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的物流与经济区的发展

中国的物流与经济区的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2

中国的物流与经济区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中国 实行“三沿 发展 战略”广三沿”是指“沿海”地区。“沿江”即沿长江地区和“沿边”即沿国境地区),通过扩大沿江和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来振兴内陆 经济 。其发展模式是把发展机制向内陆地区进行传播,具有传送纽带作用的长江机能被称为“T字型战略”,加上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则被称为“π字型战略”。

提出这些战略的背景是① 政治 上的要求: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实行的优惠政策而造成的沿海同内陆地区间差距表示不满,在政治上需加以解决;②经济政策方面的要求:虽然沿海地区形成了以消费品 工业 为核心的出口型增长机制,然而尚不能充分 影响 内陆地区和生产资料工业。因此在下一个阶段,必须强化生产资料工业(第二次进口替代),要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在这个意义上,象征“T字型战略”的龙头被指定为上海(及其浦东开发区)。上海虽然地处沿海地区但并非是早期对外开放的城市。另外,国有 企业 的比重很大,其经济效率低下,使八十年代的上海深受低增长之苦。事实上承认了作为经济特区的浦东开发,在引人外资的同时强化国有企业正适应了上述②的要求;把上海的发展作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先导正是适应了上述①的要求。

但是,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战略并不是在充分 研究 其有效性之后提出来的。战略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各经济区间的相互关系是否有充分的发展。但是,在现实中,经过了30年以上僵化的计划经济时期,各经济区被严重地条块分割。例如在物流领域中就很典型,其一是国内贸易局、 交通 部。铁道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中央政府系统的的“条条”(纵向)分割;其二是各地方政府的“块块”(横向)分割。这样,就不会存在跨越“条条块块”的物流网。虽然被称为经济区,实际上是被严重地制约了。即使是 “三沿发展战略”发挥其效果的前提条件也不够充分。换句话说,从物流的现状可以看出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和 问题 。本小论就是以上述问题作为出发点,通过把握物流及经济区的现状和问题来展望两者今后发展的趋势。

一、中国的物流发展与经济区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完善其生产基础设施是最重要的课题。其中狭义的物流基础设施,即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能使新的资源开发及已有资源有效的分配成为可能,通过原材料供给范围的扩大、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直接或间接与交通运输有关的工业的发展等促进经济发展。另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具有扩大 社会 分工范围的效果,以这种社会分工为基础形成了经济区。

在这里,作为后面论述前提的经济区的定义如下:

①至少拥有一个经济中心(城市);

②围绕着经济中心而形成的稳定的经济关系;

③拥有从事某一种产品或专门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与下属经济区域之间具有分工或合作关系;

④与同层次其他经济区域直至上层次的经济区域有着比较密切的经济关系。

经济区的实际规模,是由满足上述条件的具体情况而决定的,但是一般来说,专业分工关系及交通运输条件越发达的区域其规模越大。另外,要形成具备上述条件的经济区,其所属的国民经济应该要达到开发经济学中所讲的“起飞”阶段。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起飞”以前的传统社会中, 科学 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关系不明确、商品交换不发达,进而不存在稳定的区域间的专业分工关系。而“起飞”阶段则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 工业兴起并且成为经济的主导部门,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达到较高的水平,铁路。海运事业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商品贸易及区域间专业分工的范围日渐扩大。另外,随着大规模制造业的加速发展、产业和人口的集中,这也是大城市的产生时期。这些现象标志着经济区的形成。中国已经达到了这个阶段。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是怎样变化的呢?这先要看“货运密度”的变化。这则是由“货物发送量除以社会生产总额”的“吨/亿元”来表示的。

在考虑物流与经济区的关系时不能忽视的另外一点是有必要探讨运输成本对于经济区内及经济区间的物流形态的影响。运输成本与单位的运输可能量成反比,而与运输距离成正比。如果商品和运输距离不变,单位运输量公里的成本按运输方式来分:水运最便宜,其次应该是铁路和公路。但是,决定运输费用的不仅是运输方式,运输成本中不仅含有运输费用还含有装卸货物所需的成本(终端成本),所以采用何种运输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还有,除上述成本的因素之外,被运输商品的物理特性(容积、重量。强度等)以及单位容积重量的价格也对运输方式的选择产生很大影响,并且决定经济区内外的运输结构、物流结构。

二、中国的货运状况与经济区

下面,探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物流和经济区以及两者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问题。把着眼点放在改革开放时期是因为自改革开放起,跨地区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等)才开始正式地自由流动,伴随着这种流动,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区开始进人再形成过程。

首先,看物流发生的变化。

(3)跨地区的物流也有增加。这可以表示铁路运输到省外、地区外的运输量变化。

根据 研究 分析 各省间的物流量的变化,流出、流人均高出全国的平均增长水平的有山东、广东和四川等。其中,与广东有着很高运输增长率的流人地、流出地的范围波及全国,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与运输距离长短无关的物流量大大增长。其背景可以推测为:对外开放先行的广东作为委托加工贸易的基地,原材料从全国汇集于此,广东生产的商品运输到全国各地。

如此的物流变化对 经济 区有着什么样的 影响 呢?

(1)以能源、原材料的物品数量平衡为基础,以大规模的 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为轴心,区域内自给自足体系为特征的“计划经济 时代 型”经济区转向以各区域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与其他区域的分工关系、物流状况为轴心的较为现实的“市场经济型”经济区。

(2)但是,如此出现的经济区间的专业分工关系还不够发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实际研究表明,各地区争先恐后对相同的行业进行投资,使得产业结构雷同。

(3)各经济区均加强了吸引外资的势头。吸引外资的比重与经济 发展 有很强的正比关系。达到高增长的地区是吸引外资成功的区域,也是外资所要求的物流基础设施完备的地区。学到了这个事实的各地方(政府)为了完备吸引外资的条件,大力开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今后,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备,将促进经济区内部的市场统一和经济区间的分工关系的完善。

三、 中国 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区

在考察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区的时候,不可忽视对外开放对其产生的影响。具体从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来看。例如以初期的典范——珠江三角洲为例,80年代,以与香港委托加工贸易为基础,诞生了许多 工业 团地,工业的集中又进一步吸引了外资,由此形成了循环。以公路为主要纽带,与香港以及其他地区相连是工业团地的一大特点。国内外投资者在这些公路沿线的投资,这也是在“点线开发 理论 ”下的经济区逐渐形成的过程。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又出现了更新的经济区。比如,在上海到南京的主干道路沿线上,昆山、苏州、无锡、常州等新兴工业城市逐步发展起来,其经济影响的范围远远超过了珠江三角洲。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在各自原有的国内产业分工及市场占有之外,外国直接投资也瞄准国内市场,所以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筹措和产品销售这两个环节均扩大了国内市场。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圈的另一特点是在上述经济圈下又涌现了一些“小经济区”。仅各地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量就分别已达到32个和53个(截止至1997年)。除了“泡沫因素”外,各开发区的优势在于可灵活运用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附近大工业城市的产业基础设施、研究开发基础设施(包括信息、人才)。即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将使产业地域扩大。吸引外资地域扩大。作为此种意义上的小经济圈,包括上述的上海一南京的各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北京一天津的北京经济开发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通过以上的实际考察, 目前 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出口导向型还是国内市场导向型的外国直接投资均形成了以投资区域为中心的新型经济区。近年来,外国投资的重点从出口导向型逐步转向了国内市场导向型,国内市场导向型以在当地购买原材料。当地销售为目的。预计通过这些外资可起到加强投资地与国内其他地区之间相互依存的作用。在内陆地区的投资状况也是如此。因外资的投资动机是瞄准国内市场,所以有必要将内地的资源。市场向外资开放,由此国内各地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将得到加强。

四、今后的研究课题

本小论最后将要讨论的是今后的研究课题。遗留的第一个课题是,在不同类型的地区内进行案例研究。中国各个经济区间的差距很大。积累和分析案例研究成果后,我们才开始构筑物流与经济区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

第二个课题是研究投向物流的外国资本所起的作用。虽然外资在物流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但随着该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外资的流人将会增加。同时,伴随外资引进,作为物流的 现代 化指标的“门到门运输”。“复合连贯运输”、“配送”等概念、物流系统将被广泛采用,今后,外资在技术、技能等领域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尤其注目的是近年来,外资在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增加。

第三个课题是对商业部门进行分析。虽然,这次分析的视角只限定在交通运输部门,但是,在中国,商业部门承担了物流的一大部分,所以最近商业部门进行的体制改革将会对物流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分析地区内、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后,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经济区的形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家乡
救救小河
不幸的小燕子
不平凡的鹿
我的小伙伴
家乡的红蒜
过年
让我快乐的和谐新集体
最简易的马戏表演
我学打字
三叶草
家乡的“金娃娃”
萝卜青菜,各有所长
打乒乓
家也需要谦让
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浅谈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性
论“综合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建设”的实用性
以培训为载体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
浅谈县级医院病案档案管理现状与改进措施
浅谈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煤炭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之我见
浅谈社保档案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做好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武警部队档案文化建设研究
关于公安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倾听与表达”能力培养中的困难与应对策略
对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看法
公共管理视角下档案管理问题探讨
ī、u、ü牛好教案教学设计
ī、u、ü可好了教案教学设计
i u ü精彩
苏教版一年级上策《i u ü》教学设计
i、u、ü羊好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鼓励自主尝试引导合作探究
苏教版《i u ü》教案之二
欣赏图片,感悟文本
梨园奇葩——高甲戏
Ī u ü精彩教案教学设计1
i u ü –特好教案教学设计
《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
i u ü –贵重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2 i u ü y w》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i u ü特好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