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31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写作文离不开观察,但观察要讲究方法,要有序,这个序就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然而,是否一开始教师就要把观察方法告诉给学生呢?记得有这么一句名言:“一个差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不妨做一个这样的尝试:在学生初学观察还没有掌握观察方法之时,让其观察一事物,然后写一篇作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经过几次反复,写出的作文会不断完善起来。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前后写的作文为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写作过程,总结出经验,就会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观察的方法。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事物就有条理性,写出的文章内容就丰富,形象就会生动、感人。学生在观察中掌握了方法并运用在实践中,这个掌握观察技能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在运用观察方法进行观察时,要注意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边观察边思考,使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比如,让学生们观察春天的校园,然后写一篇赞美校园的文章。众多的学生会从观察校园的树木、花草入手去观察。而有的小朋友却另辟新径,从观察师生的精神面貌入手,先写同学们洋溢着春意的笑脸,再写校园整洁的环境、天空飘荡的柳絮以及暖和的春风,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从而体现了作者的独到之处。此外,在观察同一事物时,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顺序进行观察。这些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对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极为重要的。
二、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作文的立意来讲,同一素材,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也会得出不同或者相反的立意来。比如,小草这一事物,从它生长的特点看,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风吹雨打,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可以说哪里有水、空气和土,哪里就有小草的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小草顽强生命力的真实写照。所以,人们往往用它来比喻人类所具有顽强品格。另一方面,从小草的生存价值来看,小草危害庄稼的生长,它对人们又是个不利的因素。同样,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往往有这样的内容出现:路旁有被撞倒的自行车,公共场所有未关的水龙头……对这些见惯了的内容,很多小朋友常常是不加思索地把它作为自己学习雷锋、做好事的素材,他们是否还能想出这里边包含着其它什么道理呢?实际上,只要教师稍加的引导,或者只要小朋友多动脑筋,凡事问个为什么,就不难得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立意来:自行车为什么随便摆放,撞倒自行车的人哪里去了?自来水为什么没关?人们为什么对流淌的自来水龙头视而不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多向思维。
三、选材上的创造性培养选材上的创造性体现在所选取的材料新颖、独特,不落俗套等方面。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电视广告:在大雪飘零的严冬,一只鸡蛋掉进了鞋里,一会儿从鞋里钻出一只小鸡来……制作这则广告的人用意很明显,是告诉大家这种鞋很暖和。这则广告至令人们记忆犹新,它所产生的影响不知要比直接道来的做法深远多少倍,因为它一反前人所为而进行了创新。
目前,在作文选材的问题上,有的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创新的问题,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施展,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写学雷锋做好事往往是走路捡到钱包交给警察叔叔,扶老人过马路;写歌颂老师,往往是学生有病,老师看望、补课等等。让人一看上文,就能猜出下文如何如何。有的学校每年进行春游、秋游,游完之后要求学生写作文,你也写,他也写,英雄所见略同,就不免千篇一律了。克服这个毛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角度,在选材上创新,坚持人取我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写出人人胸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新颖、独到之处来,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四、在谋篇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柳青说:初学写作的人,一定要培养独创的精神,从一开始就培养这种精神。面对一种题材,反复地研究,创造出你自己处理这种题材的方法,尽管粗糙,尽管水平低,但这是创作。如果是从别人文章中套来的,可能高明一些,但不是创作。所以在作文技巧上,我们提倡借鉴,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模仿不是不可有,但要讲求实效,要限制,中高年级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什么下水文,优秀文选,尽量在学生作文后阅读。有的教师在作文前习惯读些范文,或着提出很严密的框框,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开拓,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养成踩着别人脚印走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技巧上,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好的办法是放手大胆让学生自己构思,让他们从自己的实践中探索规律,这样在作文中才能形成一套自己所特有的风格。
五、在作文中加强想像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不开想像能力的训练,想像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像。秦牧把想像比作“思想上的野马”,有了它,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实,写文章时就会妙笔生花。有的教师通过作文命题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如低年级的看图编故事,中高年级的想像作文“当我20岁的时候”,“2000年的中国”,“假如我当校长”;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想像体会作者的感受并写下来,如学习《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课,有的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什么都看不见的滋味,然后以“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为题写自己的体会,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伐树
- 打“野鸭”
- 洗碗
- 蜘蛛的自述
- 故乡的河
- 第一次独自睡觉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洗红领巾
- 浪漫的爱琴海之旅
- 走进清洁的明天
- 擦黑板
- 我爱读书
- 江滨公园的早晨
- 一根竹竿
- 我的妹妹
-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欣赏创新途径
- 浅谈区域成人高校加强社区教育指导能力的思考
- 试论技能大赛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改的促进作用
- 试析职技高师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简析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职责任教育探讨
- 简析国家级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 浅谈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路径依赖”与路径调整
- 简论电力企业创先争优活动调研报告
- 试析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问题
- 试论从社会学角度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
-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研究
- 试论现代化实训基地的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培训途径
- 试析学科课程教学中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
- 浅谈职业教育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探究
- 试析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置
- 美航天员:中国的航天事业成就了不起
- 天上的感觉非常好──记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
- 导出神舟完美轨迹──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于志坚素描
- 冲天一飞中华梦圆 我航天英雄相继完成飞天壮举
- 绿色环抱的航天城
- 载人航天的效益
- 大鹏展翅高飞──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钱学森
- 光辉里程碑──科技界专家评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 接力接力,飞天梦想终成真──记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
- 航天事业战绩辉煌“神五”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
- 实现飞天梦想的工具发展史
- 我国载人航天为什么从飞船起步?
- 浩瀚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
- 昨日凌晨一北京市民亲眼看到神舟飞过
- 盘点中国航天事业:成就举世瞩目 与强国有四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