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4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
摘 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英语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能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开展小组活动,能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景;营造积极氛围,能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加强师生交往,能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习方式 自主 合作 探究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展开。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窒息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因此,教师必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合乎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努力帮助学生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1 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常有这样几种方式:
1.1 歌曲、游戏激趣
轻松愉快的歌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教学中,适时引进歌曲,以歌促学,以歌带学,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学生带入英语的天地,让学生在歌声中学习,在歌声中交流,在歌声中吸收知识。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完26个字母后学唱《The ABC Song》,在学习日常用语时引进歌曲《How are you?》,在学数字时学唱《The Number Song》,在学颜色时引进歌曲《The Colour Song》等等。
游戏可自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并有利于初学者扩大词汇量、增长知识。对于英语中的对话,以游戏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活泼、真实的环境,以此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思维。如在教学购物的对话时,可让学生把教室设计成超市模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角色可担,或为售货员,或为顾客。在自然的环境下,每一位学生都能投入,都有收获,使他们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树立他们学英语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反作用于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效果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是学习兴趣的源泉。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他们期望自己的才能得到展示,同时渴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尤其是教师的激励和赞扬是他们实现持续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有效保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随时捕捉学生身上每一个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欢乐,帮助学生形成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直观教学激趣
利用直观教学把理论、书本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又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易于巩固。
在教学中,除了使用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外,也可利用直观教具和简笔画等教学媒介,把教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进入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唤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2 开展小组活动,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难以使学生的个性、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中的小组活动是学生的独立活动。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协调者和创造者。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主要是向学生讲解小组活动的方法和要求以及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所运用与掌握的知识。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总结出语法规则以达到举一反
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小组活动不仅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营造积极氛围,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并积极投入状态,从而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营造这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关键是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尽量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氛围,以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语气、形象活泼的手势,使学生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亲近教师。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就能绽放出灿烂的智慧火花。
4 加强师生交往,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承载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否则课程内容无法理解。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如在呈现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通常利用实物、图片、体态语和多媒体等手段设置一个情境,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把语法或语言知识展示给学生,并进行操练。当学生已初步掌握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让他们围绕特定的话题开展对话,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将这三种学习方式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所进行的恰当组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他们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利于他们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我家乡
- 雨,落在校园里
- 失败给我带来了欢乐
- 水族畅想曲
- 我们是一家人
- 和日本客人在一起
- 2008年,我是……
- 在变的日子,不变的翠竹
- 秋天的黄粮
- 《枫桥夜泊》改写
- 清洁工
- 记一次劳动
- 有趣的实验课
- 一件难忘的小事
- 制作小房子
-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教学探析
-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交际策略研究与教学
- 浅析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改进英语口语教学
- 浅析创造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浅论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探究
- 浅论言语行为理论对听力理解能力培养的启示
- and的理解与表达
- 浅谈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
- 试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完善我国国家审计技术方法的启示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测试
-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研究评析
- 浅谈行动研究在外语交际策略教学中的运用
-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 it在中学英语里的用法
- 再谈英语写作的礼貌原则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
- 中国克隆动物研究大事记
- 院士谈家桢的童年始步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的媒体效应
- 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教授
- 克隆技术的发展
- 未来新兴产业:克隆人体器官
- 支持克隆人的观点
- 克隆人引发哲学争端
- 《奇妙的克隆》有关资料
- 反对克隆人的理由
- 克隆技术的意义及经济价值
- 如何迎接“克隆时代”的挑战
- 克隆人真的会出现吗?
- 《奇妙的克隆》词语解释
- 《奇妙的克隆》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