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探讨汉语习语的英译

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探讨汉语习语的英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8

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探讨汉语习语的英译

摘要:汉语习语的翻译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翻译的难点之一,许多译者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习语的翻译,本篇文章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汉语习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翻译,旨在表明关联翻译理论对习语的翻译有强大的指导作用,译者以获得最佳关联为目的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翻译习语就能获得较理想的翻译。

关键词:汉语习语;翻译;关联翻译理论;最佳关联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0、引 言

汉语习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短语或短句,由于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汉语习语大多体现出汉语民族特有的历史地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文化信息,如果理解或使用不当,就会在交流中造成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汉语习语是汉语国家与非汉语国家沟通、理解、发展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是使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习语的研究已有很多关注,但大部分学者只是集中在语言文化层面的研究。而关联翻译理论则是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翻译活动,把翻译看成一种特殊的交际,认为成功的翻译应考虑原语作者的意图,目的语读者的语境与期盼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实现最佳关联。

1、关联理论与翻译

Dan Sperber和DEirdreWilson在对H.P.Grice关联原则研究的基础上于1986年出版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该理论极大影响了认知语用学的发展并被广泛运用于翻译、认知心理学、隐喻等各种交际活动中。两位学者认为人类的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人们之间的交际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关联性的强弱由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两个关键因素决定。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处理努力越大,关联性则越弱。他们在书中提出了关联原则,认为关联原则实际由两条原则组成,即认知原则(第一原则)和交际原则(第二原则)。认知原则指人类认知倾向于最大关联,即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试图花费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而交际原则指每种明示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就具有最佳关联性。最佳关联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后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交际原则以认知原则为基础,认知原则对交际起引导作用。

Sperber和Wilson的学生Gutt把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领域并于1991年出版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在书中Gutt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大脑机制。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在交际过程中遵循关联原则,是一种语际阐释性用法。语内交际是一个明示一推理过程,而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行为包含了两轮明示—推理过程。其中涉及到三个当事人,即原语文本作者、译者和目的语文本读者。第一轮交际指的是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第二轮交际是指译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译者既是原语文本读者又是交际者,具有双重推理的责任。译文读者企盼的不是最大关联,而是最佳关联,即读者不需要花费不必要的努力就能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此外,Gutt介绍了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两种翻译方法。直接翻译要求保留原文的全部交际线索,使译文与原文完全阐释性相似。因此直接翻译在文本的基本内容与文体形式上完全相同。不论是直接翻译还是间接翻译,两种翻译方法都属于语言的语际阐释性用法,相互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处在阐释性相似这一连续体上的不同位置,即阐释性相似的程度不同而已。译者必须同时考虑到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及期盼,依据最佳关联原则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活动。

2、关联翻译理论在汉语习语英译中的运用

2.1直接翻译法

当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对某一习语的认知环境相同时,译者可采用直接翻译法翻译习语。在直接翻译下,译文与原文完全阐释性相似,保留原文全部交际线索。

例1:“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叫我怎么样呢?(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rice.What do you expect me to do?”(杨宪益译)

由于人类有着共同的生活经验,基本的生存方式大体相同,因此译者将“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直接翻译为“Eventhe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此翻译不仅使原文作者的意图得到了充分理解,同时保留了汉语语言文化的特色,这就使译文读者不需要花不必要的努力就能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同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例2:去设埋伏我们都没有信心,想他一定在昨天晚上就早溜走了,今天去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曲波:《林海雪原》)

We had no Confidence in today’s ambush because we wcresurehehadescapedlastnight.It seemed asuselessasablindmanlighting a candle.(包惠南译)

在源语和译语认知环境中“瞎子”、“灯”、“蜡”都有着相同的含义,所以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有着相同的语境假设,采用直接翻译就能使译语读者掌握习语的明说与隐含意义,避免造成误解并保留了源语文化,实现了最佳关联。

2.2间接翻译法

尽管人类有共同的生存经验,但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当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语境不同时,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获悉原文作者的意图,了解习语的真正含义,译者可采用间接翻译法翻译习语。

例3: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I wouldn’t say that,”said Grannie Liu.“Man proposes.Goddisposes.It’suptoustothinkofsomething.WemustleavEittothegoodLordto decidewhetherHe’ll help us ornot.Who knows,Hemightgiveustheopportunilywe arelookingfor…”.(David Hawkes译)

此例中习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被译成“Man proposes.Goddisposes.”在中国,人们深受佛教、道教等教派的思想影响并充分体现于汉语语言文化中。由于刘姥姥信奉佛教,因此她所说的“天”指的是佛教中的“佛主”。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大多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信奉上帝,如果直译为“Heaven”,外 国读者势必要花更多的处理努力去把握作者的意图,因此Hawkes在英译时把“天”间接翻译成了“God”,舍弃了中国的宗教文化色彩直接使用了英语习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使读者不花不必要的处理努力也能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实现最佳关联。

例4:安南人鸠形鹄面,皮焦齿黑,天生的鸦片鬼相。(钱钟书:《围城》)

The gaunt,emaciated Vietnamese,On the other hand,withtheir parched skin and black teeth looked like born opium addicts.(JeanneKelly,NathanK.Mao译)

汉语成语“鸠形鹄面”意指人身体消瘦,面容憔悴。“鸠”和“鹄”指一个人相貌丑陋难看。然而,在英语中却没有对等词语表达方式。若译者直接将此成语译成“the shape ofthe tur-tledove andswan”,必定会使译文读者花费许多不必要的处理努力并误解此习语的真正含义。因此,译者在把握读者的认知环境和期盼的基础上使用了“gaunt”,“emaciated”两个形容词修饰安南人,直接把成语的隐含意义传达给读者。

例5:“我哪里管的上这些事来!见识又浅,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针(真)了”。(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

I’mincapableofrunningthings.I’mtooignorant,bluntandtactless,“always getting hold ofthe wrong end ofthe stick.”(包惠南译)

汉语歇后语“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真)针了。”用来描写某人做事非常愚蠢,属于谐音双关句。在汉语中,“针”和“真”有着相同的读音,然而英语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有很大的区别,由于译文读者有不同的认知环境,译文读者并不能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假设,因此无法准确理解双关句的隐含意义。因此,在此种状况下,译者只能采用间接翻译法,更换谐音歇后语双关的表达形式,把其隐含含义明确地表示出来。因此,译者把此歇后语译成了“alwaysgettingholdofthewrongend ofthe stick”从而实现了最佳关联。

3、结 论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关联翻译理论对汉语习语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此理论可以充分解释为何习语在具体的语境中采取某种翻译方法更为妥当。译者可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实现最佳关联为目的,充分地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把握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对译文的期盼,努力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符,在此基础上选择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方法英译汉语习语。

参考文献: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钱钟书,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曹雪芹,高鹦,红楼梦,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看彩虹
桃花朵朵开
玩具——雷速登
一张真实的照片
一件难忘的事
校园一角
一棵伟大的小草
乡村趣事
小黄鸡历险记
春季运动会
陌生的叔叔
发明神奇钢笔
妈妈,我想对您说
假如我有三只眼睛
激烈的运动会
伤残等级鉴定申请书
乒乓球社团申请书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2000字
申请店长的升职申请书
商标申请书件的要求
幼儿园老师辞职书申请书
商标注册申请书
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申请书
申请加入系团总支学生会申请书
大一申请国家三等助学金申请书
优秀学生奖申请书
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十佳少先队员申请书
取保候审申请书范例参考
贫困学生借款申请书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探微
关于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分析
浅析办公楼电气节能设计方法
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玻璃幕墙节能分析
探析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分析环保节能理念在轮式装载机设计中的运用
环境工程中污水治理问题及措施
探析节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钢结构门厅支撑选型和耗能支撑布置分析
园林施工中的节能型技术应用研究
探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的能耗与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
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
基于径向基函数逼近求解动力响应问题
浅谈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
《写板报稿》教学设计
《我的好____》举例:《我喜欢“雷声”》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一
《练习4》教学设计
《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教学设计
《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教学设计
《练习5》教学设计
《老师领进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
《练习3》教学设计
《写板报稿》教学设计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练习6》教学设计
“可怜”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写板报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