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俄边贸60年回顾与展望(1)论文

中俄边贸60年回顾与展望(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2

中俄边贸60年回顾与展望(1)论文

论文摘要:中俄边境贸易60年历程是一个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拓展完善的发展史,是中俄60年经济转轨调整的真实写照。目前,在中俄边境贸易递进与优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贸易主体多层次、贸易产品结构合理化、贸易方式多样化、合作内容多领域等良好势头,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

在俄罗斯即将加入WTO,双方辟建自由贸易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大开发将互动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采取措施、加强合作、壮大中俄边境贸易是研究的立意所在。 论文关键词:中俄边境贸易;60年历程;回顾与展望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毗邻国家,双方地缘的便利性加之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为中俄边境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历程,总结60年来中俄边境贸易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目的在于更好地发展中俄边境贸易,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大开发互动,为提升中国偏远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中俄边境贸易60年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为了适应边境地区生活需要,双方开始恢复并快速发展了中俄边境贸易。1950年起,新疆最先与苏联开展边境贸易,陆续开放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三道河子等六处陆运和水运口岸,贸易方式为以卢布为计价和记账单位的易货贸易为主。

1951年新疆对苏联实现贸易额1350万美元。新疆边境地区出口主要以农牧业产品、矿石为主,进口主要以生产资料和机械设备为主。

1957年黑龙江省与苏联远东地区恢复贸易,1957年进出口贸易额仅为6万卢布,1959年黑龙江省与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额已达442.8万卢布。采用以卢布计价的记账式易货贸易方式,出口主要是小麦、玉米等农副产品和蔬菜、肉制品等生活必需品。

进口以钢材、机械产品和石油产品为主。同年内蒙古自治区同苏联赤塔州成立了边境贸易机构,正式建立起了边境贸易关系,采取易货贸易方式,中方主要出口农副产品、肉类、服装、毛料,进口化肥、钢材、原木及机械产品。

1960年,自治区对苏的边境地方贸易有较大的发展,进出口额达到75.8万卢布。

2、停滞阶段。1962年以后中俄关系急剧恶化,新疆边境口岸相继关闭,至1969年,新疆与苏联边境地方贸易中断,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地区边境地方贸易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3、恢复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中苏关系得到缓和,1982年4月,中苏两国外交部门正式换文,黑龙江省和新疆地区的边境贸易逐步得到恢复。

1983年经中苏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同意恢复使用黑河与苏方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口岸作为两国省、州级边境贸易过货口岸,同年内蒙古地区也恢复了同苏联的边境贸易往来。1986年中俄两国政府决定开放四对边境口岸,即绥芬河与戈罗杰阔沃,黑河与布拉格维申斯克,同江与下列宁斯克,满洲里与后贝加尔斯克。

9月中俄边境口岸正式过货,此后中苏边境贸易遵循“自找货源、自找销路、自行谈判、自求平衡、自负盈万、自主经营”的方针,步入了稳步发展阶段。 1988年国务院相继下发《扩大黑龙江省对苏联边境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的若干问题》、《关于地方外贸企业同苏联及东欧相应企业建立直接经济贸易联系的通知》等文件,给予了黑龙江及其他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大量的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边境地区对苏贸易的持续发展。

1990年10月2日,中苏两国签订政府间协议,确定双边经贸从1991年开始改为现汇贸易。至此,中苏贸易不再以瑞士法郎结算,而改为以美元等值结算。

这一阶段仍以易货贸易为主,但现汇贸易已经出现。中俄边境贸易额从1982年的l 863万瑞士法郎增长到1990年的106118万瑞士法郎,这段时期中方对苏出口的主要是轻纺产品、医药保健、食品,进口的商品主要有钢材、磷肥、水泥等生产资料;同时,中苏贸易开始突破了单纯的易货贸易形式,出现了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易货项下的经济技术合作。

4、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政府的独立及我国实施沿边开放政策,中俄边境迎来了新的机遇,中俄边境贸易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91年11月15日俄联邦总统签署《俄联邦共和国对外贸易活动自由化命令》,允许任何所有制形式和活动方式的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此时由于俄罗斯政府采取“休克疗法”,俄罗斯远东地区轻工业产品贫乏的弊端在整体经济急剧下滑中更加明显,急需大量价格低廉的轻工业产品,如服装、食品等,而我国沿边开放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又为边境贸易发展提供了动力。

1992年初中俄政府签署了《中国和俄罗斯联邦政府经济贸易关系协定》等中俄两国一系列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和劳务合作协议。有力的促进了中俄边境地区的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

两国年贸易额达到58.62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了50.2%。1993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实现76.79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了31%。

这段时期中俄边境贸易仍以易货贸易为主,但现汇贸易的份额有所增加,贸易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5、调整阶段。1994年起,由于两国经济逐渐转轨、经贸政策多变等原因,导致中俄边境贸易步入低谷,加之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边境贸易一直处于萧条的状态。

6、稳步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俄罗斯政局实现了稳定的交接,普京政府加大干预经济的力度,俄罗斯经济稳定发展,为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提供也有利的依托。

中国经济此时处于高度发展阶段,加大了对边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边境口岸进行了电子通关、物流信息的改造,中俄边境贸易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2000年边境贸易额31.7亿美元,2008年虽然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中俄贸易额仍然突破了500亿美元。

这一阶段基本实现了现汇贸易,中方进口的主要商品以服装、鞋类、电器、声讯设备、电力机械和配件、粮食、食品等轻工业以及传统产品为主,而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以原材料性商品为主,主要品种有石油、木材、有色金属、化学肥料、冻鱼、纸浆、塑料等。

二、中俄边境贸易递进与优化

1、贸易主体多层次。1949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中国对外贸易实行国家垄断经营。

1951年,为了照顾到边境地区,中国批准边境地区陆续开展边境贸易。由于受贸易方式以及结算方式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双方主要以国有贸易公司进行中俄边境贸易,公有制企业占主导地位。

1986年以后,中俄政府对中俄边境贸易逐渐放开,并给予诸多优惠政策,大大地激发了边境贸易主体的积极性,民营企业在对俄出口中所占份额逐渐增大,发展速度很快。2009年1-7月,黑龙江省边境贸易额达262669万美元,其中国有企业为66193万美元,占贸易额的25.2%,外商投资企业12907万美元,占贸易额的4.9%,而民营企业占贸易额的比重为69.9%,贸易额为183569万美元。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民营企业贸易额在中俄边境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但仍在中俄边境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如绥芬河市的非公企业进出口总额已占全市的98%以上。非公经济对边境地区的外贸拉动效果日趋明显,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2、进出口产品结构合理化。中俄两国资源禀赋存在较大的差异,双方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双方边境贸易长期以初级产品、轻工制品与资源性产品进行的贸易形式为主,并逐步结构微调,产品结构得以优化升级。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中国一直采用高增长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作为世界资源最富饶大国的俄罗斯恰恰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中国具有丰富的初级劳动力资源,而俄罗斯多年来人口都在缓慢减少,劳动力已经成为其经济增长的一大隐忧;中国是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产品的出口大国,俄罗斯常年“重重轻轻”,轻工及食品产业落后,需要大量进口,这种需求与供给的互补性导致双方进出口商品长期趋于稳定。

我国出口商品排在前几位的依次为服装、鞋类、农副产品、纺织品,而进口商品依次为原木、钢材、纸浆、塑料、石油。目前,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出现逐步优化的趋势。

先从进口商品看,支柱产品的变化不大,而建材、装修材料、机电产品、电器、声讯设备比重在2000年后逐步加大,进口产品中能源产品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3、贸易方式多样化。自恢复边境贸易以来,边境贸易交易方式一波三折,经历了易货贸易、现货贸易、现汇贸易三个发展阶段,同时加工贸易和旅游购销贸易也展现了各自特有的魅力。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易货贸易是最可行的、最现实的贸易方式,特别适合俄方用大宗产品的出口来换取中方轻工业品。易货贸易满足了双方发展经济的需要,但受到交易规模、交易成本以及相互拖欠供货的限制,只能是特定时期特有的贸易方式,随着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已不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从1991年起,两国经贸部门协商同意在保持易货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公司从事现汇贸易。贸易方式由单纯易货形式向易货贸易与现汇贸易相结合的形式发展。

1994年以后,俄方对易货贸易进行限制,加之我国调整外汇管理政策,客观上促进了现汇贸易发展。1994年,黑龙江的易货贸易占全省贸易额的53%,比1993年同期下降了21.7%;现汇贸易占全省的4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0.4%。

2000年以来,随着两国金融领域合作,特别是银行间合作的加强,为边境贸易提供了国际标准的贸易操作和结算方式,也为现汇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到2003年,易货贸易基本退出边境贸易,让位于现汇贸易、补偿贸易和转口贸易,体现了边境贸易逐步国际化和边贸企业经营手段逐步规范化的过程。

传统的边界口岸绥芬河、东宁、黑河等地的加工贸易正在取代原始的贸易方式成为时下新的发展趋势。对俄出口加工带的建设改变了黑龙江省边境贸易的格局,经过了十几年倒包式的小额易货式贸易,中俄边境贸易正在向大宗、稳定、规范的方向发展,这条工业地带也被誉为边境线上的黄金走廊,成为我国东北出口创汇的工业新基地。

1994年俄方政府实行签证政策,严格限制签证数量。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旅游贸易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在中俄边境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边境贸易新的增长点。

两国政府和边境地方政府也适时地调整贸易战略,积极推动旅游贸易的发展,为旅游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期间俄方企业和居民对中方边境采购的主要商品有主服装、鞋帽、床上用品等针纺织品和儿童玩具、果蔬等食品类,中方企业和个人跨境销售的商品大致相同。

旅游贸易是对中俄边境贸易的灵活补充。 黑龙江省是旅游贸易发展较早的省份,1996年旅游购销出口额为1.25亿美元,占该省对俄边贸出口的31.6%,2000年达到6.90亿美元,在该省边贸出口的比重上升为62.6%,逐渐成为对俄罗斯出口的主力军。

1996年以来,黑龙江省东宁市、黑河市,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旅游购物贸易都取得较大发展。2009年1~7月黑龙江省旅游贸易额达65886万美元,占贸易额的25.1%,旅游贸易对中俄边境贸易的补充作用进一步加强。

4、合作内容多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推出了一系列加速东部开发的战略规划,实现这些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对外开放程度,而中国政府也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两国的战略意图不谋而合。

贸易的互补性和战略的一致性决定了双方必须扩展合作的领域,提升合作的水平,中俄双方在农业及农业技术、投资、资源、劳务、物流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哈尔滨5个对俄技术合作中心与俄罗斯及其它独联体国家上百个科研单位、企业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

黑龙江省还加强农业合作“走出去”的力度,黑河市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口岸优势,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推进对俄境外农业开发作为发展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确立了“政府搭台、企业牵动、农民经营”的发展思路,使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实现了快速发展。

5、口岸建设多功能。沿边地区的公路、铁路处于我国交通网络的末端,长期以来沿边城市和地区的交通和其他物流基础设施成为制约边境贸易发展的瓶颈。

调查表明,运输成本、基础设施成本等形成的非关税壁垒对贸易的制约远远大于关税壁垒。 近年来,边境口岸和边境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及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边境地区的公路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公路运输量大幅提高,高速公路发展突飞猛进,基本满足了边境贸易对公路运输的需要。铁路各货运专线和跨境铁路的建设基本可满足对大宗木材、钢材等原材料的需要。

航空和水路运输条件也明显改善,2009年黑龙江省已开通对俄航线四条,而绥芬河和黑河市支线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对紧俏商品运输的需要。一个以中俄重点边境口岸为中心,以腹地公路、水路、铁路为集疏运通道的中俄边境口岸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俄边境最大的边境口岸满洲里口岸的电子口岸已经建成,运行状况良好,大大提高了物流通关效率,第二大边境口岸绥芬河口岸在建设电子口岸,不久也将实现电子化通关。

依托口岸已基本形成了满洲里国际物流园区、绥芬河国际物流园区、吉斯达国际物流采购中心和同江港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建成改变了原来集散中转中心的定位,逐步向集运输、转运、储存、装拆箱、仓储、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转变。 中俄边境贸易发展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对俄进出口结构单一,机电产品特别是高科技含量产品所占比重不高,沿边地区地产品比重小,外向型产业规模亟待提高。二是相互投资规模不大,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是双方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度不高,经贸主体不强。四是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铁路、公路、港口及机场等设施迫切需要完善。

五是口岸设施落后,功能不完善,过货能力明显不足。六是对俄各类经济合作园区发展迟缓,没有形成上规模、有特色的园区。

七是双方科技合作和服务贸易发展不足,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八是俄方经贸合作政策环境有待改善,协调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九是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经济要素分散,民间资本不活跃,创业气氛不浓。十是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对俄经贸和技术合作的复合人才匮乏。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推进合作过程中加以改进。

三、中俄边境贸易发展展望

1、俄罗斯加入WTO将大力促进中俄边境贸易发展。中国已加入WTO,俄罗斯也完成了所有就俄加入WTO的双边谈判,两国将在WTO框架内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与投资,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和贸易争端将纳入WTO的统一框架内予以解决,这将给中俄边境贸易发展带来积极变化。

俄罗斯加入WTO后将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同时外贸业务审批制将向备案制转变,对中国商品实行的带有随意性和歧视性的政策也将有所改变,银行结算和贸易纠纷将引入WTO框架内解决,贸易纠纷的磋商、仲裁和仲裁结果的执行将有更便利的渠道。边境贸易除了享受人世的基本权利外,还将享有毗邻国家双边优惠待遇和政策。

在更加规范的大背景下,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将进一步被激活,中国商品的比较优势会更加明显。

2、辟建中俄自由贸易区是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边疆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双方共同寻找的出路,进一步对外开放是边疆地区告别落后的必然选择。

良好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实践基础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提供了可能和支撑,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双方经济、政治联系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当然,构建中俄自由贸易区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缔结谈判经验,中俄双方应以现有成型的贸易口岸为依托,先创立小的自由贸易区,然后逐步扩大覆盖面积,将口岸依托的沿边城市逐步纳入自由贸易区,最终形成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大开发将实现互动发展。为了扭转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落后局面,2007年1月,普京总统签署命令,成立由总理、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长等要员组成的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发展问题国家委员会,开始实施俄罗斯远东大开发战略,并于2007年8月颁布了《俄罗斯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以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

该项目总投资5660亿卢布(合216亿美元),涉及铁路、公路、水利、通讯、电站、港口、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采掘业和资源加工等领域。2007年8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俄期间,普京总统特别指出“要加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交流合作”。

对此,两国首脑已达成共识。 目前,国家有关部委和相关省(自治区)正在研究相关政策,以推动东北沿疆沿界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互动发展。

应紧紧把握国家提升沿边开放的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的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开放战略对接为契机,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基础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完善合作机制,转变发展方式,集中力量发展商贸旅游业、物流业,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业,着力构建外向型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打造全国沿边开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总之,中俄边境贸易虽然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其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中俄边境贸易成长、壮大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两国政府加强合作与协调,建立双边工作推进机制,就双边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和磋商,加强双方民间往来和文化、艺术、学术等人文交流,共同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二是出台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利用、对俄经贸与境外开发以及人才等方面政策,促进对俄经贸和技术合作快速发展。

三是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以服务外包为重点的服务贸易,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着力扩大基础性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四是大力培育骨干企业,选择具有对俄经贸技术合作规模和潜力的企业重点扶持。

五是大力推进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园区建设,壮大对俄出口加工基地产业群,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培育出口自主品牌,构建外向型产业体系。六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在俄罗斯境内投资设厂、建立产业园区,提高对俄合作水平。

注释: ①迟庆林,边境贸易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 ②应艳,中俄边境贸易: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23-26 参考文献: 张丽平,跨越政策瓶颈一规范促进中俄边境贸易发展[J],国际贸易,2003

(2) 薛君度,陆南泉,中俄经贸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李钢,刘华芹,规范贸易秩序和体系一中俄经贸关系面临的问题及政策调整[J],国际贸易,2003

(2) 迟庆林,边境贸易与经济发展[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1 应艳,中俄边境贸易: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你说
我的妈妈
枪鸡
班级之最
雨下之情
“多面体”妈妈
我的好朋友
家庭成员外号
我的老师
花言巧语的同桌
她真的蠢吗?
我的新朋友
超级糖小弟
可爱的我
综合办公楼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高层剪力墙结构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探讨
岩土工程工程物探技术分析
综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施工技术的工程应用
简析建筑基坑工程的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探讨建筑暖通施工中的难点及其改善技术
基于建筑空调施工要点及常见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控制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中防渗漏技术要点分析研究
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析高层建筑逆作法施工技术
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
非开挖管道施工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五
《有趣的发现》教学体会
《青蛙看海》说课稿之二
《有趣的发现》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青蛙看海》课文内容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三
为结果预设过程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二
《青蛙看海》说课稿之一
《有趣的发现》教案之一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一
《小鹰学飞》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四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之二
《青蛙看海》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