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浙商投资非洲之策略(1)论文

浙商投资非洲之策略(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2

浙商投资非洲之策略(1)论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浙商投资非洲现况的介绍,从内外因角度论述了浙商投资非洲的原因。从内因来看,首先是由于国家和浙江省政府倡导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社会,保持同各国家和地区友好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鼓励浙商走进非洲;其次浙江省内资源紧缺,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拥有更多的可利用资源,成为浙江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再则浙江企业面临产业升级等问题,促使浙商们纷纷寻求投资非洲的探索之路。

从外因看,在经济日益全球化趋势下,非洲丰富的资源、诱人的市场前景及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各地的投资者。最后,笔者结合一些实例分析了浙商投资非洲所遇到的困难,如语言沟通障碍、风俗习惯差异、企业管理和融资瓶颈等,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论文关键词】 浙商;非洲;投资;分析 近几年,去非洲掘金的浙商日益增多,投资领域和生意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据浙江省外经贸厅提供的信息显示,浙江一些企业已介入非洲的资源开发领域,如余姚的“兴隆”公司、“长青”公司,相继在刚果(金)设立矿业公司,开发当地丰富的金属资源。

事实上,浙江民营资本参与非洲资源产业开发正进入热潮。2007年6月,宁波华州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获得加蓬一处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铅锌矿详细勘探权。

此前,该公司在加蓬还获得一处1.1万平方公里锰矿的详细勘探权。 由此可见,浙江的企业正在加快“进军”非洲的步伐。

据媒体信息披露,到2005年底已有182家企业到非洲投资、经商,投资额约5570美元,足迹遍及34个非洲国家。其中,生产型企业近年来呈现增多的趋势。

对此,浙江省外贸厅外经处有关负责人表示,非洲很多产业还是空白,投资潜力巨大。 目前,浙商进入非洲有两种形式:一是贸易;二是直接投资。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非洲,这两种形式大有用武之地。贸易只是分享中非合作"盛宴"的一种谋略。

非洲大陆素有"世界原材料仓库"之称,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大激发了浙商不远万里赶去投资的热情。为了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多的浙商采取直接投资这种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成为中非合作双赢的真实写照。

一、 浙商投资非洲的内外原因

(一)浙商投资非洲的内在原因 1.国家和浙江省政府鼓励企业海外投资。中国政府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承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继续为此提供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并愿与非洲国家探讨促进投资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继续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引导,注重服务,提供便利。同时,中国欢迎非洲企业到中国投资。

继续与非洲国家商签并落实《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非洲国家共同营造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保护双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浙江省《实施“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从2005年开始,浙江企业赴国外进行资源开发将享受政府“资助”:当年累计投资在100万~5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10万元;投资在500万~10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20万元;投资在1000万~3000万美元的资助人民币30万元;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资助人民币50万元。

2.浙江省内资源紧缺。据浙江省经贸委公布的全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的报告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浙江固有的资源捉襟见肘。

资料显示,浙江省能源总量接近1亿吨标准煤大关,已步入全国能源消费大省行列,煤、电、油全面吃紧;过去5年中全省的森林蓄积量虽增加了0.57亿立方米,但今后5年可供采伐量与林木需求量之间的缺口接近10倍。此外,制造业发展所需的铜、铝及其他黑色金属绝大部分也依赖外供。

在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加重的背景下,仅着眼于省际间的资源供给合作显然难以为继,必须争取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建立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也即实施全球化的资源战略。浙江对资源的需求度很高,这本身就是一种商机。

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民企特别是大型民企完全可以尝试到境外从事资源开发,以减少紧缺资源与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强自主可控性。因此,浙江省很早就开始尝试从政府层面与国外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国际组织机构、行业协会进行合作和互动,构建一个以资源开发为导向、有利于民企“走出去”的平台,主要为民企网罗并提供合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外资源信息。

非洲正是在此背景下进入浙商的视野。 3.浙江企业的产业升级。

据经济学专家分析,当前,浙江企业正直接面临着一个产业升级问题。从经济学上的收益比较原理来看,企业本身的产业在提升,对于浙江企业来讲要么将原产业转移出去,要么将资金转移出去,选择一个可以获利的市场。

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对资金和技术颇为需求的非洲便成了浙商对新产业开拓的理想场所。

(二)浙商投资非洲的外在原因 1.非洲当地拥有丰富的矿产、石油、农业等资源 目前,世界上已经探明的150种地下综合性矿产资源在非洲均有储藏,尤其是与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50种贵重稀有矿产品在非洲储藏量巨大,其中至少有17种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特别是非洲石油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950多亿桶,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8%左右,仅次于中东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

原油日产量800多万桶,占世界原油日产总量11%左右,预计2020年达到15%。未来5年,内全球石油产量增幅的1/4将来自非洲。

非洲石油属“轻质”或者“超轻质”品种,质量上乘,距离欧洲传统市场近,开采成本和运输费用相对低廉,深受国际市场欢迎。非洲土地肥沃,海岸线漫长,是宜农、宜牧、宜植、宜渔之地,被称为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区域、牧业区域、经济作物产区和渔业产区。

非洲的可可、丁香、腰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非洲也是世界上拥有热带森林最广阔的地区,盛产乌木、桃花心木、墨檀木、紫檀木、罗汉松等珍稀名贵树种。

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已是人所共知。总之,非洲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陆,它每年向世界贸易市场提供20%的石油、70%的可可、34%的咖啡和50%的棕榈制品,被称为“世界重要战略原材料仓库”和“世界上最后的投资边疆”。

2.浙商投资非洲的客观条件日益成熟

(1)市场前景看好。根据长三角经济研究专家吴民为分析,与国内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邻国相比,非洲更具投资价值。

非洲制造业和轻工业不发达,有的国家连根针都不会造,产品绝大多数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因此,价格适中且品质不错的中国小五金和小百货在当地销得很好。

在整个非洲市场上,中国货通常能卖到很高的价位。

(2)非洲制定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积极改善投资环境。目前,非洲许多国家都为外来投资制定了优惠政策,投资环境也逐步改善。

非洲许多国家都推出了富有吸引力和鼓励性的外资政策,包括简化投资审批手续、设立出口加工区、减免税收等,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其中,针对中国还有专门的优惠政策。

中国目前已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其他非洲重点国家的协定商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中。中国对非承包工程涉及工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二、浙商投资非洲存在的问题 1.不同的文化背景,存在入乡随俗问题。非洲地广人稀,国家多,各国政策也大不相同,并且拥有悠久的文明和历史。

中国企业投资者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文化交流、是否熟悉当地政策等问题。而目前光有国家政府间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投资者尽早地适应非洲。

2.不同的就业观,出现雇工难问题。在非洲投资经常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就是雇工难。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业观念大不相同。非洲一些人相对懒散,喜欢“今朝有酒今朝醉”,常常是今天领到工资后,明天就不来干活了。

“高薪聘不到技工”、“老板到火车站抢民工”这样的事例在非洲已不再是新闻。“技工荒”和“民工荒”的突如其来,给许多正在非洲快速发展的浙江企业增添了不少困难。

3.筹资渠道过窄,企业融资产生瓶颈。目前,企业筹资首先还是依靠自有资金占多;其次是利用银行贷款。

利用有限的自有资金使企业实现高速发展,即使有大规模的跳跃式的商机,但对于有些企业由于资金的短缺或银行利息过高还是会不得不放弃企业的发展前景。 4.企业用人机制不够灵活,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大多数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浙商也不例外。但现实条件下很多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家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仅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

而且,有些企业家认为,只要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人才,而没有真正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 此外,许多企业都选择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资产经营者。

当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后,家长式管理因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双重统一而变得界限模糊。

三、浙商投资非洲之策略(第2页) 1.解决文化冲突。由于双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浙商在非洲投资前,必须充分了解非洲的人文背景、文化习俗,并掌握所在国的经济贸易特点、法律、宗教等,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并据此创造出企业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

企业在开始运作后,还要与当地同行保持良好关系。为了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浙江企业可以选择一些投资环境好、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作为首选地。

在投资方式上也可以选择与当地企业合资的形式。另外,应注意控制好雇工规模,也要提防陷阱。

当然,浙商首先自己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建立一个信用的团队,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其次要有企业的信用品牌,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

自己守信了不等于人人都守信,当你与对方合作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对方有没有信用。 2.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在注重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注意管理方式的创新,实现和谐管理。和谐管理是指使组织系统达到内外协调、融洽的管理。

和谐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企业组织是一个系统,它与外界各系统及其本身内部的各种要素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企业组织整体和谐的目的,以实现效率最大化。

要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首先,领导者应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带头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并处处关心体谅员工,善于联系员工,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创造条件。其次,领导者应有谦逊、诚信的品德和民主平等的作风,尊重员工的人格,虚心听取各种意见。

再次,领导者应善于在物质和精神上体恤员工。要实现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提高产品质量是促进企业与客户、市场和消费者之间关系和谐的重要方面。

中国台湾体育用品巨豪、光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光男在讲述自己在促进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谐方面的经验时说:高质量的产品是实现主动调试客户,使自己与客户能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的最根本条件。其次,在和谐管理中还必须处理好“和”与“争”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要被淘汰,“和”与“争”是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必须正确对待,不可偏废。 3.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利用两地政府的政策优势,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为鼓励企业“走出去”,中国先后出台了建厂投资的中长期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贷款贴息补助,设备、零件、原材料享受出口退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了国内与国外、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议今后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开发非洲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保险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

如:建设中小型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各类水果饮料厂、碾米厂、电池电瓶制造厂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项目。另外,中国企业不但可以享受非洲国家推出的富有吸引力和鼓励性的外资政策,包括简化投资审批手续、设立出口加工区、减免税收等,还可以从中国和非洲的商业银行获得优惠的贷款。

刚刚成立的中非发展基金就是其中的一种途径,这个总额将达到50亿美元的基金,主要用于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 此外,近年来,随着非洲总体政局逐渐走向稳定,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都把发展经济置于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实行开放政策,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和争取技术转让,其中有不少国家希望与中国在农业、加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加强合作。

如2006年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杭州主办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会议上,中国驻贝宁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前来替贝宁做宣传,就非洲的投资环境和贝宁目前正在推出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向与会的企业代表作介绍和推广,希望浙商前往贝宁开辟市场。这正是浙商去非洲投资办实业的有利时机。

参考文献: 祥银,葛亮,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原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 尚玉芳,齐慧卿.直接利用外资的理论和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博阳,贾康,魏昕.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吴声功.跨国公司经营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钟昌标.国际贸易地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陈郑立.关于企业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霍忠友.张奇志.浙江商人走进非洲分析 [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石娃》有感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读《勇敢是母亲的本能》有感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
读《忏悔》有感
读《王羲之练字》有感
读老舍名言而发出的感悟
读《信念》有感
父爱是一座山
读《如果麦子没有考验》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平安是福值千金
痴迷成就天才
观《暖情》有感
简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关于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路与任务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色
关于“两课”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当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误区举隅及反思
简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模式
浅谈整合多重研究范式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效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几点思考
试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思考
试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几个维度思考
浅谈《光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四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二
《地球爷爷的手》第一课时对比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三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四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二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五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四
《地球爷爷的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一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