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都”

主观量问题初探 ──兼谈副词“就”、“才”、“都”

1.1“主观量”是含有主观评价意义的量,与“客观量”相对立。例如,对于“干了几天了?”这一提问

,可以有以下三种回答:

(1a)三天。

(1b)都三天了

(1C)才三天。

(1a)表达的是客观量,不含有说话人对于“三天”这个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意义。(1b)和(1c)表达的是主

观量:(1b)表示说话人认为“三天”这个量相当大(主观大量),(1c)表示说话人认为“三天”这个量相当小

(主观小量)。主观量中也包含有对量的客观叙述,所以主观量与客观量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同时含有对量的大

小的主观评价意义。例如,对于(1a),只能从客观量上去反驳:

(2a)不到三天。/不只三天。

对于(1b)和(1c),不仅可以从客观量上去反驳,还可以从主观量上去反驳:

(2b)三天不算多。

(2c)三天不算少。

总之,上述几种量的对立关系如下所示:

┌客观量(不含主观评价)

└主观量(含主观评价)┌主观大量(评价为大)

└主观小量(评价为小)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作为客观量,一百斤小于两百斤。但在

(3)里,“一百斤”是主观大量,“两百斤”是主观小量。对量的

大小的主观评价,涉及说话人,受话人、当事人(如

(3)里的“他”)、事件以及语境等诸多困素。比方说,(

3a)是为了证明当事人不是一个文弱书生,(3b)是为了证明当事人并非一位大力士,如此等等。

1.3主观量表达的是说话人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但是,已经表达出来的量是不是主观量,是主观大量

还是主观小量,就不再取决于说话人自已的判断了,而应能从言语的形式特征上寻找到客观依据。例如,(1a)

的说话人也许在自已心里对“三天”这个量的大小有一主观评价,但他出于某种考虑不愿意暴露自已的情绪,

而宁愿作冷静的、客观的叙述。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说(1a)是客观量。另一方面,(1c)的说话人也许是用反

语来表示不满,他内心认为干的时间太长。但从形式上判断,(1c)只能是主观小量。类似地,(3a)的说话人内

心可以认为“一百斤”是个小的量,他说出(3a)的用意是讽刺那位自吹为大力士的“他”;但从形式上判断,

(3a)只能是主观大量。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尽可以进一步讨论人物分析和反语之类的修辞问题。

1.4.以上我们只从意义方面对主观量这一概念作了初步的说明,意义离不开形式,如果不讲形式,那么对

意义的说明也是相当粗糙的。例如,比较下列每组句子:

(1b)都三天了。

(4)都大学生了。

(1c)才三天。

(5)才开始呢。

(4)和

(5)都不含数量词。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体会出其中所含的量的观念。比方说,“大学生”是关于知

识水平和教养程度的量,说话人认为这个量相当大;“开始”是关于事件发展阶段的量,说话人认为这个量相

当小。对这一类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也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如:

(6)才大学生呢。

(7)都开始了。

(1)

(6)里的“大学生”被评价为一个小的量,可以设想,说话人言外之意是希望当事人(比如是说话人自已

)将来要读博士学位。

(7)里的“开始”被评价为一个大的量,说话人显然认为某事(特定的)到达开始阶段

时,其发展状况已相当可观。

那么,(4─

7)所表达的是不是主观量呢?此时我们有两种选择:第一,扩大“量”,的概念,认为非数量

词也可表示这种广义的“量”,第二,只认为含(或仅含,以下同)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可以表示“量”,这

种“量”的概念是狭义的。选择前者,我们可以对某些词语(如副词“都”、“才”)的语义、语法作用做出

较为概括的描写,但对“量”的定义比较困难,不够直观。选择后者,则利弊相反。考虑到本文是探讨性质的

,我们宁愿牺牲一些概括性而换取一些直观性和明确性,因而规定主观量在形式上一定是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

语。

2.1客观量在形式上也是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不同的是,表达主观量的体词性短语其内部或外部还有

一些特殊的形式。在普通话里,这些形式主要是句重音、副词和语气助词三种。

2.2主观量的前边或其本身还有句重音,这是主观量的最显著、最重要的形式标志。按照口语里的实际读

法,前面举的主观量的例句应写成:

(1b)都'三天了。

(Ic)才'三天。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以上几例是主观量本身有句重音。

(2)下面的例子是主观量的前边有句重音:

(8a)'就五个人。

(9a)'整整两个星期了。

(8a)表达主观小量,(9a)表达主观大量,句重音都在前边的副词上。

(3)但也可以说成:

(8a)就'五个人。

(9a)整整'两个星期了。

意思没有改变。

2.3.仅靠句重音尚不能分辨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分辨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时,副词起着重要的作用。例

如,“好”、“足”、“足足”、“整整”等副词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只”、“仅”、“仅仅”、“就

”等副词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比较以下句子:

(10a)他在这里住了些日子。

(10b)他在这里住了'好些日子。

(11a)我等了他一会儿。

(11b)我等了他'好一会儿。

(12a)他有几个朋友。

(12b)他有'好几个朋友。

副词“好”帮助表示主观大量时总是重读的。

“足”、“足足”跟“整整”一样,帮助表示主观大量时可以重读副词,也可以重读后边的数量词:

(13a)他'足有四十岁。

(13b)他足有'四十岁。

(14a)这场电影看了'足足三个小时。

(14b)这场电影看了足足'三个小时。

“只”、“仅”和“仅仅”帮助表示主观小量,一般重读后边的数量词,例如:

(1

5)只有'一个星期了。

(1

6)我仅找过他'一次。

(1

7)那个瓜仅仅'两斤吧。

2.4前面说过,主观量中也包含有对量的客观叙述。副词“足足”、“整整”除了帮助表示主观大量以外

,同时也帮助说明主观大量中所含的量的客观方面的性质。《现代汉语词典》未收“足足”,它对“整整”的

解释是:

达到一个整数的:~一天│已经~三年了。

上述释义仅仅注意了“整整”说明量的客观性质的作用,完全忽视了它帮助说明主观大量的作用。根据这

一释义,我们可以指出下面的例

(1

8)是有语病的,却不能解释为什么例

(1

9)也有语病:

(1

8)*到北京已经整整三年零两个月了。

(1

9)*离亚运会开幕只有整整一个星期了。

按我们的分析,“只”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整整”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例

(1

9)的语病是在表示

主观量的问题上自相矛盾。

顺便说说,概数词“多”是说明客观量的(表示有零头),在这一点上跟副词“整整”正好相反。但概数

词“多”完全没有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作用,例如:

(20)都'二十多岁了。

(2

1)也就'二十多岁吧。

(2

2)'两米多就够了。

(2

3)'两米多还不够啊?主观大量。由此看来,概数词“多”与副词“整整”的语义作用是不对称的。

2.5.一些语气助词常与副词搭配使用,帮助表示主观量,但也可以独立使用,例如:

(24a)仅仅'三里路而已。

(24b)'三里路而已。

(25a)只是'几斤水果罢了,不必客气。

(25b)'几斤水果罢了,不必客气。

(26a)都'八年了,别提它了!

(26b)'八年了,别提它了!

“而已”、“罢了”只能帮助表示主观小量。语气助词“了”前边出现的数量词一般是主观大量,比较:

(27a)住了'三年了。

(27b)*只住了三年了。

(28a)写了'二十万字了。

(28b)*只写了二十万字了。

(29a)都'五个了。

(29b)*才五个了。

但也有例外,如,

(30)只有'五个了。

(31a)就剩'五个了。

(32b)*都剩五个了。

这些例外是可以解释的。众所周知,语气助词“了”表示情况发生变化。析而言之,有质变与量变两种。

下面的例子表示质变:

(3

2)他会走路了。

(3

3)他不去了。

(3

2)的前提是“他”以前不会走路,说

(3

3)的前提是此前“他”打算去。质变当然是重大的变化。下面

几个例子表示量变:

(3

4)快要下雨了。

(3

5)读了三年了。

(3

6)洗了五件了。

(3

4)说的是气象方面的量变,这当然是一种广义的“量”。(35─

3

6)中的数量词表示狭义的量。不管怎样

,“了”所表示的量变都是可观的,值得提醒受话人注意的。因此,“了”前的数量词总是表示主观量的:如

果说的是量的增加,则表示主观大量;如果说的是量的减少,则表示主观小量。能表示量的减少的动词,只有

“有”、“剩”、“余下”等少数几个。别的动词,都是随着动作持续或反复时间的延长,所涉及的量越来越

大的,所以我们看到语气助词“了”前的数量词一般是表示主观大量的。

“有”跟“剩”还有不同。“有”既可表示量的减少,如例

(3

1),也可表示量的增加,如:

(3

7) 都有'五个了。

“有点儿”是表小量的,可是在下面带语气助词“了”的句子里,与其说是表示量变,不如说是表示质变

(3

8)我有点喜欢他了。

(3

9)他有点儿不高兴了。

2.6大多数北方方言都有儿化现象,指小是儿化的语义作用之一。就北京话来说,数量词儿化时一般指主

观小量,决不会指主观大量。例如:

(40)他才'七岁儿。

(4

1)也就'四五里儿路吧。

不能说:

(4

2)*他都七岁儿了。

(4

3)*四五里儿路太远了!

有些方言虽然没有儿化现象,但有跟“—儿”的语法、语义作用相当的语缀,如赣方言的“—子”、“—

崽”、“—基”等等。在赣方言里,凡主观大量一律不用这类后缀。凡主观小量一律得加这类后缀。例如,笔

者所讲的丰城话,主观小量加“基”。比较:

(44a)三'日(主观大量)

(44b)'三日基(主观小量)

(45a)五'斤也似(主观大量)

(45b)'五斤基(主观小量)

(46a)七八'块钱(主观大量)

(46b)'七八块基钱(主观小量)

3.1副词“就”、“才”、“都”跟主观量的关系比较复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引入语义指向的

概念。

从语法上说,副词都是修饰谓词性成分的。但在语义上,副词可能指向谓词性成分,也可能指向名词性成

分。以下例(47─

4

9)和(50─

5

2)分别表明这两种情况:

(4)

(4

7)敌人彻底失败了。

(4

8)我们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4

9)我就不去!看你把我怎么样。

(50)大家都来了。

(5

1)你都看了哪些书啊?

(5

2)他只关心自已的事儿。

副词在语义上指向名词性成分时,可能是指向其前边的名词性成分,如

(50)中的“都”指向“大家”。也我们把前一种情况称为前指,后一种情况称为后指。例(50─

5

2)的前指、后指都是关于范围的。

3.2.副词“就”、“才”、“都”在语义上的共同特点是既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在形式上,用于前指

时,句重音在副词之前;用于后指时,句重音在副词之后(“就”本身也可重读以表示后指)。下面就用前指

、后指、客观量和主观量等语义概念对“就”、“才”、“都”的用法作具体的分析。

3.3.“就”不管用于前指还是后指,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用于前指的例子,如:

(5

3)'三本就够了。

(5

4)'六岁就上学了。

(5

5)有'两个人就能把它抬起来。

用于后指的例子,如:

(5

6)'就剩这三本了。

(5

7)就写了'五页。

(5

8)就'五瓶儿。

马真先生认为,“如果‘就’前的成分是重音所在,而‘就’之后(包括‘就’在内)无重音,那一定是

言多。”

(5)例子是:

'他们就十个人。

这个例子中的“十个人”确实是言多,但照我们看来并不是主观大量,因为它没有句重音。再分析一些相

似的例子:

(5

9)他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

(60)'两个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6

1)'五岁的孩子就能认两百多字。

这三例“就”的前后都有数量词,但重音都在“就”之前,也就是说,“就”在这几例中是前指的,前指

的“就”的作用只是表示其前边的数量词是主观小量,至少它后边的数量词言多,那是由于前后对比而显示出

来的,不是“就”直接确定的。“'他们就十个人”中,带重音的成分不是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按我们的

定义就不是主观量。但是,跟

(5

9)比较,其中所隐含的广义的“小量”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3.4.“才”用于前指时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例如:

(6

2)'三小时才做完。

(6

3)到'四十岁才结婚。

(6

4)给了'两百块钱才把他打发走。

用于后指时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例如:

(6

5)才'三小时。

(6

6)才'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6

7)才写了'五页。

后指的“才”和后指的“就”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意义上有没有区别呢?马真先生认为,“才”表

示在说话人看来太少了,“就”表示在说话人看来并不多。例子是:

你这次考试怎么才三分?

我也就四分,考得并不理想。

(6)

这种意义上的区别也许存在,可是难以验证,例

(6

6)“才'四十岁,……”就很难说是在说话人看来太少

了。

后指的“才”和前指的“就”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可以配合使用,这时有冗余的语义信息。可省去

“才”:

(6

8)才'四十岁就白了头发。

(6

9)才写了'五页他就不写了。

和“就”一样,“才”的前后也可以同时出现数量词。这时,仍需要用前指、后指的概念来分析“才”的

语义作用。例如:

(70a)'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

(70b)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

这两句的基本意思相同。但(70a)的用意在于强调“十个人”是主观大量,“五瓶汽水”是客观量,仅仅

因为跟“十个人”对比才显得少。(70b)的用意在于强调“五瓶汽水”是主观小量,“十个人”是客观量,仅

仅因为跟“五瓶汽水”对比才显得多。总之,前指的“才”帮助表示主观大量,后指的“才”帮助表示主观小

量;不带句重音的是客观量,在同一句子里,跟主观大量对比显得少,跟主观小量对比就显得多。这一点在下

边的句子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71a)他们'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们'两个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71b)他们十个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们十个人都喝了'二十瓶汽水了。

3.5.“都”用于后指时帮助表示主观大量,例如:

(7

2)都'五遍了。

(7

3)他都买了'十几件了。

(7

4)我都'三四天没好好休息了。

后指的“都”与前指的“才”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它们在形式上的区别比较清楚,不仅重音分布不

同,更重要的是,“都”后边可以不出现谓词

(7)(如例

(7

2)),“才”后边一定要出现谓词。

3.6.“都”用于前指时,情况比较复杂。首先,“都”前边的主观量有时可带虚词“连”。如

(7

5)、

(7

6)

。有时不能带“连”,如

(7

7)、

(7

8):

(7

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

6)这间屋子'三个人都住不下。

(7

7)人家'六岁都上学了(你七岁还没上学)。

(7

8)做这么多题,'三小时都不够!

“连”的使用问题需要专门讨论。

(8)

其次,“都”前边的主观量可以是主观大量,如

(7

8),也可以是主观小量,如(75─

7

7)。下面着重讨论这

个问题。

3.7.前指“都”表示一种比例关系:“都”前边的含数量词的体词性短语表示某种数量,“都”后边的谓

词表示现实世界中的某种事件。如果数量越大,事件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则数量与事件成正比例关系;如果数

量越大,事件实现可能性越小,则数量与事件成反比例关系。在含前指的“都”的句子里,如果存在正比例关

系,则“都”前的是主观小量;如果存在反比例关系,则“都”前的是主观大量。下面具体地分析一些例子。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两百斤都挑不起。

在现实世界中,担子的重量与“挑得起”(或“能挑”)成反比,所以(3a)中的“一百斤”是主观大量,

与“挑不起”(或“不能挑”)成正比,所以(3b)中的“两百斤”是主观小量。

(7

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

9)他'半斤酒都喝得了。

酒的数量与“喝不了”成正比,所以

(7

5)中的“半斤酒”是主观小量;与“喝得了”成反比。所以

(7

9)中

的“半斤酒”是主观大量。

需要指出的是,“都”前的是主观大量还是主观小量,跟谓语是肯定式还是否定式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

(80)他挑'一百斤都不觉得累。

(8

1)他挑'两百斤都累了。

(8

2)他'半斤酒都不会醉。

(8

3)他'半斤酒都会醉。

(80)、

(8

2)的谓语是否定式。但“都”前是主观大量,

(8

1)、

(8

3)的谓语是肯定式,但“都”前是主观

小量。按我们的分析,担子的重量与“不觉得累”成反比,与“累”成正比,所以

(80)的“一百斤”是主观大”是主观大量,

(8

3)的“半斤酒”是主观小量。

(8

4)'三小时都够了(哪还用得了一整天)!

(8

5)'三小时都不够(更甭说一小时了)!

时间的量与“够”成正比,与“不够”成反比,所以

(8

4)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小量,

(8

5)中的“三小时

”是主观大量。

(8

6)'三小时都有了!

(8

7)'三小时都没有!

时间的量与“有”成反比(时间越长,实现“有”这个时间的可能性就越小),与“没有”成正比,所以

(8

6)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大量,

(8

7)中的“三小时”是主观小量。类似的有:

(8

8)'一万字都有了!

(8

9)'一万字都没有!

字数与“有”成反比,与“没有”成正比。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动词“够”与“有”的语义差别。

(7

7)人家'六岁都上学了。

(90)你'七岁都还没上学。

年龄的量与“上学了”成正比,所以

(7

7)的“六岁”是主观小量;与“还没上学”成反比,所以

(90)的“

七岁”是主观大量。

(9

1)人家'十六岁都还在上学(你十五岁就不想上学了?)

(9

2)人家'十六岁都没上学了。(你十七岁还在上学。)的“十六岁”是主观小量。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都”用于前指时,主观量的判别主要取决于现实世界的有

关知识即数量与事件的比例关系。在用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时,必须预先把这些知识“告诉”计算机。但是,

谓语的简单形式(如“喝”、“醉”、“挑”、“累”、“够”、“有”、“上学”)与复杂形式(加“喝得

了”、“不会醉”、“不觉得累”、“不够”、“没有 ”,“还在上学”、“没上学”、“没上学了”)之

间的关系是可以用规则性的知识来表达的。

总之,副词“就”、“才”、“都”所表示的主观量意义如下所示:

前指 后指

就 主观小量 主观小量

才 主观大量 主观小量

都┌正比:主观小量

└反比:主观大量 主观大量

附注:

(1)“都开始了”有歧义,重读“都”时表示总括,重读“开始”时表示主观评价。这里用的是后一种意

思。

(2)至于句重音具体落在数词、量词还是句词上,我们没有研究,暂时一律把重音标在数词之前。

(3)“整整”是专用于修饰数量词的副词,关于副词修饰数量词这一语法功能的讨论,可参看马真《修饰

数量词的副词》,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1期。

(4)“我就不去!”里的“就”管着整个主谓结构,可以认为主谓结构也是谓词性的。

(5)

(6)同

(3)。

(7)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

(8)“连”的使用可能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谓词的性质,例如可以说“连六岁都有了”,不能说

“连六岁都上学了”;第二,主观量的语法形式中是否以名词为中心,如可以说“连六岁的人都上学了”;第

三,谓语的肯定与否定,否定句里用“连”比较多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千佛山
种绿豆
文竹
游东营天鹅湖
游玉黛湖
小猫和蛇
给爸爸的一封信
我喜欢
我和小鱼和小鸟
我帮妈妈做家务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角落里的花
妈妈的爱
我的成长故事
游原山
住房申请书
家庭困难补助金申请书
住房救助申请书范文
工作换岗申请书
房地产开发备案申请书
转学申请书
诉讼保全申请书空白模板
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
撤诉申请书
社团先进个人申请书
复议申请书
应聘申请表格的写法
主管护师晋升申请
公示催告申请书
2011年国家助学金申请
圆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剪强度计算方法比较
浅议地测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的作用
地形测量的新方法刍议
分析热电厂汽轮机异常振动故障
玻璃幕墙传热系数实验室测试探讨
杭州市东湖快速路德胜立交桥现浇箱梁模板与支架设计检算
岩土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试验检测沥青混凝土的研究
基于GEOWAY软件的地理国情普查采集方法和流程探讨
保温装饰一体板在建筑外墙中的应用
沥青混凝土检测的试验分析
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研究
译文:成功的施工工程合同谈判
变频器工作原理及抗干分析
18《卖火柴的小女孩》
19《劳动的开端》
11《新的跨越》
10《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
2《林海》
21《负荆请罪》
18《灰椋鸟》
17《少年闰土》
(习作训练)《写板报稿》
(听说训练)《电影票应该这样发》
(习作训练)《写一处景物》
1《桂林山水》
(听说训练)《听广播 说新闻》
16《老师领进门》
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