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6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

"

论文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跨文化意识 培养途径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高密度地、多方位地导入跨文化教育,以培养中职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1.新大纲要求所需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多,人们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以便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知识,因此,文化积累比任何时代都丰富和深刻得多。教育部2009年1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对原大纲内容做了修订,修订后的新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见,大纲要求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因此,中职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跨文化教育,通过英语语言这个载体,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英语文化,体验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2.现实交际所需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或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歧义、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大家对这两种现象并不陌生:一是苦读多年英语的学生碰见英美人士,根本没有勇气开口与之攀谈,只有“Yes”到底或“No”到底。二是一见老外便激动地说: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going? /How much money do you earn a month? 他们可能只是想打破见面时的尴尬,殊不知这是一些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对方的隐私,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这种社交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缺少目的语文化知识、缺乏跨文化差异意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是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所需。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帮助学生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途径

那么,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建构中职生应知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技能,从而形成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笔者就此问题,阐述了一些日常教学中的看法。

1.巧妙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文化传输的主渠道。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种课型的文化导入:

(1)词汇教学

(2)听说教学

中职英语教材中每单元的Listening & Speaking 模块,是基于语境的对话形式呈现。在情景对话中,英美人士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风俗民情自然显露出来。因此,在听说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语境:观察什么场合用什么语体;了解说话人的身份;说话者之间交际的深浅与语体的关系等。而学生通过了解对话中的文化语境,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交际氛围和文化氛围,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掌握正确的交际规则。另一方面,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总结归纳出英美人士在口头交际中常涉及话题的语言规律,尤其是与母语观点相差较大的,如:说闲聊、说禁忌、论娱乐、说恭维、说谦辞、说请客、说致谢、说消费等,以便消除听说障碍,使语言更为地道、得体。如A:“You sing very well.”B:“Thank you.”这就是英美人士的恭维观,他们说话三句不离称赞语,听者无须自谦,只须道谢即可。又如见面时聊什么好呢?其实,讨论天气是与英美人交谈的一个合适的话题。学生有了这样的文化差异的认知,便不会出现上述的一些误会了。

(3)阅读教学

中职英语教材中各单元都编有Reading & Writing 以及Life & Culture 板块,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开拓国际视野。这些阅读材料内容涉及到很多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的这一重要理念。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输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如阅读中常出现类似Black Friday(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这样的专有名词或一些典故和习语,如果学生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就会造成困难。又如:“Food and Drink”文中提到的black tea是中国人的“红茶”, 这是由于中国人和英国人着眼点不同,同是茶,我们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 故称“红茶”,而英国人注意到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的,故称“black tea”。了解这样的中西文化差异,学生就不至于把“红茶”说成red tea了。事实上,阅读教学坚持文化信息的导入,坚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能较好地消除阅读理解上的障碍,而且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会肤浅地停留在课文所提供的那点信息,而是向他们开启了一扇了解异国文化的窗。

2.充分利用课外优秀英语教材和读物

仅靠一套中职英语教材来进行跨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程度的差异,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教材以备选用,如《新概念英语》《环球英语教程》《走遍美国》《初级英语听力教程》等,通过对这些原汁原味的教材的学习,学生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才有更深的了解,无形中也加强和培养了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简易的文学作品,如《书虫》。英语专家胡文仲说:文学作品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从中得到对于西方文化有血有肉的了解。读者的感情与书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亲身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完全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在不自觉中汲取了文化营养。可见,阅读优秀英语教材和读物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则可以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更直观地感受并比较中西方文化异同,增强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同时使得英语学习更有趣。如涉及到Holidays话题时,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可以快捷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节日及节日来历、主要活动等,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又如谈到学生喜爱的Music这个话题时,学生可上网下载了解各地著名的音乐,如美国摇滚乐、乡村音乐、非洲音乐、印度音乐等,使自己置身于愉悦的异国文化中。另外,优秀的英文影片同样为学生提供了异国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等丰富翔实的文化信息。

4.积极开办第二课堂

中职院校完全有条件开办英语第二课堂,如组织英语角、开设语言与文化讲座、举办圣诞夜晚会等,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过程中,真实体验异国文化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总之,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只要我们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多渠道、高密度地渗透跨文化教育,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积累,就能为今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编写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6

5.胡文仲.文化与文学——通过文学教文化之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一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难忘的事
快乐的“五一”
春游
一场误会
妈妈笑了
我的小乌龟
周会
一本好书——《我们的大世界》
郊游
月亮
自动铅笔
花中捉迷藏
谦虚
我的铅笔盒
我的弟弟
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法学理论论文(1)
公民个体为本、统一宪政立国(上)法学理论论文(1)
论道德的法律支持及其限度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法理学二十年法学理论论文(1)
论宪政的宗教之维法学理论论文(1)
审判的法治逻辑
也许正在发生
培植法治的自我完善机制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
自然法学新体系引论法学理论论文(1)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继受法律的理性科学化
事物,事实,论证法学理论论文(1)
入出国许可问题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六
《北京亮起来了》综合资料二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三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四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八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葡萄沟》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二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一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三
《北京亮起来了》综合资料一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
《动手做做看》教学建议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五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