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

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0

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

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汉语专业作为高职专业之一,它以“宽口径、重人文、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总体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难看出,“听、说、读、写”是汉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这一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语言类课程密不可分,但目前此类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对语言类课程的建设与教改实施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语言类课程在汉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设置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进行汉语专业教学时,对于如何依托语言类课程帮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核心能力,需要有充分的考虑。

1.科学制定语言类课程的比例。我们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重视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也注意体现实践教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根据指导思想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我们编制了一套课程表(如表所示)。 2.巧妙设置语言类课程的层次。循序渐进是学习的方法和基本规律。在汉语专业的建设中,语言类课程的设置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及深的规律逐步提高。汉语专业的语言类课程共有8门,其中,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这两门是语言的基础理论课,分别安排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从现代汉语过渡到古代汉语,为其他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其他6门语言类课程我们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开设:普通话口语、实用交际口语训练属于基础口才训练课,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朗诵与语言艺术、演讲与口才属于艺术口才训练,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开设;教师口语、公关语言艺术属于职业口才训练课程,安排在第四、五学期开设。这种层级式课程的开设,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得逐步提升。

二、语言类课程在汉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改革

1.在语言实训的案例中增强文化性。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家园,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高校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技能,更要注重文化熏陶。而要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作为承载文化的语言类课程,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之重任。

目前,汉语专业的一部分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处在对语言知识系统本身的静态讲授上,使语言知识的传授游离于社会、游离于人文世界之外。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导致语言课堂的枯燥和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汉语专业的语言类课程教学必须突破传统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能仅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注重扩大语言课堂的信息量,提升语言课堂的文化品位。语言课堂的教学改革可以先从挖掘高职高专语言类教材典型语料的文化内涵入手,然后创建既贴近高职高专学生实际又饱含文化要素的语料库,使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类课程既能走近学生又能贴近社会,从而提高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2.在语言实训的方法上提高时效性。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训才能获得提高,而在汉语专业开展语言实训时碰到的瓶颈问题是班级人数多但课时却有限。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实训方法的设计上,争取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率。

汉语专业基本上都是以60~70人为一个自然班,这样规模的班级对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这两门基础理论课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其他6门课程来说,这样的班级人数显然过多,因为另外6门课程侧重于口语的表达训练,而口语的表达训练基本上都需要对单个同学进行个别指导,耗时较多。因此我们可以考虑把这些自然班一分为二,每个训练班以30人左右为基准,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在训练方法的设计上也应多花费心思,训练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预先布置语言训练任务,促使学生在课前去完成,然后带到课堂上展示;在布置语言训练任务时,不要明确由哪个学生来完成,让所有同学同步准备,最后随机抽取同学展示;抓住课堂的一切机会,充分利用课堂上同学口语这一资源,让学生多开口说话;设计一些情景说话题,让几个同学同步进行,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他们的听力,使训练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些方法的巧妙运用,都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训练的效率,使学生在思考和展示中获得提高。

3.在语言实训的评价上注重科学性。语言实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不可能所有同学展示的内容都完全一致。加之每个同学的基础参差不齐,势必会给语言实训的评价带来很大的难度,正因如此,怎样才能做到客观科学地评价语言实训活动,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是摆在语言类课程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因此,在评价学生的语言实训结果时,除了依据语言的表达效果外,还应考虑其他的一些因素,如一些学生的口语基础差,经过培训进步较快,在评价时应予以肯定;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评价,选派学生全程参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也能获得提高;以小组形式进行口语训练,组成小组的规则由老师来决定,在评价时以小组得分的方式出现,这样不但能促使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大家共同提高,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语言类课程在汉语专业课堂外的延伸

1.与其他课程的对接。汉语专业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上,除了语言类的课程,还有文学类和写作类的相关课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写作能力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这两类课程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俄罗斯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对社会生活作审美把握,因此,作为文学类课程的老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文学知识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师应通过自身生动形象的语言引领学生感悟文学形象,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予以有效地指导。另外,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语言作为文学写作的表达工具,它在为其内容服务的时候,必须有完美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因此写作类课程的任课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仔细钻研、体会语言文字,从而领悟语言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并在写作实践中摸索、探讨,逐步熟练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和技巧,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2.与第二课堂活动对接。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优势,以赛促训,从而确保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汉语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从形式到内容的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这一目标来展开。为此,可以设计一些书面表达训练的比赛,如征文、书法等;也可以设计一些口语表达训练的比赛,如朗诵、故事会等;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表达训练的比赛,如演讲、辩论、话剧表演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和锻炼,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科学地构建语言类课程体系,注重人文素养、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深化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充分挖掘语言类课程的课外延伸,才能真正体现汉语专业“宽口径、重人文、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指导思想,培养出具有“听、说、读、写”核心能力的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龟兔赛跑之科技版
控制时间的手表
金鱼死亡之迷
乐开怀
农贸市场
游宁波海洋公园
阿星和博士聊天
家乡的炮台
一定要跑,拼了命跑
比奇智斗火星侵略者
忘不了他
美丽的网络开花吧!
丛飞爸爸,我们爱您!
让书香飘满校园——写给学校领导的建议
书香诱人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试论加强大学生忧患教育
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四步曲”
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试论高等教育全程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性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探讨
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谈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浅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就业指导模式的创新
浅谈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未来的桥》品评交际教学案例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说课稿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