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淡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现象

浅淡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现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0

浅淡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现象

[摘要]英语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就是指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迁移有正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有利于学习者加快对英语的理解,负迁移则妨碍学习者对英语的掌握。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应该积极有效地利用正负迁移规律,使英语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学习;正迁移;负迁移

[作者简介]张林屏(1959-),女,汉族。

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原有的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的影响。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中,有正负迁移之分。汉语对英语能够起促进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的迁移为正迁移;反之,汉语对英语学习中所起的干扰或阻碍作用,产生消极影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就英语学习而言,汉语对英语及英语知识的正负迁移现象是并存的。

初学者学外语一般是在本族语已掌握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的,所以,必然受母语影响。如何利用它促进正迁移并克服其干扰,是外语学习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学习者具备了汉语语法知识后,再学习分析英语的句子成分,则比较容易,但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词汇组合在许多方面又与汉语迥然不同,迁移就不太容易形成。有时反成干扰,如汉语“他回家吃午饭。”这样一个句子,如何用英语表达?有些初学者会说成:“He went home have supper.”这是明显的错误,因为汉语中谓语动词可以有连动式的结构,而英语则不可随便叠用动词。也有的初学者会译成“He went home to have supper.” 这个句子用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语法上并没有错,但英美人听起来会觉得不那么自然,最佳的表达应是:“He went home for supper.” 其理由,正如英语专家许孟雄教授所说,英语是介词语言,而汉语是动词语言,一个介词for,体现了英语与汉语不同的特点。又如:汉语的动词没有人称、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英语动词却有人称、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因此,初学者往往忘记了英语人称、时态方面的词形变化,写出错误的句子,这是本族语所产生的负迁移作用。虽然英语和汉语千差万别,但就同是语言这一点就决定了两者间肯定有相同、相似或相通之处,也就是说既然汉语对英语有负迁移作用,也肯定会对英语产生正迁移。因此,本文拟就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谈谈汉语正迁移现象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语音的迁移

在学习一种外语时把两种不同语言的语音进行对比,找出发音的困难所在,从而排除本族语的负迁移,同时利用它正迁移的作用。有人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学过汉语拼音的人,再学英语拼音时速度较快。这就是因为英语的辅音与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虽有运气程度和清浊等方面的不同,但发音相似的地方也不少。如汉语的声母b, p, t, d, f, m等,在去掉它们包含的韵母成分后,与英语的辅音/b/,/p/,/t/,/d/,/f/,/m/就很相似。这些都可能产生正迁移。又如北方方言区分不清辅音/l/和/n/的发音,导致在学习外语时往往产生负迁移。

一般来说,掌握与本族语发音方法基本相同的音最容易,发音方法虽与本族语不同,但未超出本族语发音习惯范围的音掌握起来也困难,最难的发音是与本族语类似而容易混淆的音和发音方法完全不同的音。初学者在学音素时,感到较容易的是上面提到的一些辅音和元音中的/i:/,/u:/,/a:/等,这些音尽管与汉语的音不同,但只要教师示范几次再稍加讲解即可。较难的是英语的双元音/Ei/,/ai/,/ ?u/,/au/,因为它们和汉语的发音EI(诶 ),ai(埃),ou(欧),ao(熬)相似而有区别,很容易混淆,初学者对/ θ/,/ e /,/v/的发音感到最困难,因为汉语里根本没有这几个音。因此,初学者往往把它们误发成/s/,/z/,/w/。

二、词汇的迁移

学习外语时,本族词汇系统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初学者总是力图去寻求一对一的对应词汇意义。一些技术术语或外来词大都是单义的,可以在不同语言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词义。如果发音近似就非常容易掌握,例如:sofa-沙发,coffee-咖啡。但不同语言中大多数词的音、形、义是不同的,例如表示颜色的词似乎完全对应:black—黑,red—红等,但是有时也有差异:black tea—红茶,brown sugar—红糖。

要注意外语本身音、形、义相同或相似的词,它们产生干扰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外语学习中应避免使音、形、义相同或相似的词或词组作为新学习内容同时出现,因为它们彼此干扰很大。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相似的生词,可以有意识地先掌握其中一个,经过一定时间,得到强化、巩固后,再去学习另一个,这样会有利于迁移,避免干扰。如《心理学概论》所说:“一种已形成的很好的熟巧,虽然内容接近于新形成的熟巧,常常是发生迁移而不是干扰。”

至于外语的译义,可有很多种方法,如直观法、翻译法、分析词素、分析词源、利用同义词或反义词,提供语言情景或上下文等。所有这些方法都要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以达到顺利迁移的目的,倘若用生词来注释生词,必然浪费时间而毫无效果。掌握规律,使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概括化,是产生迁移的有利条件。英语是拼音文字,大部分单词的拼法与读音之间是有规律的,不规则是少数。只要掌握了英语的拼音规则,在学习新单词时就会产生正迁移的作用。

三、语法的迁移

汉语与英语语法相同的情况也不少,如汉语与英语的语序在陈述句中大致相同,再如汉语与英语都有被动语态,她们即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英语动词的被动语态是由be + 过去分词构成的,汉语动词无词形变化,被动语态只能通过一定的词汇手段来表示,比较明显的标志是在动词或动作执行者之前放上“由”、“受”、“被”、“给”等词。只要能洞悉汉英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的异同,利用汉语进行迁移是完全可能的。再譬如,英汉两种语言虽属不同的语系,但在基本句型上仍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

1.S+Veg. I’m coming. 我来了。

2.S+V+Oeg. My daughter like the coat. 我女儿喜欢这件外套。

3.S+V+Peg. Jack is a teacher. 杰克是个老师。

英汉中,五种基本句型的结构大体是一致的,所以学习者在学英语句型,甚至复合句时有点轻车熟路,这也是汉语对英语学习所产生的正迁移。除了上述在形式、结构上与汉语相同以外,英语的有些短语和句子在意义上也与汉语相似。例如:“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加油),lose face(丢脸)”。通过这类对比不仅对具体的语法手段会有更好的理解,而且能从总体上领会语言的共性和特性,从而有利于外语学习。

总之,文化背景、语言特征迥异,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由于经常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汉语的影响,英语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大打折扣。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细心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间的相似点,借助我们已经掌握的汉语知识及积累的汉语学习经验,充分激活、利用、发挥汉语的正迁移作用,竭力防止汉语干扰的负迁移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质量,使我们的外语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中国www.LWlm.Com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重庆出版社,1987.

[2]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汪文珍.英语语音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的教育》读后感
读《一粒种子》有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观《爱心》有感
读《匆匆》有感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读《孟子》有感
读《比目鱼的故事》有感
读《皮皮鲁》系列有感
读《神秘岛》有感
读《淘气的年龄》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悯农(一)》读后感
请保护这群可爱的天使
《新二十四孝》读后感
浅谈舞台灯光配置
浅论形式美
浅谈爱心教育的艺术
关于包豪斯的色彩空间应用研究
关于建筑中的人像柱起源研究
关于史前彩陶与中国书画
当阳峪窑,宋代北方民窑的集大成者
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观
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终身职及其对我国教师聘任制的启示
为小主人们创造全面发展的乐园
班级动态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也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
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对比中美中小学教育
论网页设计中的视觉传达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爷爷和小树》教案
《小小的船》教案
《小竹排在画中游》教案
《小猫种鱼》教案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组课文第四课《哪座房子最漂亮》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影子》教案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一册 自己去吧
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
《画》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自己去吧》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案
《自己去吧》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比尾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