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中学生物的教与学

谈中学生物的教与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谈中学生物的教与学

"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主渠道还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学海里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这样,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许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略谈浅见。

一、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学会“记疑”

生物现在是非高考科目,而且升中考也不用考了,学生往往不够重视。但是生物课内容新颖,形象具体,生动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特点,发挥其优势,指导学生读书、预习,学会看书、提问。 1、划出概念和名词术语,不使模糊或混淆。如“关节的结构”中关节头、关节窝、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虽然从字面上看比较相近,但各有位置,也各有作用。

2、记下疑点难点,注意老师在课堂上的解释分析。如在预习“排泄”一章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学生大多难以理解,应在书上作一记号,上课时注意老师的演示、解释和分析,从而深刻地理解肾脏的功能。

3、设想相关问题,草拟预习笔记。通过预习就能知道老师讲的内容哪些是课本里有的,记笔记时可只写一个标题,课后去补充;哪些是老师分析、归纳或补充的,书上没有原话,必须及时记下。这样可以尽可能将时间花在听课思考上,以免因记笔记而耽误听课。

预习时可边看边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一个个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书上相关文字的空白处,预习的效果就比较好。例:预习“脊髓和脊神经”时,可归纳成这些问题:

(1)脊髓位于哪里?

(2)仔细观察图IV—72“脊髓的一段”,弄清脊髓的结构。

(3)如何证明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如何证明脊髓具有传导的功能?

(4)脊神经由什么组成?共有多少对?分布在哪里?

一部分学生的自制力有限,预习一段时间后,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又放弃。所以教师还得对预习进行督促。主要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对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预习的同学,要多提醒督促。

二、教师指导听课,学生学会思辨

1、专注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神情专注地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从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三方面接受信息和感受诱导。例如在学习“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这节时,教学目标是:

(1)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掌握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3)了解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4)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和实习,培养动手能力。

教师力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学生,上课时应该集中注意力体会这些目标,并且尽力使自己一项项达到这些要求。

2、抓住教学重点。一节课讲述的知识点不少,但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同样重要。教学大纲对各个知识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了解”,即要求对知识识记和识别;有的要求“理解”,即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领会、解释和说明;有的要求“掌握”,即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织。要求达到“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的重点,是应该首先学好的。教师上课时会体现这些不同的要求,学生应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区分重点和非重点,以便把最基本的内容学好。



3、掌握基本观点。生物课本中贯穿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如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观点,以及生物从无到有,不断变化发展的进化观点。在听课中应该注意教师是怎样运用这些观点去统率教材的,是怎样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例如在《循环系统》一章的教学中,注意教师如何分析三种血管的结构,特别是毛细血管的结构如何与功能相适应,在讲“心脏”这节时,就应该学习教师分析结构的方法,去考虑心脏的结构如何与它的功能相适应,并且学会联系功能去记忆其生物体的各种结构,就非常容易而且又不易遗忘。 4、重视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一般是指从事研究活动中所采用的途径(研究的基本过程)、手段和方式。大纲中所规定的“科学方法训练”,包括“使学生了解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使学生初步学会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讲一点生物科学发现史和发展史,或者讲个科学家的小故事,常常是为了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是为了使学生善于逻辑思维和辩证地思维。因此在听课时,应该注意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实验、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通过这些去学习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

5、正确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教师的文字板书、图示表解等,都是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凭籍它们来反映知识的要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记录的。但上课时又不可为记笔记而放松对问题的思考,课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老师的讲解、点拨和学生自己的思考、质疑、领会问题上。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以听懂课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留下空白处,或作一记号,课后再去回忆、补充、整理。最好将笔记本的每页对折一下,左边记课堂笔记,右边专留给课后整理笔记时补充。 三、教师指导实验,学生学会动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通过实验既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又能够培养自己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于今后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2、认真操作。学生在实验中还要重视操作技能的学习,注意教师是如何演示操作的。学生更要注意设计实验、处理数据、作出结论等一系列科学方法。要注意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实验中每种仪器和药品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改用其他材料和仪器?以此来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及时写出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报告是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进一步掌握实验技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还可检查学生的实验质量,学生实验中一定要及时填写好。实验报告多包括绘图(或填图)和练习两部分。绘图时一定要照实物用铅笔画,不可抄袭课本上现成的图。填图和练习也要经过思考再做,不可照抄课本。

四、教师指导复习,学生学会运用

我们有一部分同学,在听老师讲课时,好象都听懂了;翻开课本看看,好象也全明白了;考试时把书本一闭,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会复习。复习应分几步进行:

1、尝试回忆。就是在课后复习时,先不忙看教科书,做作业,首先静静地坐下来,仔细地按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回忆一遍,一边回忆,一边在纸上将要点记下来。能回忆出来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回忆不出的,常常是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应该马上翻开书,对着笔记好好将这部分内容看一看,将它弄懂来。 2、阅读教科书。教科书是国家教委组织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中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非常精炼、严谨和深刻,是一般的学习参考书无法替代的,所以课后复习时应认真钻研教科书。看教科书时,要善于把握住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最好边看边想边写,也就是说在看书的时候,要动脑筋,将概念、原理和要点勾划出来,并可将主要内容用尽可能少的字将它概括出来,写在空白处。看书时,要能做到书越看越薄,也就说明真正弄懂了。

3、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考试卷,对教师来说,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对学生个别辅导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对于学生来说,则可以用来复习和检测,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可以及时加以弥补和提高。所以,学生若是抄作业或考试时舞弊,就会反馈给教师错误的信息,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而对学生本人害处更大,发现不了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使老师的个别辅导失去了针对性,骗了老师更骗了自己。 总之,一个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能坚持对学生的预习、听课、实验、复习诸方面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将终生受益,教师则功莫大焉。

参考文献:

1、杨善禄主编 《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皓兮、叶佩珉主编 《中学生物教学指导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3、祁乃成主编 《特级教师谈学习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孔棣华 陈运森主编 《当代外国教学法》 广东教育出版社

5、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学习指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国际象棋第一天
小花洒
颜色的语言
第一次鼓起勇气
读《一百个名人成才故事》
我也是宝贝
看成绩报告单感想
笔袋
金海滩
下跳棋
袖珍姑娘
告别一年级
我的神奇朋友
吃哈根达斯
桃花落了
论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1)论文
我国内部审计与西方内部审计的差距
农村审计组织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谈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银行营业网点非现场风险审计初探
论从实践观点看组织中的学习(1)论文
论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1)论文
法律视角下的政府审计质量控制
论建设学习型企业(1)论文
教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力感
论企业效率来源与组织形式(1)论文
论国外虚拟团队现状及发展趋势(1)论文
组织变革理论研究与评述(1)论文
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
浅议代建制建设项目政府审计的应对措施
《天净沙·秋思》简案
《观沧海》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天净沙·秋思》简案
《观沧海》教学设计
似水流年,乡情如歌──《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
《观沧海》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评点
《天净沙·秋思》教学案例
《天净沙·秋思》简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杂谈
《天净沙·秋思》简案
《观沧海》简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沧海》教学设计
三步读诗法──观蔡艳老师《观沧海》教学课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