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演讲修辞核心因素及心理机制分析

演讲修辞核心因素及心理机制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07

演讲修辞核心因素及心理机制分析

摘 要:运用修辞是演讲的一个主要特点,演讲的感染力、号召力和鼓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演讲主体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水平,演讲艺术的魅力和鼓动性离不开对语言修辞的恰当运用。在演讲修辞的运用过程中,演讲主体不能忽视听众的接受心理。本文在分析定位演讲修辞核心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演讲修辞所应该建立起来的听众接受心理机制。

关键词:演讲 修辞 核心因素 心理机制

演讲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一种重要的言语表现形式,它以有声语言为载体。在演讲过程中,要使听众受到德的熏陶、智的启迪、美的洗礼,演讲者就必须正确分析并把握好听众的接受心理,突出修辞在演讲中的核心作用,增强言辞的表现力。

一、演讲的修辞核心因素

演讲是一种综合性的演绎,它包括神态、肢体、情感、语言和声音的演绎。这一点从许多国家进行领导人竞选时的演讲过程就不难看出。演讲者往台上一亮相,观众会感觉到他的气质;演讲者一开口,观众能感受到他的底气;演讲者的着装,能让观众揣度出他的品位;演讲者的肢体语言的表现,能让观众了解到他的教养;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能让观众知道他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职业习惯;演讲者的演讲技巧,能让观众猜测出他的思维、逻辑和能力,至少是语言的驾驭能力;演讲者的声音,能让观众体会他的激情。

以上演讲诸要素中,演讲者的语言修辞技巧应是核心因素,在演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形象气质和神态举止固然重要,但演讲毕竟不是模特选秀;丰富的演讲内容固然重要,但演讲毕竟不是报刊杂志。作为口头语言艺术,如果不讲求修辞技巧,就会影响听众的有效接收,使其效果十分有限,更谈不上什么激发兴趣,满足需要以及改变态度了。因此,演讲中只有更多地关注修辞技巧,才会使言辞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达到最佳状态,形成一种境界,彰显演讲特质。

(一)修辞是实现演讲美感效应的载体

艺术性是演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主要体现在语言美感、形象美感、音乐美感等方面。同样,只有利用好修辞、才能使演讲文本语言产生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形象、戏剧般的冲突和诗歌般的激情,引人入胜;同样只有利用好修辞才能使演讲主体随文本思想感情的起伏,恰当调整语调诸要素,做到抑扬顿挫,变化有致。

(二)修辞是实现演讲目的的手段

告知对方、说服对方、鼓动对方是演讲的三大目的,在这三大目的中,涉及任何一方的演讲文本的构建都是离不开修辞的。比如选用形象化的词语与形象化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既使语言变得浅显有趣,又使听众容易理解接受;选用幽默的修辞手法可以营造和谐融洽的演讲空间,拉近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增强听众对演讲内容的认可度;选用语音修辞技巧,可以使演讲听起来入耳,实现以情动人的良好效果。

(三)修辞是迎合听众心理的需要

语言交际是一种社会心理活动,交际的参与双方——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都是具有一定心理机能的人,他们的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领会活动,因为任何一个表达者和领会者都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心理世界的需求来创造和理解话语的含义的。在演讲文本的构建中,演讲主体要尽可能做到在熟知听众群体的基础上分析听众,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满足听众的需要;同时在演讲过程中,演讲主体要敏锐观察现场的情况和听众的反应,从而审时度势地调整语言和语音等内容,以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

(四)修辞是演讲者执着的追求。恰当合理地运用辞格,是美化语言的重要途径。修辞的运用能使枯燥变生动、抽象变具体、平凡变神奇。翻开古今中外任何一篇有影响的演讲稿,里面都会广泛地使用比喻、对比、排比、层递、反问、反复、呼告、错综、引用等常见修辞,这也成为古今中外众多知名演讲家实现成功演讲的必然选择。20世纪最伟大的励志大师卡耐基说,“修辞让话语更有分量”,足以看出修辞在演讲中的突出地位。

二、演讲修辞心理机制分析

演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如何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鼓动性,演讲主体需要在分析听众接受心理的基础上,有效使用修辞手段。以下结合演讲实例分析探讨演讲修辞涉及的“六大”心理特征,以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演讲修辞的心理机制。

(一)引起注意

英国著名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在《大众传播模式论》中认为,“接受者通常是有选择地理解、解释和记忆讯息”。演讲要做的就是积极地吸引人们的注意。能引起注意的信息形式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刺激对比度、刺激的重复率和刺激的新鲜度。从演讲内容来看,要引起注意必须在开场白上做到标新立异,切忌千篇一律。例如:

1935年3月7日,高尔基应邀在苏联作协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当代表们听到高尔基的名字时,长时间热烈地鼓掌与欢呼,高尔基于是打消了原来的开场白,即兴地开始他这样的讲话:

“如果把花在鼓掌上面的全部时间计算起来,时间就浪费得太多了……”

这个开头实在是好,它对现场的情况自然地做了评价,使大家倍感亲切,而且也表现了高尔基的谦逊和幽默,从而更加吸引听众。因此,一开头使用最简洁的语言、计算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演讲者中要广泛运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感染力,才能激发听众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引导听众认知行为的改变。请看下面这段演说:

在一百四十年前,伦敦出版了一本被公认为不朽的小说杰作,很多人都叫它为“全球最伟大的小说”。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天,便销售了一千本,两周内销售了一万五千本。以后再出版了不知多少次,世界各国都有了译本。这一本世界名著是什么呢?就是狄更斯19世纪40年代写的《圣诞欢歌》。

这里,演讲者使用了设问修辞格。人总是有好奇心的,文本在答案未揭晓之前,设计了一系列悬念,增强了“信息刺激的强度”。可以说吊足了听众胃口,激起了听众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发了听众想看这本书的动机,达到了演讲的初步目的。

(三)满足需要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演讲修辞手段的广泛运用,可以满足听众审美、创新的心理需要。

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这一文本,演讲者使用了类比和拈连的修辞手法。把党内同志之间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来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成效类比为“房子要经常打扫”“脸要经常洗”。演讲者这一别出心裁的构思,看出了一般人所看不出的能够联系搭挂在一起的截然不同的两事物的相似点,一改众人习以为常的抽象思维模式,可谓通俗易懂,新颖别致,迎合了听众喜新厌旧的心理需要。

(四)彰显权威

在演讲时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加强说服力和鼓动性。名言之所以“名”,是因为它用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一定的哲理。如果演讲只笼统抽象地进行说理,不讲究一定的修辞手法,就会味同嚼蜡,无法激发听众的兴趣。相反,如果能做到适时地应用以下名言,效果就会凸显出来。

2001年7月,江泽民在国立莫斯科科罗蒙诺索夫大学以《共创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为题进行了演讲: 中国

中俄两个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这是两国关系的根基所在,应该倍加珍惜。对于俄罗斯人民在中国人民抵抗侵略和从事建设的过程中给予的有力支援和帮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有句古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里引用中国古语,表明了演讲者不忘历史,希望增进友谊的心情和继往开来的美好愿望,有很强的说服力。

(五)调控距离

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布洛说,如果以超然的态度去观赏大海汹涌的波涛,就会觉得它非常的美;但是,如果置身于现实生活波涛的威胁中,那怎样也不会感到它的美了。由此可见,“距离”是创造美的基础。在汉语修辞艺术中,人们总是有意识地根据题旨情境的需要,通过某种手段调整语言,使接受者在解读文本时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从而达到修辞的目的。这种“距离”通过修辞手段体现于一切的演讲中。例如:

“亲爱的同学,您想成为一名能征善战的勇士吗?到军校去!年轻的战友,您想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吗?到军校去!敬爱的首长,您想把握未来战争的脉搏吗?到军校去!”(覃林顺《到军校去)

这里把设问、排比、层递、反复、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融在一起,使之具有不同的辞格特点,有着多种表达功能。设问修辞给听众思考空间和选择的余地,降低了听众由于距离太近而产生的压迫感;排比、层递修辞,增强了语势,满足了听众音节匀称、韵律优美、感情强化的审美需求,拉近了与听众可接受心理的距离;比喻修辞,形象幽默,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激发了听众的想象力,给听众艺术上的享受,使听众易于接受;夸张修辞,增强听众语意印象,引起听众的想象和共鸣,从而诱发其进行行动。以上文本中出现的修辞手段都能对听众造成强烈的审美视觉和听觉冲击,形成表达与接受上恰切的心理距离,令听众回味无穷。

(六)相济情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相济情理是要求将情感和理论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这个过程中要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比如,有个演讲家去某市向犯人演讲。一开始就碰到了“称呼语”难题,叫“同志”吧,不合适,叫“罪犯”吧,太伤自尊心,后来他采用了“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们”,全体罪犯听后热烈鼓掌。这里演讲主体进行了语言“消极修辞”,恰切地使用了称呼语,令听众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在这样一种注重情感交流的演讲氛围中,听众往往会受演讲者情绪感染而改变已有的态度,演讲效果明显。

一般来说,我们不愿听教训式的演讲。演讲者要先使听众心情愉悦,才能使其有效地接受演讲内容。例如:

有“小广播”,是因为“大广播”不发达。只要民主生活充分,当面揭了疮疤,让人家“小广播”,他还会说没时间,要休息了。(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仿拟修辞格。“小广播”指个别人不负责任地背后乱讲。仿“小广播”而成的“大广播”,形象地说明了发扬民主,让人讲话才能建立威信的道理。仿拟修辞格,出乎听众意料,引起听众思考,语言幽默诙谐,能使演讲气氛融洽,与此同时晓之以理,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

综上所述,要将演讲主体的见解、观点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听众,并引起听众认知和行为改变,就离不开修辞的核心因素,离不开对听众接受心理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2]潘肖珏.公关语言艺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黎运汉.公关语言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

[4][美]戴尔·卡耐基.卡耐基口才全书[Z].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

[5][英]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孙汝建.修辞的社会心理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杨梅,李晶晶.101篇影响世界的经典演讲[Z].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人的生肖
我喜爱的一本书
我当家长
我心中的“大大连”
“三包”诉苦记
长征〔考试版〕
海底旅行记(看图)
鸟的天堂导游词
采访稿
学做鸡蛋面条
忘性子的鸭妈妈
旷野中的小屋
心事
我校的植物园
试论高职教师激励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在中等职业美术中的实施与应用
试析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走出窘途
试析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社会人员学习的调研
论旅游管理人才职业化能力剖析
试析民族地区社区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
试论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优秀人才培养
试析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办学理念及运行机制探究
试析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研究的关注点
简论欧盟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举措分析
浅谈高职数学“专业需求模块”校本微型课程开发策略
试析我国高职创业教育呈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认识
浅析关于高职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试析对高职设计艺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究
《化石吟》课文题解
《化石吟》重难点突破
《化石吟》结构分析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基础知识训练
《化石吟》问题探究
琥珀
《化石吟》写作特点
《化石吟》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化石吟》语法修辞
《化石吟》课时训练
《化石吟》同步达纲练习
《化石吟》课文背景知识
《化石吟》多音字辨析
《化石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