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网络语言对汉语隐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翻新时间:2023-01-31
英文网络语言对汉语隐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英文网络语言对汉语隐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 在中国,截至2013年4月7日,在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 CNKI的论文中心,以“网络语言”为关键字,共搜到281 328条记录;而以“网络语言、认知语言学”为关键字,仅搜到10 823条结果;以“网络语言、隐喻能力”为关键字,仅搜到2 532条结果;以“网络语言、认知语言学、隐喻能力”为关键字,共搜到1 315条。可见,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能力方面研究网络语言的语言学家较少。这也证实了本研究的存在价值。 二、实证研究 1.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3.问卷设计。问卷从百度搜索引擎总共选取69个语料,共设选择题72个,涉及调查对象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使用频率及对各种认知机制的认知度。内容分配如下:私人信息问题11个;日记1篇;意义机制词汇11个,发音机制词汇11个,结构机制24个,形状机制6个,新词8个。 4.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1)对网络语言主观态度调查结果分析。 首先,调查对象对网络语言的功能有不同的认知。对网络语言的功能,77.66%的调查对象表示网络语言能辅助表达,肯定了网络语言的存在价值。10.51%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语言是主要语言表达来源。9.97%的调查对象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只有1.86%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语言没有存在价值。其次,调查对象对网络语言持不同的态度。75.06%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接受,16.34%的对象认为网络语言很潮很实用,4.73%的调查对象认为不能理解,只有3.87%的调查对象对网络语言持极其厌恶的态度。 最后,64.02%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用网络语言创造汉语新词汇的欲望。当网民发现英文网络语言有时候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通过相似机制,他们会创造一些汉语词汇,如美眉、打铁、JJWW等。英文网络语言中的“Y”,是借助发音相似机制由“why”转化而来,汉语网民借助英文网络语言中的这种语音机制,将“美眉”由“妹妹”音译而来,形象生动,意为漂亮的女孩。而“打铁”也是借助英文网络语言中的这种机制,将“铁”转化为“帖”,“打铁”意为发帖子,在论坛上发布消息、发表意见。英文网络语言“PS”是由“photoshop”运用结构相似机制的字母缩略转化而来,汉语网民掌握了这种隐喻能力将汉语“叽叽歪歪”简化为网络语言“JJWW”。在意义相似机制中,不得不提的是汉语网民利用空间相似性创造了许多新词汇。汉语网民不仅利用“室”这个空间概念将“chatting room”转化为“聊天室”,还创造了“楼上”、“楼下”、“空间”等许多新词汇。“楼上”本指生活中所住楼层的上面一层,而在论坛里,当回帖逐渐增多的时候,就好像盖起来一座楼一样,利用这种空间相似性,将之前的回复者称为“楼上”。同理,“楼下”指之后的回复者。意义相似机制中不仅有空间相似。而“灌水”,原意指向容器空间里面注水,在网上则指向论坛和网络空间上中发大量无意义的帖子。另外,网络中还创造了“QQ空间”,意指在网络上拥有的私人空间。 (2)对网络语言整体认知情况结果分析。 为了解调查对象对网络语言整体认知情况,笔者在问卷调查中设计了一篇日记,涉及GG、BF、BT等10个语料。 统计结果显示,能理解10个语料中的6-9个的调查对象最多,占47.14%;其次为能理解10个的,占39.65%。这组数据证明,调查对象对网络语言有一定的认知,对网络语言有一定的理解度。 (3)对四种机制认知情况结果分析。 在四种相似机制中,调查对象对意义相似机制的认知较高,为75.39%,其次为发音相似机制为61.66%,最不熟悉的是形状相似机制为44.06%。意义相似机制是指从意义的角度,将英文网络语言诠释成中文网络语言。如ing,根据它的英文意义,转化为含“正在”意义的汉语。但是意义相似机制是直接通过视觉看到事物,然后产生联想;发音相似机制是通过听觉产生联想。而听觉是低于视觉的感官,所以对意义相似机制的理解度更高。另外,由于我国对英语教育的重视,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英文电影和歌曲,使我国人民的英语的水平普遍提高,而汉语网络语言起源于英文,所以借助意义相似机制,由英文转化而来的汉语网络语言能够被很好地接受。 在意义相似机制中,我们获取了一些重要的数据。 隐喻由喻题、喻体和喻基等三个部分组成。观察、描述与解释喻题和喻体之间的特征相似基础,喻体意义向喻题转移的过程和隐喻性表达式的意义再现[6](P151-153)。许多汉语网络用语正是通过隐喻中的意义相似从英文网络语言转化而来, 如“mouse”→“老鼠”。在英文网络语言中,鼠标小巧灵敏,有一条长而细的尾巴,与老鼠十分相似,因此,创造了“老鼠”一词的新意义。 汉语网民不仅能够接受这种相似性,并且已经能利用这种隐喻能力。如“潜水”,原指查勘、打捞、修理和水下工程等在水下,即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进行。在网上,指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秘地观看共享信息或留言,而不主动表露自己身份、发布信息和回复他人信息的单独个体或行为。同时,新近出现的网络语言如XXstyle。随着“江南style”的流行,“style”指代个性,“X”借助此相似性,汉语网民创造了各大高校的style。不同地区、公司等也出现了各自的style。 对结构相似机制下的网络语言,如“PK”,由于在电视选秀节目中频繁遇见而为大众所接受并了解。另外,如GF、BT等这样的词因为使用率高而被人们记住。但是也有一些比较不常用的词汇,如ASOS(as seen as on the screen),调查对象对他们并不熟悉。但值得一提的是汉语网民已经掌握了这种英文网络语言下的隐喻能力并利用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创造出如“BC”和“PMP”等词。前者由“白痴”的声母缩略而来,后者由“拍马屁”的声母缩略而来。 发音相似性机制产生的新隐喻能很好地被接受是因为发音相似容易形成联想。81.90%的调查对象明白英文网络语言“U”指“You”,证明汉语网民已经获得了接受了这种机制。并且,汉语网民能够利用这种机制,这种隐喻能力创造新词,如“博客”由“blog”转化而来。再如“败”,指的是拜拜。但是在网上和日常交流中,说拜拜并不费力,另外表达再见有各种说法,如“拜拜”、“拜”、“白白”、“白”。这些词汇都不比“败”难理解,并且在网上,键盘敲出拜拜、白白、拜、白的时间并不比敲出败的时间多,使得“败”的使用度不广,对“败”的理解度不高。另有一词“河蟹”源于发音相似的“和谐”。“和谐”原指发言被屏蔽,汉语网民根据“河蟹”与“和谐”之间的发音相似,将“和谐”转化为“河蟹”,使表达更幽默。 在形状相似机制中,对语料TOT、LOL、P、XOXO、ORZ,正确度依次为82.94%、40.98%、33.22%、32.49%、30.65%。 形状相似机制利用的是词汇与事物的物理形状相似性。形状相似机制是以共同认知为前提的,只有汉语网民看到某个英文网络语言,能产生共同的认识,才能理解这个英文网络词汇。然而,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文化背景和认知能力都不一样。另外,某些表示表情的形状相似机制中的网络词汇,在网上有相应的更生动的表情符号。因此,对形状相似机制中的网络词汇,并没有普遍很高的正确率。但是,对TOT的理解正确率为82.94%,表明有些词汇还是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并且,汉语网民根据这种机制,创造了“囧”,“囧”是象形字,本义为光明,但是现在由于“囧”和人尴尬时的面部表情非常相似,就取了“尴尬”的意思。“囧”字由英文网络语言中的形状相似机制生成的,并且汉语网民能够接受并理解,这一事例可以表明:形状相似机制已经在汉语新词汇生成中得到应用。 综上所述,英文对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体现在意义相似机制、结构相似机制、发音相似机制、形状相似机制,汉语网民能够利用这种新的隐喻能力,创造汉语新词。 三、结语 互联网用户数量迅猛增长,在网络上使用的新词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带来了语言的发展。汉语网络语言受到主导语言英语的影响。问卷调查表明,在这四种机制中,对汉语网络语言影响最大的是意义相似机制。然而,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在问卷设计中,遇上了一些问题:英文语料的搜集困难造成了语料不够穷尽、统计数据困难等。但问卷确实获得了最直接、最实际的信息。汉语网民能够利用英文网络语言的四种生成机制,即隐喻能力来创造新词,形成了汉语词汇的多样化。因此,笔者认为,这种隐喻能力不应为我们所忽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给远方朋友一封信
- 蝴蝶雪
- 成长的季节
- “唠叨”伴随我成长
- 父母,我对不起你们
- 好想回家
- “醪糟”风波
- 梦
- 济南城的叙事
- 艺术与人生
- 今年冬天不下雪
- 文具盒的自述
- 人类的朋友
- 我爱宁静深远的蓝色
- 快乐的春节
- 创业板继续创新高 券商坚持慢牛震荡
- 银河证券:中期趋势上依然坚持看好本轮牛市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现状与思考
- 申万宏源:创业板仍在超强趋势中但个股面临分化
- 光大保德信:中期保持牛市观点
- 杭州银行上市坎坷8载未果 不良率4年持续上升
- 新型植物油钻井液润滑剂的研制
- 富德生命人寿与华大基因开启高端健康管理合作
- 众安保险试水“轮胎险” 业务单一困境亟待破题
- 期货带有杠杆效应方向对了小钱能赚大收益!
- 独立基础下CFG桩设计方法及问题分析
- 华商基金重仓京天利 公司主营衰落改卖概念
- 东方日升上海医药被集中推荐券商仍然看好“互联网+ ”个股
- 主板发力指数创新高 基金坚定看好牛市行情
- 安徽省农村金融改革效率因素研究
- 《两块银元》教学设计
- 赤壁之战其它参考资料
- 《示儿》教学设想
- 《跳水》教学设计
- 黄河象
- 《走进成语乐园》教案
-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
-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套教案
- 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
- 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
- 最新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
- 浙教版小学五年制第十册语文教案
- 《两块银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