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19
西方音乐的内在精神
西方音乐的内在精神 西方音乐的内在精神
对于西方音乐文化的写作,无论运用怎样不同的角度和手法,都不可能避开对西方音乐史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重点介绍,因为西方音乐在这两个时期已经高度发展与繁荣,不仅乐谱资料和乐器种类极为丰富,各种音乐形式亦发展到一个高峰,目前我们所深入研究的作曲家和作品绝大多数来自于这两个时期,因此,对于这些书籍关于这两个时期的论述进行对比,也变得十分必要。
首先来看叶松荣的《论稿》,作者对于每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所启用的标题都呈现出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而章节下面的小标题体现了该书主观性的特点,如描述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的美学思想与音乐创作”、“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独特性及评价”,浪漫主义时期的“舒伯特音乐创作的独创性”、“肖邦音乐创作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等。在论述方法上,作者叙述的方式却突破了传统的史书,较为自由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且评述性很强。对于作曲家、流派的评价分析也十分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比如在谈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情感内容独特性时,作者将该曲与席勒的《欢乐颂》一诗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进行审视,使这一段的论述渗透着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刻文化内涵。
蔡良玉的《西方音乐文化》关于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篇幅占据了此书的绝大部分,但是作者并没有把贝多芬归到任何一个时代,而是将其单独作为一个章节来谈,这是对于贝多芬作为这两个时期承上启下者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重视。在所呈现的史料上,尤其在论述作曲家生平方面,由于提供了许多在普及书目中少见的新材料,使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论述方面,作者尽管仍是以客观叙述为主,但仍不乏其主观评述性。作者在后记中提到“年轻的音乐家都不应该是‘文化盲’,”因此他在写作时更加注重文化历史背景和音乐观念的发展变化的论述。
陈小兵的《西方音乐的轨迹》是作者把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整理成集而出版的书,既然是论文,一定有作者的偏好,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据作者“希望让音乐史研究超越对史料的客观介绍,尝试置身于历史的情境中来对西方音乐进行主观的认识,在文化观念与音乐史之间寻求某种时空的联系”的目的,全书并没有按照历史时期进行章节的安排,而是根据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将其分成四编,每编设置一个主题。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主要被安排在第三编“体悟西方音乐意味”进行论述,这一编包含了“难觅莫扎特之魂”、“马勒的《千人交响曲》”等论文。在论述方面,作者在掌握丰富的史料的同时,从更宽的视野进行了主观评述,洞悉西方音乐的精微。
综合来看,以上几本着述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以中国人的视野研究西方音乐已经不是一个新的立场和角度,然而从研究深度层面上来讲,仍需加强。希望中国音乐界出版更多具有学术价值的专着译着,这对于提高我国音乐界的理论水平将大有裨益。最后,笔者借叶松荣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中国人研究外国的音乐艺术并非不可为,但要想使学术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必须对中西方文化史,音乐史、美学、文学、哲学艺术等做全面系统的把握,才能使研究有一个较为稳固的根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令我愧疚的一件事
- 我希望有一天......
- 妈妈为我织毛衣
- 那年,我8岁
- 打蟑螂
- 爷爷家的八哥
-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 小鸡洗澡
- 妈妈笑了
- 我最敬爱的人
- 蜘蛛、蚕、老桑树
- 保护我们的心灵之窗——眼睛
- 一场纷争
- 逝灭的旅途
- 令我敬佩的“万事通”
- 浅谈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1)论文
- 山东省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1)论文
- 国际贸易保护环境与我国的贸易政策分析(1)论文
- 论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及中国的出路(1)论文
- 探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1)论文
- 利用外资环境下发展民族工业的对策探讨(1)论文
- 关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环境及发展趋势(1)论文
- 浅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论文
-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论文
- 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1)论文
- 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应对环境标志制度的对策(1)论文
- 对贸易环境措施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反思(1)论文
- 探索如何构建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保护性(1)论文
- 美日欧环境贸易壁垒比较分析(1)论文
- 小议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若干问题(1)论文
-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教学案例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教学案例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惊弓之鸟》教学案例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