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韩语敬语体系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韩语敬语体系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韩语敬语体系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韩语敬语体系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一、中韩在敬语方面的文化差异给第二语言习得带来的影响

(一)中韩敬语的相同点和差异性

1.相同点

不可否认,中韩敬语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对韩国学生汉语习得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词汇层面上,中韩敬语都是不仅包括敬语方面的内容,而且包括谦语方面的内容。从词素层面上说,汉语敬语系统中的词素和韩语大体相同,例如表达敬意的语素有“贵、尊、令、高、大”等,表达自谦意义的语素有“小、愚、拙”等,这些词素可以作为非常明显的敬语的标志。

2.差异性

韩语和汉语在敬语的语言形式上最明显不同点是,汉语除了词汇、称呼以及第二人称“您”之外,在语音和语法上几乎没有表现敬语的方式。而 韩语从语音形式、构词法、动词变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复杂和严格的变化形式。但这一点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敬语来说,并不是特别困难,因为汉语的敬语更简单,只要在词汇方面加以注意就可以了。

韩国学生如果想要得体地使用汉语敬语,真正的难点不是敬语的语言形式,而是表示敬语的方式以及场合,也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敬语表达方式的不同。

(二)中韩敬语的文化差异在汉语习得上的表现

1.表示敬语的方式不同造成习得偏误

在汉语中,一般习惯用称谓(包含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等)加上第二人称的“您”表示尊敬。例如:“老师,我想请您吃饭,您什么时候方便?”、“爸爸,您怎么看这件事?”而在韩中,称呼听话人时,对方的地位越高越不使用“您”,而是使用称谓词来敬称对方。上文的话在韩语中应该为“老师,我想请老师吃饭,老师什么时候方便?”、“爸爸,爸爸怎么看这件事?”对中国人来说,如果像韩语这样,在称呼别人之后,再重复前面的名词(如:老师、爸爸)的话,句子就变得很罗嗦,不符合语言习惯,所以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用人称代词来代替前面的名词。即使是称呼长辈时,也可以用代词来代替。但是在韩国的文化中,绝对不能用代词来指称前面的名词,这样显得非常不礼貌或者语气很生硬。总之,在韩语的语言习惯中会尽量回避直接用人称代词来称呼别人,尤其是长辈,而汉语则没有这种规定。在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

而且,除了回避使用代词之外,韩语还有很多构词方式上的改变,比如要改变动词的词尾,使其变成表达尊敬的意思。而汉语中没有这些变化,因此韩国学生总是使用很多语气词,想用自己的方式来使得语言委婉客气一点。但其实在汉语中http://Www.LWlm.CoM,语气词的使用并没有那么频繁。虽然这些都是很细微的错误,但是也体现出两种不同文化差异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如:“老师请解释吧。”中国学生只说:“老师,请解释一下。”汉语使用语气词是为了亲切,有语气词反而没有那么客气。

2.使用敬语的场合和语体不同造成的习得偏误

从场合上来说,汉语敬语主要用在书面语或者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一般不用在口语当中。韩语敬语不管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也不管在正式的交际场合还是在轻松随意的场合,都必须要使用,并且非常严格。

由于韩国学生掌握的源于古代汉语的古语词比较多,加之韩语本身又有复杂的敬语系统,再加上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这就造成很多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分场合过度使用敬语的问题。例如,在一些很随意的场合,韩国学生仍然习惯使用十分正式的敬语,比如称呼和自己是同校但比自己早入学的同学为“前辈”。这个意思在汉语中应该用“师哥、师姐、学长、学姐、师兄”等口语词汇来表达。“前辈”一词过分郑重,比较呆板。还有的时候,当中国人用“最近身体好吗?”、“工作忙吗?”这类一般的寒暄语表达问候时,有些韩国学生会十分严肃的用“托您的福,我身体很好”、“承蒙问候,我工作很好”这样的话来回答。从语体上来说也是过分正式了,不符合口语坦率自然的表达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中韩的文化差异,在使用敬语时注意交际场合和语体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交际需要,拉近双方距离。

3.使用敬语的对象不同造成的习得偏误

从对象来说,使用汉语敬语一般都是对长辈或者地位比较高的人。除非是存在一定的年龄差距,不然年龄差不多的人之间一般不会使用敬语。

而韩国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前辈和后背分得很清楚。其中划分前辈后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年龄。在韩国学生之间,即使是同班同学,对年龄大的同学也是非常尊重,一般都会推举他们当班长,称呼他们为“哥哥、姐姐、前辈”之类的尊称,说话也会非常尊重。

因为在韩语中,年龄问题必须弄清楚才能判断是不是要使用敬语,因此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初次见面,很多韩国学生喜欢问对方的年龄。这在汉语中虽然不是特别忌讳,但是也不太合情理。有些学生也知道问年龄是很冒昧的事情,但是不知道年龄的话又不知道该怎么使用敬语。有的时候,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韩国学生几乎每句话都要使用“您”,这个敬语出现的太频繁了,有点不自然。其实,在汉语交际中并不会使用很多的“您”。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向韩国学生解释和说明中国文化在对待年龄和地位上并没有像韩国那么严格的要求,只要得体、大方,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就可以了,非要每句话都使用敬语。

二、汉韩敬语系统出现不平衡性发展的原因 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数千年潜移默化的演变过程中,民族成员在其中必然会形成比较稳定的意识结构,因此,在吸收外来文化时,总是要把外来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纳入自己固有的意识结构之中,并将之加以吸收和运用。今天,韩国对儒教的观念和看法虽说有了一些变化,但可以说,其本质仍没有走出古代人多远。韩国人甚至于今日,也比中国都在无比积极认真地为振兴儒教文化而努力,在韩国人的这种努力中,也不无像古人那样的基于文化普遍的观念下,要将儒教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普及到全世界的理想。在对待儒学这一方面,韩国人与中国人的态度的确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三、小结

敬语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也是韩国文化的宝藏,是两国文化中共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敬语已从原来的严格的等级观念逐步转成了礼貌和谦虚意识,是文明的体现。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得语言交际能力,在生活中能够准备得体的同中国人文化交流,而敬语则是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敬语表示的是对听话人的一种情感态度,所以一旦理解上出现偏差或使用不得体,就很容易造成双方的误解。对于韩国学生来说,由于中韩两国存在着的细微文化差异,而导致在正确理解和得体运用敬语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且在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质,也就有着不同的语言。即使像中韩这样具有同源文化背景的两个国家,也会有细微的文化差异存在。这种差异反应在语言的运用上,继而形成语言的差异。故此,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区分这些由于文化差异而在语言方面体现出的异同,在对比中掌握地道的第二语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妹妹生病了
放纸船
莲蓬
可爱的小螺蛳
雨中踢足球
鞋子风波
湛江美丽的湖光岩
我让父母和好了
小妹妹
日出
诚信真好
到社区打扫卫生
插地藏香
背古诗
花蝴蝶和小蜜蜂
河北省金丝小枣主产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研究
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
海岸带功能适宜性评价研究
谈财务经济综合分析的方法及讨论
试论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管理
内部管理在公司财政监管中的实用性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浅谈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ACL软件采购付款过程审计
财务管理电算化模式改革
浅谈中学数学教育中的生活教育
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松嫩平原地下水氟、砷的富集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房产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与防治措施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杂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