有这样的视角和内容,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才会让学生感到作文的乐趣,也才会让学生做真实的人。

如在一次给三年级学生上作文课,要求学生谈谈“赖床”的话题,学生居然会非常" 乐意。一个学生说到“被窝里暖烘烘的,可舒服了”,其余学生会心地微笑了,他继续说:“妈妈喊我起床,掀我的棉被,打我的小*股,还说要脱我的小裤头……”这时,全班孩子竟哈哈大笑,有几个学生还手舞足蹈起来。他还继续说:“我才不怕呢,反正只有妈妈一个人,给她看见了也没关系,我就把*股翘起来……。”这句话更引起了哄堂大笑,全班气氛更加活跃了,光地上就有笑扒了三个学生,还有一个学生竟跑过去搂着他就是一个响响的吻。为什么这样几句幼稚甚至有些不雅的话,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共鸣呢?因为这是孩子们共同经历的事,也只有这些童言稚语才能真正道出了孩子认为有趣的事,才能真正道出他们的快乐,道出他们心中的秘密!

由此可见,多一些童真,多一些烂漫,多一些幼稚,少一些说教,少一些立意,少一些严肃,不但不会对作文教学有什么坏处,还会让课堂增色不少,还会让作文光彩许多。

二、创造一个话题——激发表达的欲望

不想写,没内容可写,是当前困扰作文课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写作,对写作毫无兴趣,认为这是完成教师的作业、任务,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尽管唾沫横飞,学生却是唉声叹气!而《新课标》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这些表述不难看出,它强调了表达的兴趣和欲望。

面对现实的矛盾,怎么办?以笔者的看法,那便是创造一个合适的话题,打开孩子们的话匣,让他们滔滔不绝,有无限表达的冲动,以至迫不及待地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1、关注学生兴趣的焦点,提高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钥匙。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学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孩子一起玩,共同的兴趣越多话题越多,越是讲不完,越讲兴趣越浓,带出来的交谈对象也越多,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作文课堂为什么不可以这样,越上表达交流的越多?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关注孩子们兴趣的焦点,没有把握住他们流行的话题,自然提不起表达的兴趣来。

如同样是写一件事,教师如果把话题限定在“洗衣服”或“洗碗”之类的老套话题,学生肯定不会太有兴趣;但反过来说,如果教师创造的话题是“学游泳”或“学滑冰”的话,学生兴趣就会提高一些了;但若话题是看动画片的话,那一定是人人都想发言的了。上文所述例子中,孩子为什么对“赖床”话题表现出这么强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就是因为这是学生普遍经历的,也认为比较有趣的是共同的秘密,是他们兴趣中的焦点之一,所以表达的兴趣会很高。

再如同样写科学小实验,我们通常会把这类课文上得死气沉沉。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然后说话作文。但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却不是这样,他选择了一个在我们看来属于“弱者”的鸡蛋去扮演“强者”的形象,去“摔鸡蛋”。这一话题出于学生意料,大大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表达的欲望也便空前强烈。又如,想象作文学生特别喜欢,*八戒的形象也深为孩子喜爱,于是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别出心裁,创造了一个话题——*九戒的故事。这些教例无不是紧紧抓住孩子兴趣的焦点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抚摸摸孩子情感的软骨,强化表达的冲动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作文的一个通病,怎样让学生真情地表达?那便是轻轻抚摸孩子的心灵,激起他们心中的温情,触发孩子富于情感特色的回忆,从而强化孩子表达的冲动。

学生是人,也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当他们的情感被激活时,比我们成人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形于色。他们或泪流满面,或喜笑颜开,或忧伤失望,或振奋自信。这要求教师创造一个适当的氛围(情境)和话题。

一位教师在教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趁着孩子们还处于父子情义的深深感动之中时,提出如此话题:“同学们,孩子对父亲爱的坚定信念,使孩子战胜了死亡的恐惧,让他得到了超常的力量。是的,父母的爱就在孩子的等待中,就在孩子见到父亲时的那一句话里!我们也能时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于是让学生谈谈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些小事,并要求写作。由于先前有了情感的酝酿,学生对父母的爱也同样被激活,于是学生纷纷带着充满温情的语调叙述了平时的点滴小事,却又真情十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冲动也强化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一边写作一边泪光闪闪,他们心中最底层的一些小事被唤醒并表达出来了。

三、紧抓一个重点——唤起并积累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细腻体验和独特感受。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和独特体验,第一阶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所谓的“自己”,可以理解为独特,也可以理解为专属自己个人的。第二阶段提出“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阶段则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感情真实”。从这么多的表述中,我们可以说,突出独特的“我”字,是小学作文课的重点中之重点。也就是说作文教育的整个过程,无论是写作的出发点,写作的实际活动还是写作的结果,都应该是深化对自我的认识,都要强调自我,都要强调写作的主体,都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感受的质量决定了写作的质量,感受的培养、积累和发展是作文教学的首要和根本任务。那么如何唤起并强化学生对写作对象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呢?

1、提醒生活,培养情感的感受能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人都在生活,但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差异极大。同样面对瀑布,李白会产生绚烂热烈夸张的强烈感受;叶圣陶则会产生“如烟、如雾、如尘”的空濛柔和之感;而朱自清却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潭里,有了“女儿绿”的优柔温和的感受。同样是城市的公共汽车,有学生发出“你真方便”的赞叹,有学生发出“你真拥挤”的牢骚,有学生希望给公共汽车长上翅膀,有学生要给公共汽车穿上卡通的外衣。

但这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已经具备的能力,他们往往难以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独特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醒孩子们去关注生活,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发展孩子们的情感感受能力。所以,我们要提醒孩子,关注萧条的冬天过去以后那一片嫩叶的萌发,那一朵花蕾的绽放;提醒孩子仔细聆听午夜的鸟鸣、风过的声音;提醒学生感受雪花的滋味、心跳的节奏……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利用感性的言语、音乐乃至影视作品来诱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体验,让学生用言语来描述,在描述中深化这种感受,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感受能力的发展。

2、阅读引导,丰富学生的体验

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对生活感受丰富、细腻、深刻的作品,易于触发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无异于学生的心灵受一次洗礼。因此,阅读是激发、培养情感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说,作文课是不能脱离阅读课的教学而独立存在的)。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把握学生心理,选取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易于触动心弦的内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作品形式,可以以一组文章的形成展开阅读,重在情感感受的触发积累,诱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然后作相应的写作。这样读写互动,逐层深入。

3、扩大生活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

我们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往往是以学校生活为中心,以睡觉和吃饭为基本要点,这成为情感单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扩大生活视野,对增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感悟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自经历直接丰富生活感受,即我们常说的“行万里路”;二是间接的方式增加生活阅历,如电视中" 的一些访读节目,学生对长辈、师长的访读或是社会现象的调查等等。

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力才会增强,才能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细腻的体验,那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新课程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很长,以上仅是本人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渴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小学作文教学新概念研究》·周一贯、叶松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9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新课程研究》·王深根、毛建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小学语文教育新视野》·陶深平、袁文辉·华东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03年7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2年3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吹泡泡
抽签猜动作
舅舅婚礼我该送什么
爱的奉献
我的爸爸
华罗庚的“后代”——张家乐
以棋会友
用爱延续生命
乌鸦和狐狸
可爱的校园
开心又郁闷地游泳
诚信,为你喝彩
我敬佩的一个人
三字经
四优共产党员承诺书
学雷锋活动倡议书
图书室物质募集倡议书
后勤副校长工作承诺书
县人民法院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
小学生文明上网倡议书
读书写作兴趣小组活动倡议书
民宗局履职尽责承诺书
先进性教育党性分析
食堂文明就餐倡议书
县公安局党委公开承诺书
消防安全倡议书
师德建设倡议书
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集
检察院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刍议儒家文化观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影响
浅析敏捷工业设计方法
长实更名长和将撤销港股主板上市
福州脱胎漆器的造物精神对文创产品设计的启示
民间木瓢设计研究
好的体验设计是这样对待用户的
一种基于品牌形象的工业和商用产品设计策略方法
中国竹艺术符号圈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研究
探索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的产业化之路
浅析感性工学理论在家用理疗产品上的运用
楼市新春,且行且珍惜
八大山人书《圣母帖释文》字态研究
多地保障房上演“空城计”
艺术设计与生活
数字绘画风格类型探析
积累. 运用一
草船借箭
白杨
古诗三首
6 桃花心木
《小音乐家扬科》
积累 运用 三
《桃花心目〉六年制第十册第六课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19白杨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难点 突破
积累·运用三
14、理想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