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英语专业写作课网络教学模式中的语境构建

试论英语专业写作课网络教学模式中的语境构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试论英语专业写作课网络教学模式中的语境构建

"

论文关键词:语境 语境构建 英语专业写作课 网络

论文摘要: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文化的地位日趋重要,对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要求越来越高。那么这对英语专业的写作课网络教学模式又有什么启示呢?本文就尝试就语境对英语专业写作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影响及如何构建语境作一探讨。

就目前的英语专业写作技能的训练而言,教师还是单纯侧重语言能力训练,要求用词恰当,搭配正确,行文流畅,内容丰富,但是仅达到这些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篇合格的文章了吗? 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进行英文写作,目的是为了和其他国家的读者通过文字交流沟通,因此,忽视或否定写作所应包含的文化因素,就没有达到写作的目的。由此可见,我们写文章之前首先必须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了解读者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写出的文章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习得目标语言的文化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语境将目标语言的文化因素输入给学生。本文就尝试就语境对英语专业写作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影响及如何构建语境作一探讨。

一、语境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的分类

对于语境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伦敦学派首先进行了阐述。伦敦学派认为,人类的语言活动由三个层次构成,即实体(substance,指声音和文字符号)、形式(form,指将文字和声音组成有意义语句的内在结构)和环境(situation,指语言活动本身以外的各种因素)。这就强调了语境对语言活动的解释功能,而语境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波兰人类语言学家Malinowski提出来的。他指出:“语言是行为的方式,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后来,英国语言学家Firth继承和发展了Malinowski的观点,对语境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在言语环境中研究话语的理论和方法。他把上下文(context)的含义加以引申,并提出语境应包括话语、面部表情、手势、身体活动、参与话语活动的人及环境。韩礼德(M.A.Halliday)是继弗斯之后伦敦功能学派又一个在语境研究上作出贡献的人物。韩礼德于1964年提出了“语域”(register)这一术语,认为语体就是由于使用语言的环境、场合、对象各不相同而产生的各种语域变体。Hymes又继承和发展了Malinowski和Firth的观点与理论,将语境的概念归纳为SPEAKING一词。其中,Setting and Scene指话语进行的背景和场景,Participants包括交际参与者,Ends指话语双方交际的目的或结果,Act sequence指信息的形式和内容,Key指传递信息的方式,即话语交际双方所采用的语调、语气等,Instrumentalities是指使用的语言、方言等,Norms指交际双方应遵守的规范,Genres指话语交际的体裁或风格。尽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境进行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彼此是相互联系和互为补充的。

依据裴文的研究,我们以语境的稳定性为依据将语境分为两类:一类是小语境,即对言语行为有直接、显著影响的言辞与非言辞语境;另一类是大语境,即对语言行为有间接、潜在制约作用的社会文化、文体风格与自然地理环境。

二、语境的作用

首先,语境的制约作用。这主要包括主题制约、文化制约、情景制约。主题制约主要是指文章或话语的主题内容对语言交际的进程和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文化制约一般包括整个言语活动所处的文化氛围,如政治的、思想的、风俗习惯的影响。情景制约主要指特定言语场合下的环境制约。

三、语境的构建

基于以上对语境的阐释,我们尝试在英语专业写作课网络教学中通过构建语境来对学生进行目标语言文化的输入。

首先,通过中英语境差异来构建语境。

众所周知,中英两种语言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在语境方面,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更是不容忽视的。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中英文属于不同的语境文化。英语属于低语境语言,其结构紧凑,而汉语属于高语境语言,句子的结构松散。所以说,英语重形和,汉语重意和。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习作并逐步将汉英语境差异输入给学生。

其次,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来构建语境。

在语境构成中,特定的构成因素是可以变化的。有时语境中的语用主体、客观环境或状态等都可以随时发生变化,这样语境构成要素就进行了调整,从而组合成新的语境构成,亦即形成了新的语境。每一个具体语境都是大量的语境的一个具体体现,只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语境进行教学活动远远不够。因而,在教学中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变换语境,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精确性和得体性。根据这一原则,在英语专业的写作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便利条件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或对子形式用目的语自己去解决。这赋予了外语教学以真实交际意义,教学活动富于趣味性,学生间的语意商榷促进了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语言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文化尤其是语境文化对写作的影响尤其深远。教师必须在英语专业写作课网络教学过程中强调文化的重要性,通过构建语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写出容易被目的语国家读者接受的文章。

参考文献: [2]王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振亚.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系统功能语法与外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场误会
周会
我的小乌龟
郊游
快乐的“五一”
谦虚
一本好书——《我们的大世界》
自动铅笔
春游
花中捉迷藏
难忘的事
月亮
妈妈笑了
我的铅笔盒
我的弟弟
培植法治的自我完善机制法学理论论文(1)
论道德的法律支持及其限度法学理论论文(1)
也许正在发生
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
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法学理论论文(1)
继受法律的理性科学化
审判的法治逻辑
自然法学新体系引论法学理论论文(1)
论宪政的宗教之维法学理论论文(1)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公民个体为本、统一宪政立国(上)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法理学二十年法学理论论文(1)
事物,事实,论证法学理论论文(1)
入出国许可问题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十一
《画风》教学设计二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九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感二
《画风》解读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十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八
《画风》情境体验设计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四
《画风》片断赏析一
《北京亮起来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五
《画风》教学设计二十二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