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直线电机系统在重庆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初探

直线电机系统在重庆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5

直线电机系统在重庆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初探

摘 要 分析 城市轨道 交通 直线电机系统的技术 发展 、特点和优势,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直线电机系统在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中 应用 的可行性和前景。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直线电机系统 制式 应用前景

为了 科学 有效、因地制宜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有必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对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进行探索,以期寻找一种与城市地理条件相适应、与运量等级相匹配、与城市 经济 实力相符合的交通模式,这对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规划

1.1 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2 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特点

(1)该线网贯穿城区,并延伸到壁山、江津、北碚等外围组团,有利于改善核心城区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引导和促进周边组团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实施城市发展“北移、南下、东拓、西扩”的战略,实现城市经济 社会 可持续协调发展。

(3)从线网规划的客流预测看,

1、

2、3号线为骨干线路,其远期单方向最大断面高峰客流分别为3.31万人次、2.74万人次、2.48万人次,其余线路单方向最大断面客流均在3万人次以下。从客流预测的结果看,重庆的整个线网各线客流规模均在3万人次左右,属于中运量级别的线网。

(5)从城市空间结构上看,重庆市主城区在东西方向受铜锣山、歌乐山和缙云山阻隔,三山间形成两个槽带;南北向受长江和嘉陵江切割,在主城核心区(铜锣山与歌乐山之间)形成3个片区、12个组团和核心区外围的11个组团,属于多中心、组团式,有机松散、分片集中的空间发展模式。规划线网5次跨过长江、6次跨过嘉陵江、2次穿过缙云山、3次穿过歌乐山、1次穿过铜锣山,轨道交通线路途经地形之复杂实属罕见。

(6)随着城市化建设高潮的到来,城市土地供应日益紧张,土地不断升值。而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或停车场)、车站、主变电所占地面积较大,从重庆土地供应角度看要求选择一种小型系统。

2 直线电机系统在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中的应用

直线电机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轨道交通模式,代表着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突出特点可概括为“轻”、“巧”、“灵”。“轻”指该系统轴重轻,荷载轻,体量轻;“巧”指该系统走行轨与反应板结合巧妙,受电与牵引结合巧妙;“灵”指该系统适应地形灵活,爬坡和转弯灵活。这些特点对重庆市的复杂地形具有较好的应对性。

2.1 工程概况 地铁1号线朝天门至大学城段线路全长33.24km,其中地下线长21.472km,占全长的64.6%;高架线长6.08km,占全长的18.3%;地面线(含U型槽段5.688km,占全长的17.1%。一期工程大坪至大学城段,线路长25.582km,车站15座;二期工程朝天门至大坪段,线路长7.648km,车站6座。全线共设车站21座,其中地下站12座、地面站4座、高架站5座;平均站间距为1642m,最大站间距为6392m,最小站间距为664m。

2.2 工程特点和难点

(2)城市平坝、台地面积小,建筑密度大;路窄,弯急,坡陡。由于城市被两江相隔、两山相挟,城市地貌比较破碎,适宜城市建设用地的缓丘平坝、台地等都被“江”、“山”支离分割,城市建设只能在仅有的平坝、台地上进行。在渝中区,21.9km2的土地上居住着约60万常住人口和近40万流动人口,建筑密度之大,人口密度之高,可见一斑。 重庆市城市道路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0~40m,路面一般为双向四车道,宽仅14m。道路坡度较大,极限坡度较普遍,据统计,超过8%坡度的主干道共15km,介于5%~8%坡度之间的主干道共48.3km。1号线杨公桥至双碑段,渝陪路道路宽度10~20m不等,而且道路连续转弯,转弯半径小,道路两侧多是山坡、沟地或新开发的建筑,选用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的系统才能更加适应地形特点。

直线电机系统车辆采用径向转向架,平面转弯半径大大减小,由一般轮轨系统的200m可减至60m,这样在线路平面选线时,可最大限度地避开已建或规划待建的建筑物,以及建筑基础、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构筑物,减少基础处理、管线拆迁改移等附属工程,降低工程造价。采用直线电机系统,可以很好地适应重庆地形坡陡、弯急的特点。

(3)1号线在1994年完成初步设计后由于某些原因即告暂停,近年来城市沿线变化较大,车站旁边的石油大厦、山城电影院、三峡广场等建筑先后建成,城市规划,尤其是 交通 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滞后于城市的 发展 ,给进一步的选线布站带来限制。

直线电机系统利用感应原理推动车辆前进,不需要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从而省去了齿轮箱等一系列传动机构,这样,车厢底板面可降低30cm;车轮仅起支承的作用,因而轮径较以前缩小20cm,减小了车体断面的尺寸,从而减小了地下隧道开挖断面和高架桥梁断面,降低了土建工程造价。在重庆市中心区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纵横交错,形成密密麻麻的地下管网,如采用直线电机系统,其隧道断面可缩小,这对减少地下拆迁量和施工都有利。

(4)1号线所经沿线有多处需要与周边开发相结合,近年来沿线有多处预留了轨道交通的出入口、风亭的接口,而且部分已与周边建筑合建,使得车站位置相对固定,给线路贯穿增加了困难。

(5)本线的客流预测见表1。从表1中可看出,本线的初、近、远期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预测值相差较大,只有选用“高密度、小编组”的系统模式才能更合理地适应客流预测特征的需要。

(6)小什字至两路口前的燕喜洞段为既有的人防洞,长度约2.87km,人防隧道断面底宽约8m,拱顶净高为6m,断面形式有直墙拱形、斜墙拱形和曲墙拱形三种形式。为充分利用该资源,节省工程投资,计划利用这段人防隧道的主干道作为今后轨道交通的行车隧道,其断面形式能否满足轨道交通行车限界的要求,需要结合不同的系统模式进行 分析 比较。

采用直线电机系统,其较小的隧道断面,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人防隧道的现状。

2.3 应用 的可行性

根据直线电机系统的技术优势、重庆市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1号线的工程难点,笔者对直线电机系统在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 研究 ,从技术上、 经济 上和环境上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论:该系统能满足使用要求,技术上先进可靠,运营灵活,经济合理可行。

2.3.1 线路2.3.2 车辆选型 由于直线电机系统的车辆结构简单、重量轻、磨耗低,大部分部件为在线可更换单元,车辆经过20年或500万km运行后,仅需要预防性检修工作,不需要彻底维修,高峰小时内车辆利用率为93%~95%,所以运营后的设备维修费与普通轮轨系统相比大大降低。

2.3.3 轨道

采用1435mm标准轨距,正线采用60kg/m钢轨,辅助线及车场线采用50kg/m钢轨,采用整体道床、预制轨道板方案,以固定钢轨、反应板、第

3、4轨的支架,保证设计要求的埋设精度。

2.3.4 供电系统2.3.5 车辆段

由于直线电机系统的车辆驱动方式与传统旋转电机不同,因此直线电机车辆和传统旋转电机车辆的维修工艺也有较大不同。该车辆对线路的适应性强,咽喉区短,设备集成化程度高,运营安全可靠,维修设备少,维修成本低,车辆段占地面积小。经过研究和 计算 ,重庆1号线设赖家桥车辆段1个和马家岩停车场1座,与采用传统轮轨系统的车辆段和停车场相比,建设用地大大减少。

3 直线电机系统在重庆城轨交通的应用前景

3.1 直线电机系统技术的可靠性和成熟性

如前所述,直线电机系统在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有多条线路运营,其运营的安全性和技术的可靠性已得到公认。在我国,广州地铁4号线已决定选用直线电机系统模式,车辆制造商已招标确定,某些关键技术转让正在进行谈判,并逐步为我国所掌握,待广州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于2005年建成后,直线电机系统的技术将在我国生根结果。

广州地铁4号线采用直线电机系统的技术特点是:线路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150m(车场线60m),最大坡度为5%,最高行车速度为90km/h,最大行车密度为33对/h,列车编组固定4辆,车站站台长度为75m,受电方式采用DC1500V接触轨上部受电,车辆段采用柔性架空接触网,信号系统采用有司乘人员自动驾驶的ATC系统,环控系统采用屏蔽门系统。

根据广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

5、

6、7号线也拟采用该技术,经过广州项目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我国将基本掌握该项技术,其技术可靠性和成熟性就更加明显,待重庆市准备实施时,有了广州的实例参照,重庆1号线将做得更可靠、更成熟。

3.2 直线电机系统的国产化率

直线电机系统的设备国产化重点在车辆和轨道系统,尤其是车辆。车辆的关键技术有三项:牵引电动机、转向架、电力传动控制。根据广州的实践,其车辆国产化的思路是:创造条件使直线电机车辆和其设备在国内组装或制造,引进仅限于部件、零件、材料、专用工具以及专用的测试仪器。经过招标,车辆拟由日本川崎重 工业 株式会社与四方车辆厂合资生产。广州4号线制定了稳妥可行的国产化方案,经计算,其综合国产化率在70%以上。借鉴广州的经验,待重庆实施直线电机系统时,其综合国产化率一定可以大大提高。

3.3 应用前景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直线电机系统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以及在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中的应用分析,可以看出:

(1)直线电机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系统模式,虽然面世仅二三十年,但其技术优势随着众多工程的应用却日趋明显,它将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方向。

(2)重庆1号线采用直线电机系统能满足使用要求,技术上先进可靠、运营灵活、经济合理可行。这将为规划的其他几条线路,如

4、

5、6号线和环线对系统模式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照。从这几条线所经沿线的地形地貌和客流预测看,如果也采用直线电机系统,可能会有更大的技术优势。

(3)随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制式的多样化,开发研究具有 中国 特色的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系统并付诸实施(如广州、北京、重庆等地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落实 科学 发展观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的 时代 体现,可以作为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策略之一。

参考 文献 [2]施仲衡,冯爱军.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

(4):48.

[3]陈韶章,吴俊泉,刘智成.直线电机运载系统技术在广州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地铁与轻轨,2003

(6):19.

[4]重庆轨道交通总公司.重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报告[R],2003.

[5]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直线电机系统在首都机场线的应用研究报告[R],200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与普通话
春景
日记6则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为地球妈妈画张像
松树颂
我愿化作一场雨
谁不夸咱家乡好
迎春花
一滴小雨珠
人生的支点
含羞草
大自然的恩赐不是这样用的
新春感想
试论新时期下的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
试析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
试论我国高校教学出勤率低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浅论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合理使用
简论高等教育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
试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试析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试论高校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补位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再教《故乡》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
猜读,让学生的思绪与作者共舞──兼谈《故乡》一课教学思路
巧借省略号,理解《故乡》主题──对鲁迅《故乡》的一点教学体会
发现──《故乡》教例评析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关于《故乡》一课的设计摭谈
是什么原因“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的?──《故乡》教学小议
《故乡》教学点滴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故乡》(第二教时)课堂教学实录
《故乡》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