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外语教学中对学生外语素质的培养

关于外语教学中对学生外语素质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关于外语教学中对学生外语素质的培养

"

论文摘要:外语教学不能仅仅以应对外语考试为目的,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外语教学同样应重视对学生素质的教育,而外语素质教育应将重点放在外语素质的培养上。包括:训练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灵活的交际能力,敏锐的文化意识及积极的创新精神。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 外语素质 外语交际能力 文化意识

外语教学的目的通常都被人们误以为是应对外语考试。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似乎都这么认识,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考试只是一种促进外语学习和测量外语水平的手段,把手段当作目的,无疑是本末倒置的价值观。我们目前教育中出现的高分低能、书呆子、哑巴英语等现象皆与这种错误认识有关。因此,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把外语教学的目的牢牢地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才是科学、正确的选择。那么,什么是外语素质呢?怎样才算是具备了外语素质呢?本文就外语素质的几个重要方面试作论述。素质,顾名思义应该是指人们通过学习、训练、培养等方式,将人类共有的知识或客观存在的事实转化成个人的认识或技能的一种结果。外语素质当然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外语,掌握外语并能恰当地运用它的能力。

一、扎实的语言基础

从广义来说,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组成。形式反映意义,意义通过形式得以体现,二者的关系构成语音系统。语音系统又由语义系统、语法系统和语音系统等分支系统组成,各分支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其中语义系统是核心,它通过语法系统以语言系统中的语音形式得到体现。整个语言系统离不开语言规则,即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因此,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复杂的系统网络。学习一门外语,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将不可避免地要认识该语言内部的系统结构——语言规则,以及系统网络内各分支系统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学习并掌握构成该语言的各项基本要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即使是最不注重语言形式教学的交际法外语教学,在引导学生实现外语的交际功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授着外语的基本构成和规则。因此,精通外语的系统结构,掌握外语的语言规则,是具备外语素质的标志之一。

二、灵活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通常是指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在语言学界,交际能力则是指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众多的语言学家在经过多年的学术探讨后,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人们普遍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如下四种能力:

1.语言能力。这是指一个正常人在大脑里内化语言规则所形成的能力。

2.社会语言能力。这是指操本族语的人掌握了根据情况运用语言的规范,说话看人、地、时,合乎分寸的能力。

3.话语能力。这是指使用口语和书面语时,语言连贯,合乎逻辑的能力。

4.交际策略。这是指根据情况应变的能力。如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转换等能力。

语言是一个能产性的系统。语言的能产牲(或称创造性)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可利用有限的语言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学习和使用外语,就是要充分利用语言的这一特点,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实现外语的使用价值,因此,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有限的外语,正确地、得体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应是具备良好外语素质的又一标志。"

三、敏锐的文化意识

熟悉了外语的系统规则,并能用所学的词句进行日常交流,这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上的外语素质。偶尔,我们在说母语的环境中,会听到这样一类评论:“这是个文化人,’,或“这人没文化”。这里的‘有没有文化’,多半是指一个人是否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获得较多的知识。~个人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及其学问的深浅,往往通过其言语表现出来。这实际上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个人身上的一种体现。

以现代社会语言学家M.A.K.H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派就明确指出,语言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或社会动物,都出生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中,而且从出生之日起就和社会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一套行动准则和模式。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出生后都受到社会的影响,语言是社会人形成的重要渠道,人们通过语言对社会进行类型化,并认识世界。语言又是社会化的结果,不同的社会类型和文化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语言。Halliday所阐述的语言发展过程主要是指母语习得过程,外语学习亦是同理。从我们开始学习外语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接触一种异族文化,认识一个全新的世界。因此,要想成为一个说外语的“文化人”,仅仅掌握了外语的基本规则,可以说出语法正确的句子,这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个宽广的文化背景和敏锐的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认识该语言的实质,理解它的内涵,并娴熟地使用它。

四、积极的创新精神

具备良好的外语素质的最后一个重要标志,应与外语的深层价值——思维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对外语的学习,外语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应该有所提高。在外语学习中,创新能力主要反映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学习方法层面,即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地去探寻语言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创造最佳的学习途径;二是学习效果层面,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同的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就相当于增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拓宽原有的思维方式。反过来,新的思维方式又能够促进外语学习更上一层楼,并帮助外语学习者在其他的专业领域开拓创新,取得较好的成绩。

以上四个方面的外语素质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归纳的。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外语素质往往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具体方式表现出来。无论是哪一种具体表现,都少不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它们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构成外语素质的重要支柱。其中,外语交际能力最为关键,因为这是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但在交际过程中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会影响交际,因而文化能力或文化意识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外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赶花》有感
观电影《开国大典》有感
感恩的心-读<<双麂战狼>>有感
节约水资源,从我做起
读《漂亮鱼》有感
读《鲁宾逊漂流记》后感
精彩的演出
珍惜时间——读《匆匆》有感
爱,是生命的力量
读《瞧,这群俏丫头》有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畅谈荣辱观
读书收获
理论·实践·创新: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三维审视
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论
试析创新思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浅谈大学生学困群体的过程教育与顺向转化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理念的重构
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学习借签西方经济学理论要有科学态度
试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对“90后”大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原著教学问题分析
浅谈高职教材管理思考与建议
试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改尝试与效果评价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细读体悟演读见悟——新课标教材第一册《自己去吧》教学设计,教案
从现在开始
清澈的湖水
称赞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阅读教学设计
假如
日记两则
蓝色的树叶
北京
父亲和鸟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 看看画画写写编编——谈第一册练习5“学习字词句”的网络教学
浅水洼里的小鱼
我是什么
我们成功了
纸船和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