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9
关于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浅析
"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现状 解决方法
论文摘要:在信息、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英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英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需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努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形势的发展,英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英语教学改革引起重视、教学设施得到改善、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逐年提高。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英语教学多年来也存在一些老问题,正如李岚清同志指出的那样:“很多学生经过8年或12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就是多年的学习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问题出在哪?该如何解决?
一、影响和阻碍英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备陈旧。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的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课堂气氛沉闷,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的机会很少。这对于身处知识时代、信息时代,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来说,早就失去了吸引力。近年来各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骤然增多,班容量不断扩大,而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条件却很难跟上。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又缺少有效的辅助设施,教师很难开展全班性的操练活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2.教学重心不明确,“教”“学”“用”脱节。
英语应试教育在各校中占主要地位,上小学、初中时老师上课讲授基本语音、语法和一定量的词汇知识,过分强调规则,死记硬背;大搞应试技巧,应付各种升学考试和会考,这样在老师的指挥棒下学习,成绩唯有真正的提高。这就导致学生学习不全面,基础知识不扎实,到了高中高考就是最终目标,着重训练高考模式,一切向高考看齐,题海战术。由此看来,英语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不存在任何衔接,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缺乏深入和联系,在学习方法上已经误入歧途,更不存在学习的科学性,根深蒂固的传统模式无从更新。
3.英语语言训练活动与实际运用相差很大。
英语的学习是对一门语言的学习,语言很自然地就体现在“说”上,如果不会开口讲,又怎么说你学会了?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能运用英语这一工具,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可现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语言训练多停留在语言形式上的操练,语言交流没有,所谓的“交际活动”限于明知故问的层次,达不到语言交际的高度。换了地方,换了环境,就张不开口,无所适从,更不要说在工作中使用了。这就是学用脱节,“学的没用”、“用的没学”,暴露出课堂教学内容传统、陈旧、自闭,没把外面日新月异的变化、快节奏的工作环境随时与教学密切联系在一起,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查询现实环境的需求,让语言的运用落实到实际中去。
二、解决方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影响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本着对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解决问题应从以下入手:
1.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英语教学的教学现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发达国家的语言教学,已普遍采用先进教学手段,不仅采用幻灯片、录音机、录像机等来辅助教学,还采用电脑教学、电脑考试等手段。通过这些现代教学设备,全面丰富老师和学生的思维、视野,充分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授课质量,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好的教学平台,教师就马上调整教学方案,把整个教学思想彻底转变。即教学内容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学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篇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应用。
2.实现“教”“学”“用”密切结合。
我们必须认识到,“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随着国际间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同时对英语人才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教学实际,注重英语应用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智能、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和钻研精神的培养。通过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听”、“说”、“读”、“写”英语的条件、氛围和环境,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潜能,使学生讲起英语来能脱口而出、沟通轻松自如、阅读没有障碍,写作得心应手。教学要把握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教、学与用的关系。
3.把英语语言的训练提升到使用高度。
语言的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内容包括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等,把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来。其目标是通过英语的语言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在以课本教程为基础的同时再把学生带到现实社会工作环境去体验生活,真真切切去感受语言的运用,产生强烈的交际愿望和机会,使语言的学习运用有实际内容和实际意义。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要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能用英语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神奇的自行车
- 阳台趣事
- 生动的一课
- 竟选班干部
- 糖葫芦
- 摘瓜记
- 我爱折纸
- 奶奶来我家
- 恬恬
- 我和高尔基比童年
- 多变的我——“O”
- 我爱爬山虎
- 春之季
- 春天来了吗
- “超级变变变”
- 试析社区共同学习
- 关于高职院校形势政策若干教学问题探讨
- 试论高职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中的分组交流艺术
- 简论中国当代设计职业教育和WSR系统方法
- 关于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职业技能鉴定改革与实践
- 简析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试论西藏高等院校学生管理
- 试析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反思
- 试论高职专项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的管理与运营模式探析
- 关于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偏差原因分析
- 对于民办高职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原因及策略
- 关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在教学中的取舍
-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理念改革与施行的基本策略
- 简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职业教育改革
-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 《静夜》案例分析
- 音乐在朗读教学中的尝试──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 《郭沫若诗两首》学法指导
- 郭沫若母亲的“诗教”
- 美好的形象来自于想象,崇高的境界来自于形象──《天上的街市》赏析
-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 创设文本情境,授之以渔场──对《天上的街市》一诗的情境设置
- 《郭沫若诗两首》课标解读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简析
- 划开暗夜的理想之光
- 清朗隽美的夜歌──读《天上的街市》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导读
- 《郭沫若诗两首》典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