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中专英语学困生持久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中专英语学困生持久学习兴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5

浅谈如何培养中专英语学困生持久学习兴趣

"

论文关键词: 赏识教育 中专英语 学困生 持久学习兴趣 体验成功

论文摘 要: 中专生英语基础普遍不好,英语学困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缺乏兴趣是导致英语学困生“学困”的关键因素。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的兴趣又很难保持,而赏识教育则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三种途径,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持久兴趣的目的。

著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有一个双耳失聪的女儿婷婷。婷婷在二年级时刚接触应用题,一共10道题,婷婷只做对了一题。周弘非但没有批评孩子,而是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就做对了一道,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题,爸爸碰都不敢碰。”婷婷自豪极了,对数学的兴趣倍增,她仅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的数学课程。后来成了中国第一个聋人大学生,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凯勒”。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他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遗憾的是,在中专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把学困生当成“包袱”,非但没有给予学困生足够的赏识和鼓励,相反他们经常是批评对象。久而久之,他们便对学好英语不抱希望,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其实,学困生并非低能儿,也不存在认知障碍,他们也想学好英语,只是因各种不同原因暂时落后。学困生长期被家长、老师否定,他们对被赏识的心理渴求更甚,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则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唤醒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够持久保持。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心智机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学习持久兴趣的前提条件。师生关系和谐,则学生自然会喜爱自己的老师,很可能“爱屋及乌”,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产生积极的情感迁移,继而喜欢上老师任教的学科。然而在中专学校里,对不少教师而言,学优生是心中的“宝贝”,学困生却是眼里的“沙子”。甚至对待不同学生的同样错误,采用双重标准来衡量。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上课时,老师发现一名差生正在课堂上睡觉,便呵斥道:“不思进取,一看书就睡觉,学学人家……”遂指其附近一也在睡觉的好学生说:“学学人家,连睡觉都在看书。”虽然是笑话,但也不难看出,不少教师往往对学优生格外照顾,很能“体谅”他们的过错,对学困生却持有成见,对他们的错误会揪住不放。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如果教师对学困生漠不关心甚至是歧视,时间一长,则师生关系必然很僵,进而使学困生产生情感上的负迁移,引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态度更加消极,最终有可能因为不喜欢英语老师而讨厌学英语。

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给予学困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学困生和教师一样,都有独立的人格,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弱势群体的学困生,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是“受害者”。造成其“学困”的原因错综复杂,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片面地将责任归咎于学困生言主观不努力。他们也想学好英语,但积重难返,课堂上表现欠佳实属无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想一想,教师应该同情和理解他们。“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自己,并且要坚信,他们并非天生“学困”,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学困生不会永远“学困”。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关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的职业操守,也是道德底线。一代教育名师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会漠视或歧视学困生,而是尊重和理解他们,关心和帮助他们。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使学困生感受关爱,激励他们重树学习英语的信心。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还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要动辄就以师长身份自居,高高在上,放不下“架子”,这样很容易疏远学生。要和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保持“零距离”,做他们的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才愿意和你分享学习中的烦恼和喜悦。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才能给他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他们也才会采纳你的建议。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注意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师生以一种合作的态度相互探讨学习内容,这对于学困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加深理解等方面大有裨益。值得一提的是,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教师就要有勇气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给学生做出表率,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不要害怕犯错,不要回避学习中的困难。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如果确实不知道,就不要为了面子搪塞了事或不懂装懂,更不能因此责难学生。坦率承认自己的不足,表示课后查明再给学生答复,这样做更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教师难免有时会犯一些错误,不要觉得丢人,这是很正常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处理巧妙,甚至这也可以成为一种动态生成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给老师揪错,并且形成一种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还特别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成就感。

二、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教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

中专英语学困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闷是因为多次反复挫败的体验,使他们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出于本能的一种逃避反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让学困生看到希望,成功的体验可以带来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喜欢上英语。班杜拉指出:“人们很容易有强烈的自尊心──只要降低目标就好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对学困生要降低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学习目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一定要有耐心,切不可操之过急,可先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根据学困生具体的英语水平“量体裁衣”,设定他稍作努力就可以完成的目标作为起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对于每单元的词汇,刚开始时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不必要求他们会拼写,只要能知道中文意思即可。慢慢地再要求他们能读部分单词,一个单词能写出几个字母就算完成任务。再以后可以在每个单元圈定几个单词要求他们掌握。目标容易达成,他们的学习英语的信心也会逐渐提高,而且实际完成情况往往还能高于目标。这期间再辅以教师由衷的赞扬和鼓励:“Great!”、“Well done”、“Excellent”、“Wonderful”、“I’m sure you can.”“I’m proud of you.”等。成功的体验加上适时的赞赏,使学困生信心倍增,自然就会克服对英语的畏惧心理,并重新唤醒他们学习英语的自我效能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多数英语学困生书写很不规范,我就先让他们从26个字母开始练习英文书写,按照字帖一步步来,对于取得进步的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他们只要能把英语写好,就一定能学好英语。慢慢地,字母练好了,再写单词,然后是句子,最后是抄写课文。这期间,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品在班上张贴。一个月下来,他们的英语书写取得了很大进步。渐渐地也不太抗拒英语了,课堂上也认真多了。这时候,我在班上举行了一次英语书法比赛,让学生自己评选,结果所有学困生的排名都在班级中等以上,有两名学困生的英语书法还排在前几名。当我在班上宣布比赛结果时,从他们略带羞涩的眼神里分明看到了久违的自豪。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因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对于学困生而言,成功的体验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困生因素,设定容易完成的目标,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英语带来的快乐,进而产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

三、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学困生也不例外。欲“赏”之,则必先“识”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教师要学做“伯乐”,善于发现学困生的特长并“策之以其道”——使之巧妙应用于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千里马”,教师要有“伯乐”一样的眼光,能慧眼识英才。若不能赏识之,则“虽有名马”也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也极有成就感的使命。

张同学英语基础很差,上课时不是趴在桌上睡觉,就是爱和附近同学聊天。有一次在口语课上,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终于走上讲台,鼓足勇气参与表演了一个对话。尽管只有短短几句,且都是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但我依然发现她的优点:说话声音响亮,表演自然大方,且声音很好听。当即对她大加表扬,从她的眼睛中我看到了感动,还有一份自信。之后,找她聊了天,了解她平时喜欢唱歌,就请她在下周学习“Pop Music”这个单元时给我们唱首英语歌,开始她有点害羞,后在同学们和我的鼓励下,她答应了。接下来的这几天,她认真练习,一周后,她真的给我们唱了一首英文歌,歌唱得很好,而且发音也很规范。之后,又安排她在班级讲英语小故事,效果也很好。从那以后,她像变了个人,学习非常努力,英语提高很快。后来推荐他参加学校的艺术节活动,他和班上其他几名学生组成的演唱小组表演了一首“Never Say Goodbye”,成了当晚最受欢迎的节目,赢得了全场喝彩。这次演出之后,她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进步很大。到毕业时,她的英语成绩已跃居班级前列。

我现在任教的美术班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兴趣不大,考虑到他们的美术专业特长,又适逢端午节将至,便让他们以“Dragon Boat Festival”为主题做一份英语手写报。把要求跟他们说清以后,他们兴趣极大。特别是班上的学困生,非常认真投入,收集材料,在一起研究版面设计、配图及书写。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有的学困生还跑来征询我的意见。半个月后,他们给了我一个惊喜,他们制作的一份份英语小报都非常精美。我不失时机地发出由衷的赞赏,看得出来,他们的表情非常满足和幸福。做了一份小报,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英语知识。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以后交上来的作业,书写也得到了改善。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教师不妨“戴着放大镜”去找他们的优点,只要你心中真的给学困生留有一席之地,不难发现他们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此外,赏识教育要有“法”,处理正确,时机恰当,往往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动作,也许就能激发学困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赏识还要有“度”,应避免过度赞赏、赞赏不足及赞赏不值得赞赏的行为。英语教师如能做到对学困生“赏识自如”,那必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而又持久的兴趣。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庞大的学困生群体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中专学校英语教师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虽有不少成功的个案,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尚需全体教育工作者“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2]Anita Woolfolk著.何先友等译.教育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吴立岗.动机形成的理论及相应的教学策略[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7,4.

[4]刘建.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0,13.

[5]威廉·詹姆斯.对教师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骄傲的鹰王
“早”字的启示
我和汉字
我心中的红领巾
开学
老虎大王受骗记
我喜欢
差距使我进步
很幸运,我是个女孩
走遍天下书为侣
多变的天气
续写龟兔赛跑
我爱绿叶
流泪的花季
我想飞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推进文化的阵地和动力
试论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
关于高考复习中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与运用
关于大学生权利与高校管理的权责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中“校方责任"确立的法理分析
浅谈高职院校自主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的冲突
浅谈从大学生权利看高校的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的学生权利保障
浅谈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关于对大学生权利受侵犯问题的思考
浅谈从大学生权利反思高校教育管理
浅谈高校园区管理行为的法律性质与学生权利保障
试析残疾人大学生的权利救济
高校学生权利保障法制化的思考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与评析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及反思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朗读感悟)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让语文课堂盈满情感和智慧──《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对话,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感悟品味 丰富想象──《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