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分析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3

分析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于教育网

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实为我们深入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开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的哲学研究所必需。但更进一步的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究竟是一个还是多个,是否是上面提到的何以可能、如何实现的问题,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此一基本问题,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也会有同样的基本问题,等等,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究竟是一个、两个还是多个?有学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基本问题》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①,单从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作者似乎是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许多基本问题的。这是一种未经认真思考的轻率。在笔者看来,一件历史事情或过程以及由之凝练而成的命题可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随历史事情或过程的变化发展而发生变化转换,但它围绕的中心却始终只能是一个,且不会变化转换,否则,这一历史事件或过程就已经终结,由之而来的命题也不再有人给以更多的关注。由是观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一定是贯穿整个事件过程之始终的问题,即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其它问题发生了变化转换,而这一问题却只能是它自身,否则就不能是基本问题,此其一。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一定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有问题的“源”问题。所谓源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有的其它问题都是在此问题之上产生的,没有该问题的存在,其它问题也就无以存在,此问题得不到解决,其它问题也不可能解决;二是对此一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方式规定和影响着对其它问题讨论和解决的方向。其三,提出一个问题总是预设了对这个问题解决的目标,而目标决定着问题的性质。在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群中,只有那个能够反映我们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目标的问题才能被我们视为基本问题。根据以上三点,我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不是多个,也不是两个,只能是一个。

因为能够贯穿这一历史过程始终的、作为源问题的、规定我们提出这一命题的根本目标的问题只有一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就是何以可能和如何实现的问题。表面看起来,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只是一个,它们相互之间根本无法截然分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在这一历史过程业已展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其着眼点是要对这一实现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或理论思考,以使这一过程能够在自觉意识的推动下更加健康地开展。也就是说,何以可能是以现实的实现过程为基础和标的的,在历史与逻辑展开之序列上,是历史在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如何实现显然又只有在何以可能得到解决的前提上才能够提出。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如何实现的问题,是要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深入研究来把握可能向现实转化的内在逻辑规律。

也就是说,我们提出如何实现的问题,其意不在历史本身,而在逻辑规律,把握规律是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历史运动本身。两者互以对方为目的,又共同服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共同目标。

何以可能与如何实现这个二而一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原因就在于:第一,它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历史过程始终的问题。只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仍然继续,我们就要对这一过程进行反思和探讨,也一定会以提出何以可能和如何实现这一问题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问题会发生变化,即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也要随时代、实践、各门科学的发展而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这一基本问题会伴随这一过程的开展而始终不会改变。第二,何以可能与如何实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源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不仅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其它一切问题是否成立,而且也决定其它一切问题将如何得到解决;第二方面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各种问题将以什么方式、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得到解决。第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系列问题中,唯有何以可能和如何实现才真正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目标。我们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显然不是针对这一历史过程本身的发问,这里如此提问,一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得以发生的各种条件,只有弄清楚这些条件并提供它们或使之成熟,我们才能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有效地实现我们的目的;二是要对我们的目的和意图自身的合法性进行追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是一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历史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必须要由一定的主体加以推动才能开展的历史运动,这里必然有主体的意图和目的参与其间。这一主体就是全体中国人民,只有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图和目的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才具有合法性。因此,我们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必然包括对我们自己的目的、意图的合法性、正当性的追问。我们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如何实现的问题也不是针对这个实现过程,而是要透过这一过程去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规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更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并保持其健康发展之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有无区别,区别何在?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清理的问题。许多学者对此大都采取了回避或含糊其辞的态度和做法。是这个问题很难讲清楚,还是它不值一提算不上什么有意义的问题呢?笔者以为这都不是。其一,这不是一个可以回避的问题,其二,这也是一个可以讲清楚的问题。如果我们回避它或对之采取含糊其辞的做法,我们就有可能面临一连串足以让研究难以为继的疑问。因此笔者觉得只要是研究“中国化”问题的论者,首先就应当分清自己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容不得含糊其辞。假如一个论者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他同时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包涵其中,甚而将其定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分析命题,那结果就为取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张者制造了口实,因为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只看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分析命题,我们就没有理由在已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之后再提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又假如一个论者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他所谈论的却只不过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类似的话,也就是说这些话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题上也同样适用,这实际上就使研究停留在了一个比较“感性”或“实在”的阶段,因为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实际,要解决的是民族救亡图存的紧迫问题,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需要的是“管用”、“对症”的理论,相应地我们只能是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国家、革命的那些内容,我们不会像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阶段那样,对马克思主义做一种系统的、全面的理解和研究,这就容易使研究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严格区分是否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呢?并非如此。主要的问题在于许多论者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笔者曾在《广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上写过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篇名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区分》。在这篇文章中,我已从学科分类、命题意蕴、学术旨趣和侧重内容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区分。这一区分只能是初步的,也不一定准确,但我相信只要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意识到这个问题,那这个问题就有望获得解决,并不再成其为问题。

本文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因此笔者还想从“基本问题”这一角度简要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区别。自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以来,从未有人提出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提出来的,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就有许多论者开始提出并讨论这个问题了。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除了两个命题提出的时代条件、反映的内容和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外,我认为还有态度和研究思路方面的差异。所谓态度的差异是指我们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所抱的主要是一种实践的态度,由于我们要解决的往往是一些当下最要紧的问题,主要是根据实践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不同部分分别提高到一个重要的高度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的;而我们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更多采取的是一种理论的态度,目标是要创立新的理论,这需要进行深刻的理论反思,需要从根源上、整体上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重要理论观点,我们不仅要知道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应当知道为何要如此运用,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目标。所谓思路差异是指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提升和改造中国的社会实践,并用中国的社会实践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种具体化和相互作用是不会将我们引入到对“基本问题”的思考中去的;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也要把理论具体化,但更多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对以往的实践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是要从实践的具体上升到理论的具体,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对整个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刻总结和反思,这就需要提出并深入思考“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本问题的研究路径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是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或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的。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用的较多的是历史的方法。历史的方法既类似于孔子的“春秋”笔法,又可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把现实生活作为历史的参照系,在过去与当前视域的重合中来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的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因此,我们在用历史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时,需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从世界史、人类史层次上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好,都不是在中国一个国家、中华民族一个民族范围内进行的,它与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它的哲学,是对整个世界历史的整体的精神把握,是人类发展到现时代的时代精神。没有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更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普遍事物为对象的哲学只有一种的观点虽然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种哲学的真正出现,它向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都只有在世界由国别史和民族史向世界史的转变中才具有现实性这一点,却是持此种观点的人没有很清楚地认识到的。第二,从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层面进行研究。如果没有近世中国救亡图存的实际需要,没有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登上历史舞台,没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就既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没有我们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现代化中的各种问题的深刻反思,我们也就不可能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科学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友谊之桥
我的同学
尊严和生命同样重要
我尝到了劳动的乐趣
她做的真棒
对弈
凤凰广场的景色
我最痛苦的时候
中秋赏月
寒假趣事
殊死拼搏(二)
数码皮皮熊
找领袖
收获
小数点的代价
经销项目建议书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关于保护地球的建议书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司法建议书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
共青团活动建议书
多媒体电教室音像系统设计建议书
建议书的特点和作用
建议书格式与写法
如何撰写建议书
关于聚会建议书
学生向学校写的建议书
中小学生环保建议书
给食管办的一封建议书
明挖基坑地下室外墙裂缝的控制
浅析如何解决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不合格的问题
关于PPP项目成功因素的探讨
长春地区桩端中风化泥岩软化机理研究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塔式起重机使用方面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分析
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工业园地质下沉、房屋裂缝的处理办法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在船舶建造中的运用
建筑物防雷检测业务流程简析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裂缝的措施
钢筋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探讨
基于卫生器具安装的防漏措施研究
浅谈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
15《古诗两首》
10《花潮》
8《大江保卫战》
9《看不见的大力士》
18《凡卡》
8《意想不到的灾害》
11《古今贤文(志向篇)》
16《匆匆》
5《春》
5《我爱绿叶》
11《鸟的天堂》
16《景阳冈》
19《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2《只拣儿童多处行》
13《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