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

动和新国际》一书中写道,一个幽灵“注视着我们,我们觉得自已正被它注视着,

并且是在任何共时性之外,甚至在我们的任何目光之前和之外,按照一种绝对的

前后关联和不对称性,按照一种绝对不可控制的不对称性注视着我们。”[1] 这

个隐喻式的幽灵正是马克思。在德里达看来,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到鲍德

里亚的消费社会分析,从賽义德的东方学到詹姆逊的文化政治诗学,从中我们可

以确切地感受到各种被改装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中的幽灵般的徘徊。对这个幽灵,

无论是无情驱赶还是热情拥抱,都是对这位幽灵般“父亲”的一种幽灵般的纠缠

[2].德里达继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经历,马克思在我们心目中的几乎慈父般的

形象,以及我们用来和其他的理论分支、其它的阅读文本和阐释世界方式做斗争

的方法,这一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遗产曾经是——而且仍然是并因此永远是—

—绝对地和整个地确定的。”[3] 出自一个视文本活动为自由嬉戏、以无情拆解

和颠覆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为已任的解构哲学家之口,这段话意味深长,它至少

提醒那些“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者应当去修正一下自己主观而武断的结论,看看

现有状况下仍然活跃的、充满生机的、随机应变的马克思主义因素如何发挥它们

的现实作用。在笔者看来,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

这个能指的频频闪现,恰好印证了德里达的这一说法。

一、生产视角

文化研究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它对阶

级、性别、身份、传媒、殖民、大众文化等泛社会文本迫切而带有政治性和焦虑

性的关注使其“现已成为一场运动或网络。”[4] 然而正如理查德。约翰生所说

“条条大路回归马克思,只不过对马克思的种种占有需要更宽阔的路面而已,”

[5] 文化研究的这场运动在一些至关重要的理论框架、阐释模式乃至概念、范畴

上仍然是以不同的形式回归马克思。例如就阐释模式而言,詹姆逊就认为“马克

思主义阐释学比今天其他理论阐释模式要更有语义的优先权。”[6] 这一阐释模

式中的主导符码即“生产模式”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共时性结构,它使那些“自称

完整和自给自足的阐释系统的各种框架变得非神秘化。”[7] 就文化研究而言,

其中文化生产理论的基本构架就是以马克思的这一主导符码为原型的。例如,斯

图亚特。霍尔在大众传媒研究方面的著名的电视编码解码理论就是以马克思的

“生产模式”结构来构架的。霍尔认为,传统电视传媒符号的生产与接受过程即

由发送者/ 信息/ 接受者的线性特征,虽然由于仅只关注信息交流的层面而未注

意到不同时刻的复杂关系结构而受到批判,“然而,通过表现相连而各异的诸多

环节—生产、流通、分配/ 消费、再生产——生产并维持这个结构,也有可能

(并且这是有用的)根据这个结构来思考这一过程”。[8] 根据马克思的生产→

产品→消费→再生产的模式,霍尔建构了一套编码→成码→解码的电视编码解码

理论,编码即信息产品的生产,成码即信息产品,解码指电视观众的接受亦即消

费。霍尔对其理论框架的来源直言不讳地说“借用马克思的术语来讲,流通和接

受在电视传播中实际上就是生产过程的‘环节’,并通过许多歪曲的和结构的‘

反馈’再次融入生产过程本身”。[9] 詹姆逊则将生产方式分析引入到对后现代

文化分析中。他坚持认为,后现代“只有作为我们社会及其整个文化或者说生产

方式的更深层的结构改变的表征才能得到更好的了解”。他认为在文化领域中后

现代的典型特征就是伴随着形象生产,“在今天,形象就是商品,这就是为什么

期待从形象中找到否定商品生产逻辑是徒劳的原因,最后,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

所有的美都虚有其表,而当代伪唯美主义对它的青睐是一种意识形态策略而不是

一个具有创造性源泉的原因。” [10]

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分析中,马克思“生产模式”中的重要概念“商品交

换”被置换成“符号交换”,在马克思所区分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

鲍德里亚还增加了对符号价值的分析。在鲍氏看来“马克思主义没能彻底同资本

主义的生产主义决裂,它所希望的仅仅是一种更为有效且公正的生产组织,而不

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类型,具有不同的逻辑、不同的价值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

[11]因此,他试图用他的符号交换理想反对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统一逻

辑以及工具理性逻辑。借助这种符号交换理论,鲍德里亚分析了当代消费社会中

大众文化的一些有趣的表现形式,诸如:无线电传声游戏、周刊性百科全书、各

种袖珍手册或杂志、电视新闻及广告、作为性解放符号的时装模特躯体、群体健

身运动、身体线条崇拜以及功能化的色情系统等等。不过正如道格拉斯。凯尔纳,

斯蒂文。贝斯特在《后现代科学》中指出的那样,鲍德里亚仍然不得不承认”政

治经济(学)系统使客体和需求变得理性化,从而产生了一个客体系统和一个被

理性化的主体,而这种主体在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过程中又再生了劳动和消费系统。

因此,政治经济学不仅是任何社会的经济组织系统,而且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一种围绕生产而组织起来的经济体系——的独特秩序的表现。“[12]从这个

意义上讲,”符号交换“仍然根植于”生产交换“和”商品交换“概念之中并且

为之所制约,鲍德里亚那种高度抽象化的脱离了社会关系和政治经济的符号拜物

教表面上是与马克思的”生产模式“决裂,实际上只不过是改头换面而已。对文

化研究的这一生产视角,理查德。约翰生坦承道:”把这些相互迥异的著作( [13])

连接在一起的,在于它们都采纳了关于生产的理论观点,即便不是文化生产者的

观点的话。它们最感兴趣的是文化形式的生产和社会组织。当然,正是在这方面,

马克思主义范式占据了非常核心的位置,即便这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位置。“[14]

理查德。约翰生还补充说:”我们必须从生产视点看待文化形式。这必须包括生

产条件和生产手段,尤其是在文化和主体方面。“[15]

二、阶级分析和意识形态批判

如果说马克思的“生产模式”构成文化研究者理论阐述的潜在结构的话,那

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和意识形态批判则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

一方面,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对文化研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

如在英国文化研究中,E.P.汤普逊就认为文化并非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而是不

同利益集团或社会力量之间相互冲突的结果。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序言

中说“我确信,除非把阶级看做是一种社会和文化构形,我们才能理解阶级”,

“阶级经验大多数取决于人们诞生于其中——或不自愿进入的——生产关系。阶

级意识就是从文化角度处理这些经验的方式。”当代英国著名文化理论家特里。

伊格尔顿在《批评与意识形态》中用阶级分析对英国文学作了深入的分析。在他

看来,维多得亚时代的诗人、批评家马修。阿诺德的社会批评“是为了把鼠目寸

光、各自为阵、斤斤计较自己的物质利益的资产阶级转变成一个真正独霸权力的

阶级。” [16] 由于小资产阶级能比那些稳定在一个阶级里面的作家涵盖更丰富、

更有意义的经验范围,因此,他认为,作为小资产阶级的狄更斯,其“《艰难时

世》的‘圣诞精神’和庸俗的生命论明显反映出狄更斯的浪漫主义人文主义具有

自发的和经验的特点”,[17]而《荒凉山庄》中狄更斯对社会制度的批判,由于

受有机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将那些制度设施本身的冲突、分裂和矛盾进行了结

构混合和象征连贯。因此,狄更斯作品的“审美统一性并不是建立在‘有机群体

’的神话之上,恰恰相反,建立在资产阶级社会自我分裂的历史基础之上”。[18]

如果说部分文化研究者因为有可能被贴上“阶级”标签而在阶级分析方法上

有所犹豫的话,那么意识形态的分析与批判则是大多数文化研究者愿意选取的一

种文化研究视角或方法。正是在这一方面,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回归与变异表现

得最为明显。在这一文化活动域中,关涉着文化唯物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

义、后殖民主义等许多思潮或流派。

政治作为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一个不可缺少的维度,是文化研究难以逾越的

界限。詹姆逊在《政治无意识》第一章开场白中就直接说:“本书将论证对文学

文本进行政治阐释的优越性。它不把政治视角作为某种增补的方法,不是作为对

当今流行的其他阐释方法——精神分析的、神话批评的、风格的、伦理的、结构

的方法——的选择性补充,而是作为一切阅读和一切阐释的绝对视界。”[19]在

詹姆逊看来,任何文化文本都积淀着政治无意识,也就是说文化文本(或文学文

本)是容纳个人政治欲望、阶级话语、文化革命的一个多元空间,意识形态和文

本叙述是相互构成的。在那些突然中断的叙事痕迹中或被压制与埋没的历史现实

表象之下,通过文本征象的分析都可以剥离出意识形态的基质。在对巴尔扎克的

浪漫故事《萨拉辛》的解读中,詹姆逊把萨拉辛对被阉歌手赞比奈拉的迷恋比作

是巴尔扎克无能想象社会变革与乌托邦未来的一种保守性,阉割的主题则反映了

巴尔扎克本人所代表的新保守阶级的欲望。

作为一种文化理论的后殖民理论,在分析西方对非宗主国特别是受殖民主义

控制的地区进行知识编码和文化侵略时,也在广泛地运用政治分析和意识形态批

判的方法。例如,爱德华。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中尖锐地批判了西方殖民主义

在文化上的表现。他指出:“‘东方’和‘西方’这样的地方和地理区域都是人

为建构起来,”[20]“欧洲文化的核心正是那种使这一文化在欧洲内和欧洲外都

获得霸权地位的东西——认为欧洲民族和文化优越于所有非欧洲的民族和文化。

此外,欧洲的东方观念本身也存在着霸权,这种观念不断重申欧洲比东方优越、

比东方先进,这一霸权往往排除了更具独立意识和怀疑精神的思想家对此提出异

议的可能性。”[21]作为在美国任教的印度学者,斯皮瓦克深刻感受了受制于他

国国籍特权而受到的“意识形态的迫害”,因此,在抹去殖民化色彩以恢复本民

族“历史记忆”的进程中如何重新书写自身的文化身份这一问题上,她反对帝国

主义的种种历史描述和将历史叙事虚构化的“策略”,主张重建真实的历史叙述,

并致力于建构第三世界自身历史的新叙述逻辑[22]. 美籍华裔学者叶维廉借助后

殖民理论对香港文化作了尖锐的意识形态批判。他说:“由于殖民主义的迫害和

统治,……香港,在没有工业革命物质变化的条件下,成为西方文化工业和延伸。

香港商品化的生命情境,在殖民文化工业的助长下变本加厉地把香港人人性的真

质、文化的内涵、民族的意识压制、垄断、以至于落入拜物教情境中,可以说是

人性双重的歪曲。”[23]美国学者周蕾则对贝尔纳托。贝特鲁奇导演的《末代皇

帝》进行了后殖民理论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分析和批判,她指出,“国

际文化银幕把汉学家的‘凝视’和中国的‘形象’缝合在一起,而西方化的中国

主体/ 读者正沦陷于汉学家的‘凝视’和中国的‘形象’之间。在凝视和形象之

间,以各种机制来表述‘自己’的历史的中国观众的经验很轻易地被抹煞了。”

[24]因此,“中国是西方的‘他者’、女性化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乌托邦和情

欲主义出于各种批评目的而进行游戏。”[25]

女权主义的文化理论是在对性政治的清算中建立起来的,因此,其政治原则

和意识形态批判的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挪威学者托里。莫依在《性与文本的政

治》中论述了这一特点,她说:“女权主义批评家同其他激进的批评家相似,均

可被视为一切主要关照社会和政治变革的斗争的产物;她们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

试图将如此普遍的政治行动扩展到文化领域。[26]法国女权主义作家、理论家埃

莱娜。西苏在《从潜意识场景到历史场景》,英国女权主义者米歇尔。巴勒特在

《当今妇女所受压迫:马克思主义女权分析的问题》,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家伊莱

恩。肖瓦尔特在《我们自己的批评:美国黑人和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自治与同化

》中都对男性文本或话语中潜在的男性霸权意识和性政治秩序进行了意识形态分

析和批判。在《性政治》一书的”第三部“中,凯特。米利特通过对D.H.劳伦斯、

亨利。米勒、诺曼。梅勒和让。热内等作家作品的解读,揭示了强权和支配观念

在当代文学中描写性行为时所发挥的任用,并从意识形态批判的角度暴露了性问

题的政治内涵。她借热内的口这样说道:”性是我们面临的一切问题的核心,除

非我们消灭了我们压迫制度中这一最卑劣的形式,除非我们深入性政治的核心,

并弄清楚权力和暴力的病态谵妄的根源,否则,我们争取解放的一切努力都只会

使我们重新陷入原先的焦虑之中。“[27]

三、历史维度

历史作为人类本体存在的时间维度是任何哲学思考和文化研究都难以回避的

问题。人类总是在思考自身生存意义的过程中通过一种总体叙事的方法,去营构

文化的整体意义和历史连续性,文化对历史运转模式的这种总体营构特征使得历

史意识成为文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维度。正是由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深

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历史意识才使得它的学说显示出难以抗拒的威力。当代西方

文化研究逐渐告别形式主义或结构主义而恢复到对社会历史情境的重新认识,在

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意识的回归。

对马克思主义历史意识的回归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美国学者伊丽莎白。福

克斯- 杰诺韦塞在《文学批评和新历史主义的政治》一文解释说,这是由于“近

年来,形形色色的后结构主义批评愈演愈烈,泛溢成灾的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注

意。文学批评家们在厌倦之余又重新发现了历史。”[28]实际上,从本世纪二十

年代以来,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等文化思潮一脉相承,它们注重形式和

结构而脱离社会历史语境所形成的偏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因为脱离历史维

度的纯粹共时性研究是缺乏生命力的。这一点就连以大谈形式和结构著称的罗兰。

巴特也来得不承认说“历史批评不为形式主义的幽灵所吓倒,因此也有可能不那

么枯燥乏味;应该认识到对形式的特殊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如小鸟
有趣的地名
我帮奶奶耕地
上网
鸟妈妈的教诲
钓螃蟹
铅笔和橡皮
我的上报了
我爱上了集邮
看临川第三届小学幼儿文艺表演
我的好朋友
走进秋天
记一个有尊严的人
生命
爷爷家的小狗
市爱心助学倡议书
安全承诺书范文
高校关于节约资源的倡议书
垃圾分类倡议书
学校关注民生、服务发展承诺书
办公室主任党性分析材料
教师党员承诺书范文
学校节约资源倡议书
植树捐款倡议书
高级中学(学校)爱心义卖活动倡议书
爱心助学倡议书
国税局长先进性教育党性分析材料
学生党员“遵纪守法,创建和谐校园”承诺书
学生校外住宿应签订安全承诺书
生猪安全承诺书
地质矿山勘测问题研究
天然气储气调峰与安全应急的有机结合
试析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政资源管理的关系
煤矿防治水面临的新问题及优化措施
探析冷轧厂酸洗工艺阶段的常见故障及优化
气相色谱法应用于焦炉煤气的分析
alkane类添加剂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做生意要警惕“女人陷阱”
超低利率不会导致金融危机
煤矿井下开采中的采面顶板管理分析
地方军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法定假期多少才合适
对改扩建矿井首采区巷道布置优化设计的分析
创业咖啡志不在卖咖啡
去餐厅吃饭?先买门票吧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二》
《匆匆》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注重语感——《月光曲》教学体会
《悲壮的一幕》教学设计
《吊灯和鲨鱼》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黄河的主人
《莫高窟》第一课时
《古诗两首》
《习作二》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嫦娥奔月》
《田忌赛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