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英语变体之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英语变体之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4

浅谈英语变体之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论文关键词: 中国英语 同心圈理论 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论文摘 要: 本文通过提出英语的三个同心圈理论,分析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性以及中国文化对英语本土化的影响,认为在中国的英语学习是一种承载着中国文化、精华的特殊交际工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中国英语及其广阔前景,让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更加自然。

一、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语言学系教授,著名社会语言学家Braj B.Kachru1985年对于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提出了英语的三个同心圈理论(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English),即英语的世界性传播可以用三个同心圈来表示,它们显示了它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环境中的传播形式,获得模式和功能领域。这三个同心圈是:内圈(the Inner Circle),指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圈(the Outer Circle),指英语不是母语,但是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的国家;扩展圈(the Extending Circle),指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最早提出“中国英语”概念的是葛传槼先生,葛老在1980年《翻译通讯》上的一篇《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中指出:“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就我国而言,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英语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葛老接着举出“翰林院”(Hanlinyuan)、“四书”(Four Books)、“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等作为例子,认为“所有这些英译都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是China English。英语民族的人听到或读到这些名称,一时不懂,但一经解释,不难懂得”。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使用的英语或多或少地受着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对中国英语发展的影响

中国文化主要在两方面影响着英语,使标准英语本土化、中国化:一是物质文化方面,包括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居住方式、生活器皿等;一是精神文化方面,如政治制度、法律形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宗教、文学、艺术等。由于中西方文化在以上两方面的显著差异,使得英语国家的英语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情。中国人在接待外宾、外贸洽谈、对外宣传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使用英语的中国人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中成长生活的,难免在有意无意之间将这种文化渗透到英语中去,进而使英语在中国“本土化”,并得以再生。因此中国英语变体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的英语。这种语言虽然没有书本化,但已经广泛被大众甚至英语母语国家的人接受,在日常生活、交流、翻译教学中都可以看见这种承载着中国文化、具有汉语特点的中国英语变体的痕迹。虽然某些英语表达方式并不符合英语语法,而是以汉语为基础,但这种表达方式已经在英美等国家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在交流中没有任何理解障碍。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的“说法”译成英语,从而使标准英语受汉语的影响不断丰富。

三、英语教学中中国英语存在的必要性

在英语变体多元化的大情境下,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并且随着中国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发展而逐步扩展,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语言教育工作者应有目的地把世界文化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中,以培养学生批评性语言文化意识和博大宽阔的胸怀和视野。自20世纪80年代受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语用学等研究成果的影响,外语教育界普遍认同了目的与文化输入与教学在外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并重视目的语文化在外语教学各个环节的渗透。令人遗憾的是最为开展有效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基本元素之一的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却被忽略和冲击,从而出现了我们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母语失语症”,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能力差强人意,在翻译课上碰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大半也是在母语及其文化方面。因此,我们应当消除英美文化在教学中占绝对统治地位,并避免使学生简单片面地以为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即为标准英语和英美文化就是英语文化全部的现象,祛除母语文化失忆症,必须以更为宽广的全球化的视角来思考英语文化和语言。同时,大学英语教育也应随着中国英语的发展而延伸和扩展。作为一门语言,英语当然应有其固定的语音、语法、词汇系统,但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更应该以公共交流为原则,面对大量学生的“哑巴英语”更应该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变体特别是中国英语,以及各种英语文化,让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更加自信与自然。

参考文献:

[1]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

[2]顾曰国.变化中的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现代汉语,1995.

[4]Loreto,Todd & Ian Hankock.宋文伟等译.International English Usage.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迟到的体验
原来是妈妈呀
游香港海洋公园
采访
那时候,我泪流满面
编织
误解
追逐梦想
新年历险记
体育大会比赛归来
“假扁球”的烦恼
蚂蚁的启示
有趣的“东拉西扯”
人美是什么?
难忘的儿童节
谈论高等教育质量公平及实现
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思考
关于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招聘工作浅析
试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对教育公平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试析医高专校院(企)文化对接建设思考与实践
浅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浅析民办大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析实用主义价值观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探析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浅谈新形势下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探析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探索和体会
试论地方普通高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性别不公平的外部因素分析
《自己去吧》教学实录
正确理解父母的爱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我会成为那只海鸥
给学生创造“激情、对话、展示”的空间──《自己去吧》教学课堂实录及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杂谈
蓝天和矮墙
《自己去吧》课堂实录
勇敢飞翔──改编自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自己去吧》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评析
鸭子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自己去吧》教学案例与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自己去成长 自己去成功(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