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巧用汉语语法知识,巧妙解决相关问题

巧用汉语语法知识,巧妙解决相关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6

巧用汉语语法知识,巧妙解决相关问题

巧用汉语语法知识,巧妙解决相关问题

众所周知,语法是语言的法则,是语言单位的组合规律。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语法指“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张志公先生指出:“我们学语法的目的——解决运用语文中的问题,纠正常见的错误,使我们说得、写得更有把握些。”既然语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学好、用好它。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很多高中学生的语法知识严重缺失,以 致学习效率非常低,许多知识点的掌握不清晰、不深刻。其实,学生如果具备了一定的语法知识,有些问题解决起来就可以立竿见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就谈谈如何运用语法知识解决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相关问题。

1、语法知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运用

⑴成语题。每个成语由于自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有的只能做谓语,有的只能做修饰语,有的能带宾语,有的则不能。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语法功能混乱。如: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2011·全国卷,B项)句中“繁文缛节”指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不能在句中充当谓语成分,可作主语或宾语。

⑵病句题。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是按语法规则组成的。不按语法规则组成的句子就是病句。因此,划分句子成分,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检查出与之相关的病句,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如: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11·山东高考,A项)句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偷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红楼梦》不是“给予”的主语,可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前加“观众”。

⑶连贯题。“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如: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② ,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选项略)(2011·北京高考,5题)

根据上述方法,在①位置后的分句“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省略了主语“古城”,需要和①句共用同一个主语,因此①句的主语也应是“古城”,应选择“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位置后的分句是“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上面”之前省略了“拱形城门”,②句需要以“拱形城门”为宾语中心语,因此应选择“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⑷虚词题。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又比较灵活,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其语法功能,理解其一般用法。在语境中选择判断虚词时,要分清语义关系、话语对象、表达目的、线索脉络、主观态度,才能恰当地选择。如: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既然 不管 尽管 无论 既而 因而 然而 根据所述方法,可知整个语段为因果关系的复句。最后一句为表达结果的句子,该句与前面的四个分句构成了因果关系,即前四句交代原因,最后一句阐明结果,因此③处可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而”。前四句中,前两个分句又与后两个分句构成了转折关系的复句,因此开头①处就可以用表示让步语气和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尽管”,与第三个分句中的“但是”搭配。②处所在的分句与其

后面的分句也构成了因果关系,可以用“既然”,这样就可与后一分句中的“就”相搭配。

⑸变换句式题。做这一类题目时,要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齐”——介词、副词和关联词。短句变长句要将附加成分合理地分配到主干上,减轻排序的难度。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如: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2011·全国卷,19题)

根据上述方法,可改为: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而写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常常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利于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2、语法知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运用 (2)翻译题。在阅读文言文时,一般的句子只要能读懂就行,真正有必要分析的对象应该是题目中出现的句子。语法知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句法等方面。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常见的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等;句法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固定结构或惯用句式等。如:勿惧以罪,勿止以力。(2011·山东高考,13题①)联系“农人告余以春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根据该句特点,可感知“以罪”“以力”应是后置状语,由此还可以推知,“惧”后省略了宾语,其用法可以理解为使动,也可理解为一般动词,“止”也如此。于是,该句就可译为:(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3、语法知识在命题作文审题中的运用

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是一个短语,学生如果能够准确辨别题目的短语类型,就能准确地把握作文重点应该写什么。主谓短语的题目,内容重点应放在谓语部分;动宾短语的题目,内容重点应侧重于动词部分;偏正短语的题目,或偏或正,内容重点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列短语的题目,对并列成分要做到辩证分析,照顾周全,不能顾此失彼,绝不能绝对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如“时间在流逝”(2011·安徽高考),为主谓型题目, “时间”是个确定的主语,“在”表明一直在发生,说明时间一直在运动,那么,在这种状态下会怎么样,于是“流逝”就成了要突出表现的重点。继而可作进一步的构思:“流逝”可以表现随着时间的运动,事物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可以表现一种恍然大悟,可以表现一种怅然若失,也可以表现遗憾与不甘。“时间在流逝”,可以引发出我们对成长、生活、岁月的感悟。“时间”正在逝去,给我们留下什么?让我们学会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让我们反思出了什么?等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在快速国
天外来客
抢板凳
四年级日记十篇
我的同学们
云台山
播 种 和 收 获
多功能马路
快乐的一天
我的新发现之苹果里的“五角星”
伐树
游园日记
擦黑板
写作带来的烦恼
大扫除
冷储公司经营管理探究
试论直接融资在汽贸行业中的应用
煤气水封的原理、应用形式及安装方式
商品流通企业利润率低下原因及成本控制措施
现代医学模式下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
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
纸媒与网媒优劣势比较分析
浅析影响中职学生物流技能竞赛成绩的因素及对策
从《货币战争》中浅议世界经济
G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完善措施
基于四维视角的“现代学徒制”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日照温差效应研究
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浅析
浅析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对策
《〈孟子〉两章》词语古今异义
九下四单元《乘着音乐的翅膀》下水作文
《公输》教学设计2
《公输》写作背景
《公输》教学设计3
《孟子》散文的特色
《乘着音乐的翅膀》活动建议和指导
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1
《〈孟子〉两章》通假字
有关鲁班的资料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2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孟子〉两章》词类活用
《〈孟子〉两章》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