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法学本科学生专业实习模式透视与转换

法学本科学生专业实习模式透视与转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3

法学本科学生专业实习模式透视与转换

" 「内容摘要」法学教育中应该加强以专业实习为主的实践性教育。但由于认识上的单一和功能上的求全,传统的专业实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法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专业实习要完成技术路线、项目规划、内容递进、时间场地安排等各方面的转换。

「关键词」专业实习 反思 模式转换 项目规划

一、传统专业实习模式的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过去我们法律职业教育与法学教育并存的格局将被法律职业一体化培养模式所取代,而且我国目前己将统一的司法考试确定为法律从业人员培养质量和规格的一种衡量标准,在此背景下法学教育需要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在法学本科生的培养中,加强法律实践性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

长期以来,我们的法学教育与实务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这一点并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我们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也有以专业实习为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由于重学理轻实践的思想主导,我们并没有全面考虑专业实习教育的功能构成。在认识上,专业实习就是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来完成理论与实务的对接。这种不经任何前置性训练或摸索过程的对接,最终也只能以无效而告终。要在这样的实习中完成法律实务技巧的培养、法律意识和法律头脑的形成、法律人格完善道德形成的任务,是不能不令人生疑的。这种对专业实习认识上的单一和功能上的求全,使我们培养的法律人才面对这个法律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的社会时无所适从。目前法学院毕业生的实际执业能力与法律职业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虽然他们了解法律术语和条文,但却很少掌握法律职业者应当具备的技巧、能力和素质。这种实习所提供的学习模式已经使他们发现了自己所学的法律理论和平时认为是无可争议的道理在办理真正的案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挑战。即使是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在适用时还要考虑到许多其他情况,这些情况都使学生们开始重新认识这个真实的社会和社会中的法律。在面对当事人时,不但要处理法律问题,还要处理许多情与理的问题。处理一个案件不仅应当具有扎实的法律功底,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专业实习在解决这一缺憾时是无能为力的。

传统的实践教学项目实习在为学生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实践经验方面也是不成功的。学生由学校安排去法院或检察院实习,学校负责监督管理学生的实习工作。多数实习单位因业务压力及对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的不满,虽然这些部门接受了实习学生,但往往希望免除其监督管理职责,对学生的实习疏于指导,学生在实习中是法律事务的观看者而非操作者,没有任务没有压力,当然也就没有热情没有责任。而随着法学院学生人数的增加,公检法部门难以安排更多的实习学生,为此学校又鼓励学生自找实习单位,允许学生去国内任何一家律师事务所。受就业压力的驱动,许多学生将实习看作是求职机会,这样律师事务所在可能的实习场所中倍受青睐,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律师事务所又使学校失去了监控能力,而多数律师事务所繁忙的工作使其无暇顾及对实习学生的训练和监督。不少的学生是在没有实际工作的情况下就获得了实习期间的学分,削弱了实习的意义,使实习制度每况愈下。

但在我国,随着人们对法律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攻读法律学位,与此同时,我国可能的实习场所却仅限于法律部门。如上所述,传统的实习制度对学生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弱,因此为现有的实习制度寻找一个替代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二、专业实习模式转换

为了全面培养我们的学生,显然仅凭一个传统的专业实习即毕业实习并不能当然使一名法学学生获得司法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尽一切合理的努力,提供尽可能广泛的实习项目,并尝试科学规划各专业实习项目来完成对传统模式的转换。

(一)专业实习项目设计的技术路线

在目前中国法学教育中,为了加强实务训练而改变学制,在短期内可能还行不通。但我们培养的学生又必须适应法律社会对法律人才实务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实习模式的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考虑一种科学的技术路线,要为理论与实务的对接牵桥搭线做多方工作,从理论到实务再到能力要有一个必然的过渡。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上,从理论课教师再过渡到实务教师最终要由实践部门工作人员来指导。在层次设计上要由面(认知实习)到点(课程实习)再到面(毕业实习);在环节上要经观摩、接触、练习、检验、完善到最后的定型;在空间上要从校内逐步走向校外;在过程上由模拟到真实一步一步进行;在内容上先民事法律、刑事法律再到行政法法律综合。

(二)专业实习项目规划与实施

1.法律见习:目的是通过实案了解学习专业知识。法律见习的主要形式是庭审旁听。由实践教学协作单位组织一到两次有典型性的案件进行公开开庭,由学校组织学生和部分专业课教师到庭旁听。



2.专业课程见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协助法律从业人员处理个案中,初步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按照民法、刑法、行政法、律师实务的顺序依次进行。

3.模拟审判实习:目的在于仿真的状态下,让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模拟审判的案例要选好,学生在准备时实行全保密式分组讨论,进行时还要邀请实践部门的业务骨干来指导,要“真刀真枪”地进行“审判”。

4.法律义务咨询实习: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无偿地回报社会,为有法律疑难的公民或者单位提供法律帮助,同时通过实际法律问题来检验衡量学生在近三年专业学习中的长处和不足。咨询地点要精心选择,参与人员要分专业组并提前进行专业知识强化训练。

5.法律诊所实习:目的是借鉴医学院教学经验,克服传统教学中职业伦理教育、法律技巧训练不足的弊端,培养学生完整的法律意识和完善的法律人格。要在课堂外给学生提供代理真实案件、接触司法机关和当事人的机会,办案的全过程都由学生独立负责并具体操作,教师只是针对学生代理案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给予适时、必要的指导。

6.毕业实习:目的是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进行人才“定型”。要搞好实习管理,规范实习制度,最好采取实习带队老师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要对学生的思想、业务和纪律双重指导,绝对不能放任自流。

(三)专业实习的内容递进

1.第一阶段应为私法阶段。让法律系学生能够认识到,事实上的民事诉讼如何运作,当事人的行为、法官的诉讼指挥、判决的制作是第一阶段深入研究的课题。经济上的背景因素、心理学上的概念、维护当事人的真正利益和把法律的运用当作解决冲突的工具,将在这个阶段被传授。

2.第二阶段应为刑法阶段。指出公诉和刑事判决之形成和草拟如何运作。我们如何解释事实上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如何将其以文字加以表达?如何将所发现的现实和法律条文相对照?如何对付谎言和说谎的人、隐藏的利益和背景?这些完全不同于民事诉讼。

3.第三阶段应为公法阶段。政治的、经济的、私人的和群体的利益和法律本身之间如何加以考虑,以得出真正的但不见得必然的结论?受培训之人会发现,法律是把社会冲突吸纳进入形式程序之间的一种可能性。

4.第四阶段应为律师技能阶段。他们在这里学习和当事人联系,说服当事人和引导当事人,也包括琐碎的必要事务。

(四)专业实习的时间及场所安排

要保证专业实习的顺利进行,确定的时间和稳定的场所是必不可少的。法律见习应该在第2学期利用一周时间进行,场地应该安排在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大型审判法庭或者与人民法院协商将法庭审判搬到大学校园内进行;专业课程实习应该在第3、4、5、6学期结束后的假期进行,场地应该安排在律师事务所的法律实习基地进行;模拟审判实习应该在第5、6、7学期课内进行,场地应该安排在校内的模拟法庭中进行;法律义务咨询实习应该在第6、7学期利用双休日或315等节假日进行,场地应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在市中心广场进行;法律诊所实习应该在第6、7学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应该通过当地律师事务所和校内大学生法律事务中心进行,有条件的学校要与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挂钩、协作;毕业实习要安排在第8学期利用5周时间进行,场地应该安排在当地人民法院实践教学基地进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夸张妈妈
我的朋友
唉,我的馋弟弟
我的“游戏迷”老爸
怪物家族
她是谁?
我的弟弟―“小霸王”
我的倔奶奶
吃饭最慢的人
味觉最迟钝的人
爸爸的屁
这就是我
“残阳”
我的启蒙老师
美丽的芭比娃娃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浅谈影响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因素分析
浅谈高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对高职英语教学评价考核模式的探索
浅谈整体语言教学法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试论让英语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
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浅议多媒体的过度依赖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浅议基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专业因子”的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英语的教学水平
浅谈加强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浅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初探
探析课文口头转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职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与朱元思书
郭沫若诗两首
《公输》教学设计2
《奇妙的克隆》原创教案
短文两篇《三峡》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斑羚飞渡
韩愈短文两篇
苏州园林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示例2
郭沫若诗两首
现代诗三首 色彩
《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现代诗三首 纸船——寄母亲
现代诗三首 我是一条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