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对我国的影响(1)论文

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对我国的影响(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30

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对我国的影响(1)论文

论文摘要: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主要体现在印度——东盟贸易投资区、孟印缅斯泰组织以及湄公河——恒河组织等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上。我国作为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体和印度、东盟主要的贸易伙伴也必将受到印度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影响。

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深化对中国对外贸易既提出挑战,又带来机遇。对此,我国应构建多极区域贸易合作框架,同步加强中印与东盟经贸合作,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三方贸易良性互动,打造和谐共赢的贸易合作新平台。

论文关键词:印度;东盟;贸易合作影响 印度独立后一直把东盟视为自己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但由于印度长期实行内向型经济政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加之受到政治关系的牵制,印度与东盟的贸易合作一直进展缓慢。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印度经济改革取得较大成效,贸易政策逐渐自由化、全球化,并针对发展东盟关系提出了“东向政策”,印东的贸易合作进入了快车道阶段,其主要形式包括建立印度——东盟贸易投资区、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以及湄公河——恒河经济合作组织等。

一、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的主要载体

(一)印度——东盟贸易投资区 自2003年起,印度与东盟正式开始了自由贸易区谈判,但由于双方在关税减让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而一直处于僵持状态,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在向印度提出减让棕榈油关税后再次提出更大幅度的减让要求,这使印方不能接受。直到2008年8月28日,经过近6年艰苦谈判的印度——东盟货物贸易协定文本才最终敲定。

根据该协定,双方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分阶段实施减税措施,到2012年12月31日,使71%的商品关税降至零,到2015年,使另外9%的商品关税降至零。并且,印度与东盟将很快启动服务与投资谈判,并有望于2009年底达成一个涵盖货物、服务和投资的印度东盟全面经贸合作协定,从而将构建中的贸易投资区得以真正落实。

印度和东盟在构建贸易投资区(RTIA)时借鉴和参考了一些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作法。《印度——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构建区域贸易投资区的基础性法律文件。

其建设目标包括商品、服务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开辟经济合作新领域,建立制度化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与服务贸易、投资、早期收获、其他经济合作领域、时间框架、最惠国待遇、争端解决机制、谈判的机构安排等。

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可发现,印度由于其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及同东盟关系的特点,与CAFTA的制度安排相比,有其独自的特点。如,两个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包括的产品有所不同。

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涉及216项产品,包括印度与东盟通过谈判决定进行关税减让的105项普通商品(涉及食品、矿产品、化工产品、塑料橡胶产品、木制品、纸制品、矿物材料制品、金属及制品、机电设备等)、印度单方面对新东盟成员国关税减让的111项商品。而中国与东盟通过谈判决定的早期收获产品的范围,主要涉及600多项农产品。

(二)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 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BIMSTEC—EC)成立于1997年,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有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尼泊尔和不丹七个成员国并横跨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合作组织。由于BIMST—EC特别强调南亚和东南亚两个区域在历史传统上以及文化习俗上的联系,它通常被认为是沟通这两个地区的两个最重要的经济组织东盟(ASEAN)和南盟(SAARC)的桥梁。

BIMST—EC起步的时间虽晚,但发展势头非常活跃。2011年7月,BIMST—EC成员国在曼谷举行了首次首脑峰会,发表了“曼谷宣言”,签署了建立BIMST—EC自由贸易的框架协议,这标志着该组织的经济合作水平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该组织的主要合作方向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发掘贸易与投资潜力;加强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交通与通讯的连接,以使旅游、贸易与投资更加便捷;提升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孟加拉湾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调动旅游部门的力量,发挥自然、文化和历史景观的最大价值,简化地区内的商务旅行、交流计划和旅游,扩大技术合作等等。

(三)湄公河——恒河经济合作组织 湄公河——恒河经济合作组织(简称“湄公河—恒河组织”)成立于2000年11月,其宗旨是研究印度与大湄公河流域的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间贸易和投资的前景。随后,泰国和缅甸也加入这一组织。

在2001年7月举行的湄公河——恒河合作第二次部长会议上,上述六国通过了《湄公河——恒河合作河内行动计划》,以进一步推动湄公河和恒河流域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并把合作的领域确定为旅游、文化、教育和交通运输4个领域。2002年湄公河——恒河合作第三次部长会议在缅甸召开,进一步完善了合作机制,加强了印度与东盟在经济、文化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湄公河——恒河组织为优化印度与东盟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机会,印东双方都把这个次区域合作组织看成是双方深化经济合作的重要一步。具体说,一方面,印度期望通过这一组织来带动南盟和东盟两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贸易、投资等各领域的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湄公河流域国家也期望提高市场出口多样化程度,与印度建立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贸易合作,以此帮助湄公河流域走上发展道路。

二、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对我国的影响(第2页) 印度通过加强与东盟的贸易合作,表明了其加快与东南亚地区经济融合的意向和态势。自上世纪末印度开展“东向政策”以来,印度在东南亚地区政治、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

而近年来上述的贸易合作动向更深刻反映出“东向政策”重心的转变,即印度已不再满足于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仅局限在政治、文化等领域,而是将通过加深双边贸易合作来加强和扩大在该区域的经济影响力。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东南亚一向是受印度和中国共同影响的地区。

印度通过加强与东盟双边贸易合作来深化对东南亚经济影响的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到与东盟经济融合的一体化过程中。印度和东盟是亚洲两个重要的经济体,其双边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既会给中国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一)印度与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印度与东盟区域贸易政策的发展本质上反映了印度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深化,这对中国发展西部经济提供了机遇。四川、云南、广西等西部重要省份都毗邻南亚和东南亚,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及稳定周边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需要通过西部大开发来实现,西部大开发如果不与西部的对外开放相结合,其开发是有局限的。目前,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地区已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了合作机制。

而在西南地区,虽然我国近年来积极寻求加强同印度和东盟的贸易关系,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也在进一步商榷之中,但尚未形成一个与南亚、东南亚的经济合作机制。如果印度与东盟的区域贸易政策能朝着有利于印度、中国、东盟三方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就可能为中、印、东三方地区经济贸易合作的顺利推进做出积极贡献。

因而,从周边安全和大开发的角度看,促成并参与印度(南亚)——东盟(东南亚)区域贸易合作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印度与东盟区域贸易合作为中国对外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印度东盟区域贸易合作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投资、旅游等众多经济领域。印度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升温将有助于中、印、东形成一条经济利益轴心,让三方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拓宽和深化三方的战略性经济合作。

更重要的是,东盟可成为中、印两国加深经济合作的平台,有利于“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实现。自上世纪末以来,亚洲就越来越清晰地出现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可以预见的是,亚洲经济整合的雏形在于以东盟为基点,通过中、日、印、韩等几个主要经济大国的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最终达到亚洲经济一定程度上的一体化。2011年印度首次提出了亚洲经济共同体的构想,并得到亚洲其他国家的拥护,这实质上反映了目前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其中,作为亚洲经济共同体核心成员国的中国、东盟和印度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关系一直比较冷淡,相互间的经贸往来相对很少。

因而,中国在发展周边国家经济关系时把重点放在了日本和东盟,而东盟一直是印度传统的经贸合作伙伴。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印两国的政治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在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双方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也变得强烈起来,东盟自然而然成为了联系双方的桥梁。

因此,印度与东盟区域贸易的发展为中国与印度的双边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印度与东盟在经济上加深合作带有一定程度的平衡中国影响力的意图 中国和印度与日本、韩国、东盟都开始了贸易自由化的实践,其中印度和中国同东盟的一体化目前走在最前面。中国和东盟构建了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区域合作;印度与东盟构建了贸易投资区、湄公河——恒河经济合作组织、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等。

从地理位置上不难发现,中国、印度与东盟各自形成的经济集团存在重叠,这将导致两个可能:要么中、印加强合作,同东盟三方一起共同致力于一体化建设;要么中、印在这一区域较力,遏制对方影响力的扩大,甚至将其排挤出去。尽管中、印经济关系不断升温,“中国威胁论”在印度已不再是主流,但追求世界一流大国的根本利益决定了印度不得不考虑中国崛起对它造成的消极影响,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想方设法限制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并通过和东盟的合作来掌握将来亚洲区域整合的主导权。

印度在湄公河——恒河经济合作组织上的作为正好将它的这种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和东盟的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起步比印度早,当湄公河——恒河组织成立后,很多学者都在揣测印度与中国在大湄公河流域开发问题上是否会出现合作意愿,两国将合并计划或是谁都不参与彼此的计划。

印度却在2003年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印度在湄公河开发的问题上决意要走自己的道路。印度的湄公河——恒河计划特别强调加强相互间在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其用意在于通过强调印度传统文化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以便把中国的影响排除出该地区。

中、印虽然在总体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不相上下,但印度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不如中国密切。中国与这些国家在经贸投资方面合作的力度比印度大得多,以大国自居但却往往被忽视的印度难免产生不平衡心理。

因此,印度实施“东向政策”便明显地表现出与中国在经济上相互竞争的意图。印度实施“东向政策”10多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与东南亚对话增多,各国投资也为印度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这样,印度获得了与中国进行全面竞争的条件和机会,以印度为支点抗衡中国的亚太安全体系开始初露端倪。

(四)印度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深化将加剧中国在投资、能源等领域的竞争 中、印两国都是崛起中的大国,对原材料、市场、投资、能源等各领域的需求自然会加大。而东盟作为中、印都优先发展的经贸合作伙伴,无疑会成为竞争的焦点。

目前,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虽然遥遥领先于印度,但应看到,印度和东盟的合作正迎头赶上。2004~2005年,流入印度的FDI达150亿美元,是上一个财政年度流入的56亿美元的3倍。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以中国、印度、东盟、巴西、墨西哥为首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原本因为西方国家的大量消耗而变得短缺的能源近年来变得更加紧张,新一轮的能源危机随时都会出现。中国和印度都是能源进口大国,能源是两国能否取得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两国都在想方设法获得能源,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两国的能源需求由于不能从他们的主要经贸伙伴美、日、欧来得到缓解,因而近年来中、印两国在全球范围内不遗余力地签署石油和天然气协议。

从经济成本考虑,能源丰富的俄罗斯和东南亚无疑是这两国合作的最佳选择。因此,中、印在东南亚的能源竞争将是对两国本身和各自双边经济关系影响最大的竞争。

三、我国的应对策略 对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深化,我国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印度急于扩大在东南亚的经济影响力,虽然带有“遏制”中国的意图,但更多的是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我国只要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与印度、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印度借助东盟“遏制”中国的效果就根本不足以构成对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威胁。

此外,虽然印度与中国在东盟市场上存在竞争,但受到两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这样的竞争还并不是全面竞争。中印双方仍存在许多合作空间,从而也为经贸发展带来了机遇。

因此,结合当前形势,我国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构建多极区域贸易框架,为西部大开发创造更有利的贸易环境 我国区域贸易合作在立足亚太地区的同时,应构建多极的区域贸易框架,实现由单一重心模式向多元模式的转变,并在这种多极框架下为川、藏、滇、桂等西部省市凭借自身地缘优势谋求与印度和东盟经贸合作创造更有利的贸易环境。在西部大开发下,构建涵盖中、印、东三方的多极区域贸易框架,不仅能为西部带来市场扩容和更多的商机,而且也为推动西部制度创新提供了可能,这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在与东盟合作框架下加快中、印贸易的发展,打造和谐共赢的区域合作新平台 印度与东盟区域贸易合作为我国对外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国应珍惜这一宝贵机遇,在与东盟合作框架下加快中印贸易合作:一方面,借助CAFTA和RITA发展的良好态势,积极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争取形成一条中国——东盟——印度自由贸易轴心,使三方最大限度地扩大经济联盟的内需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此举对三方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应表现出极大的合作诚意与姿态,利用现有的交流平台(中国西部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组织等),主动邀请印度一道共同加强与深化同东盟的经贸合作,增强中印在东南亚的共同利益和合作愿景,鼓励印度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推动三边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打造和谐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

(三)加快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能源合作机制 印度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有可能加大中、印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竞争,这主要是由中、印两国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同质性造成的。因此,我国应利用与东盟、印度发展自由贸易的契机,以贸易促分工,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差异产品,适当利用外汇优势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差异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从而弱化中、印双方在东盟市场上外资和贸易的竞争。

此外,我国应与印度积极商讨建立能源合作机制,相互投资能源产业,共同开发东南亚能源。中、印若能转变竞争思维,加强在东南亚的能源合作,必能形成较大竞争力,大大降低竞标成本,为形成贯穿中国、印度、东盟三方的能源交换体系和运输通道提供可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
瓷砖填缝的最佳程序
施工员在施工现场要肩负多少责任?
浅谈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房屋建筑中容易遗漏的防水工程
悬挑脚手架 与落地脚手架区别
合格的施工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某公司施工图设计要求
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
建筑质量为何问题频出?
设计与施工中若干常见病害的防治对策
试论房地产高层住宅抗震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专业施工图纸核查要点
简明有效的工程进度控制方案
复古:是开发式保护还是保护性破坏
从对农民工的技术管理论亟待编制施工过程控制规范的必要
《三个儿子》 考点练兵1
《我为你骄傲》 考点练兵2
《我为你骄傲》 训练素材
《我为你骄傲》 写作指导
《三个儿子》 知识点精析
《三个儿子》 作者简介
《三个儿子》随堂练习 提高篇
《我为你骄傲》 考点练兵1
《王二小》教学难点
《三个儿子》随堂练习 巩固篇
《我为你骄傲》 范文习作
《三个儿子》 趣闻故事
《三个儿子》 重难点分析
《三个儿子》 范文习作
《三个儿子》 考点练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