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精品源自语文科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对相互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前两者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后两者回答的是世界的发展状况怎么样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必须高举辩证唯物主义的大旗,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本文拟就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脉络作一简介,望同仁赐教。

一、辩证法的历史演变

辩证法,源出希腊文,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这一术语在哲学史上曾在各种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其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的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等三个阶段。

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着作《理念论》中,但是“辩证法”作为一种谈话或辩论时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以取得胜利的艺术,还有更早的历史,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将爱利亚派的芝诺称之为“辩证法的创立者”。在苏格拉底看来,辩证法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而智者派则将辩证法作为一种据理论证的艺术而广泛运用,至于亚里士多德本人除了在“研究实体的属性”、“揭露对象自身中的矛盾”等含义上使用辩证法之外,还把它视作概念思维的逻辑方法,这使得“辩证法”其后常在逻辑学的意义上被使用。

在漫长的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一些经院哲学家把荒唐无稽的提问,空洞烦琐的考证,千篇一律的公式证明等也称之为“辩证法”,辩证法被糟蹋得声名狼藉。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所显示的辩证性质为德国古典哲学家对辩证法的探讨提供了条件,康德之后,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赋予了辩证法以新的含义,即辩证法不只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他说:“无论知性如何常常竭力去反对辩证法,我们却不可以为只限于在哲学意识内才有辩证法或矛盾进展原则。相反,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其他各级意识和普遍经验里的法则。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切特殊领域和特殊形态,也莫不受辩证法的支配。”(《小逻辑》,第179页)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在宇宙观意义上使用“辩证法”概念的人,然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又是头脚倒置的,他讲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实的客观的辩证法,最终,其辩证法的生机被过分茂密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概括革命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使辩证法在历史发展中第一次取得了真正科学的形态,成为“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成为由对立统

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基本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诸项范畴按其内在联系而组成的开放性的科学体系,为人们不断探索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规律性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中华民族是崇尚辩证思维的智慧民族,虽没能像西方那样使辩证法最终走上成熟和科学的形态,但中国历代贤哲们那充满朴素辩证法的光辉思想,在世界辩证思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激荡起醉人的浪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对事物矛盾转化现象的深刻认识,已暗暗触及到“辩证法的精华”;《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两点论,更是闪烁着对立统一思想的光辉……

辩证法,一作“辨证法”,二者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出了中西方在文化、心理上的不同情趣:前者很容易让人回想起辩论、清谈、找对方毛并对立斗争的辩证法原意,更西方化一些;后者来自中医辩证论治,有分辨、认识事实、反馈回去、协调平衡之意,似乎更符合辩证法的精神,更中国化一些。

二、形而上学的来龙去脉

形而上学原为亚里士多德论“第一哲学”的书名,亚氏生前没有刊行。公元前一世纪,吕克昂学院的继承人安德罗尼柯整理亚里士多德着作时,把讲述自然现象的着作定名为《物理学》,把讲述哲学原理的十四卷着作放在《物理学》之后,无以名之,姑叫《Metaphysica》,即“在物理学之后”,此书在被译成中文时,译者借助孔子师徒“究天卜之际”的着名哲理论文《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话——意思是:无形或未成形质的抽象道理谓“形而上之道”,有形或已成形质的具体器物谓“形而下之器”——便将亚里士多德自称“专门研究‘有’本身以及‘有’借助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那些属性的科学”即“第一哲学”取了一个中国名,意译为“形而上学”。从此,欧洲哲学史上凡是讲到纯哲学的这部分思想,主要是亚氏所说的讨论实体或有本身的本体论思想,都叫做“形而上学”,简单地说,形而上学就是哲学,特别是指本体论思想。当然,这里应该指出:不能将西方的本体论思想简单地等同于中国的“形而上之道”,否则便抹杀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对独立性。撇开宋代以后中国哲学界对形上与形下,道与器的具体争论,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古代的“形而上之道”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本体论的范畴。“道”是一个古老而深奥的概念,其出现甚至在《系辞》之前,比如老子,他既将“道”看作原始的混沌、万物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将其看成规律、万物的本质联系(“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还视“道”是万物发展的原因、运动的源泉(“道者万物之奥”)……由此可见,早在老子的眼里,那形而上之“道”亦绝不仅仅是个实体而已。

后来,黑格尔从西方形而上学所包含的“抽象和不变化”的含义中引伸出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即:反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称之为“知性的形而上学”,从此形而上学一词就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纯哲学,其二则指反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现代西方学术界经常在第一种含义上指称形而上学,黑格尔本人和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在第二种含义上使用这一概念,高二《思想政治》教材在论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等内容时,也正是在这一含义上来彻底揭露形而上学反科学的本来面目的: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科学宇宙观相反,它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否认事物的矛盾,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种观点不仅不能解释事物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相反,还会导致把事物发展的根源归于上帝或“绝对观念”,而走向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静止的、僵化的见解,既可存在于唯物主义体系之中,也可存在于唯心主义体系之中,但不论在哪一体系,它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都是错误的、歪曲的、反科学的,都必须给予坚决的批判。比如:产生于

1

7、18世纪近代欧洲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不仅使其抵挡不住唯心主义的猛烈进攻,而且还在社会历史观上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唯心主义。实践表明:唯物主义离不开辩证法,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必须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反对形而上学。

精品源自语文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刘老师的眼睛
我们班可爱的“安B”
妈妈的爱
我哭了
妈妈做面膜
我梦见了李白
我有一个()的老爸
不要叫我是女生
同桌
超级名字
我的同桌
我的好朋友
我的自画像
我的野蛮老师
她,我的启蒙老师
星期一国旗下讲话稿——文明礼仪在行动
国旗下讲话稿——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国旗下讲话稿——心存一颗一颗感恩之心
国旗下讲话稿——关爱自己,拥有健康
国旗下的讲话——学会感恩
国旗下的讲话稿——做一个讲文明、讲礼仪的中学生
国旗下的演讲稿——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小学生
植树节国旗下讲话稿——保护地球母亲,净化育英校园
国旗下讲话——自信、守纪、坚持
迎国庆国旗下的讲话——爱国,从这里做起
关于青春理想的国旗下讲话稿
世界阅读日国旗下的演讲稿
国旗下的演讲稿——环保,让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参与
有关保护环境的国旗下讲话稿
十二月份国旗下讲话稿——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少年
浅谈和谐教育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
浅析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考察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师口语发展研究
浅谈基于任务驱动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浅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浅谈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浅谈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话语结构分析与课堂提问
浅谈多媒体网络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论专业英语及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
如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四下学生的分段能力
奖章活动融于作文教学的尝试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抓两点教学《小蝌蚪找妈妈》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
绿色的卫兵
[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特殊的考试》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北京》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设计
举一反三,引导自学——《黄山奇石》
[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欢庆》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