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国际贸易中电子提单问题研究(1)论文

国际贸易中电子提单问题研究(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国际贸易中电子提单问题研究(1)论文

【论文摘要】 提单是国际贸易中的最重要的物权凭证。电子提单是将电子数据交换与提单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它有着不同于传统书面提单的特点和优越性。

在电子商务日益发展的今天,电子提单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已开始使用。由于电子提单仍然是新鲜事物,因此无论是在法律规定上还是在技术支持上都有着明显的缺陷。

本文首先总结了电子提单的概念和种类,其后说明了它的优越性,最后阐述了电子提单运作的技术和制度障碍。 【论文关键词】 电子提单 传统提单 技术和制度障碍

一、电子提单的概念和种类 电子提单(Electronic Bill of Lading,简称EBL)是电子数据交换与纸张提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提单形式。通过计算机,提单信息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在电信网络中高速传递,最后由接受方计算机处理还原为原信息。

邢海宝在其著作《海商提单法》中认为:“电子提单是指通过电子传送的有关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数据,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来实现提单作用的新的提单形式。它实际上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转让海上运输中货物物权的程序。

其目的是加快单证流转,防止提单转让过程中的欺诈行为,以及解决日渐广泛地使用海运单后产生的在海上货物运输途中如何转让货物物权的问题。” 电子提单的缮制、修改、流转、储存等一切过程都在计算机内进行。

因此,严格地说,电子提单并不是一种书面单证,而是一组电子信息。应用电子提单时,租船定舱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承运人在收到货物之后发给发货人一份收讯电,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承运人签发提单。

该讯电除包含装运货物的说明外,还包括传统提单在反面所记载的条款内容。所以,电子提单与传统提单所包含的信息大体相同,只不过电子提单表现为储存于计算机存储器中的电子数据,其交换和处理也由计算机自动进行。

由此可见,电子提单的载体和操作过程不同于传统书面提单。 对于传统提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提单分为不同的种类。

比如,按照提单上是否有批注可以将提单分为“清洁提单”和“不清洁提单”;按照收货人的不同可以将提单分为“记名提单”、“不记名提单”和“指示提单”;按照提单的签发日期不同可以将提单分为“倒签提单”和“预借提单”等。 这些传统提单的分类方法对于电子提单是同样适用的。

因为承运人完全可以用电子的方式对提单的批注、收货人以及签发时间等内容做出相应的记载,与传统提单惟一的不同是表现形式而己。相比较传统提单,除了可以用上述传统提单的分类方式将电子提单做出分类之外,还可以针对电子提单流转方式特殊这一特点,根据电子提单在流转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将电子提单分为“运行中的电子提单”(active electronic bill of lading)“中止的电子提单”(suspended electronic bill of lading)和“终止的电子提单”(end electronic bill of lading)。

二、电子提单的优点 电子提单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具备技术上的支持(计算机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但是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与传统提单相比电子提单具有以下一些显著的优点: 1.传统提单的流转会产生高额的成本 据联合国统计,国际间全年的贸易总额约为6万亿美元,而其中约7%被用于制作、管理、寄送和处理各种贸易单证。据估计,如果以电子提单形式的贸易,将可以节省50%的费用。

2.用电子提单可简化许多重复和繁琐的手续,提高提单签发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而且电子提单可避免纸张单证分次、分散缮打时发生不一致的错误,即便有错误也可以立即由单据的签发方通过电子数据交换进行更正,减少拒付事件。 3.安全性角度来看,电子提单的收发不存在先天的风险,且有自己的确定程序,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防范提单欺诈 高额的成本,缓慢的流转速度以及在处理时容易出现疏漏等传统提单的弊端引发了诸多的贸易冲突。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提单的价值。因此,航运业对提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电子提单在克服传统提单的缺点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同时它又继承了传统提单的基本功能,因此电子提单的使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电子提单的使用似乎成了众望所归的选择。

三、电子提单运作的技术和制度障碍 电子提单的运用不仅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商业和技术问题。从一些国际组织解决电子提单运作问题的有关尝试来看,电子提单要得以顺利运作和普遍接受,需要建立顺畅的电子贸易环境及完善电子提单本身的制度。

而这些条件,目前还未得到满足。 1.电子贸易环境尚不完善 电子提单的产生与电子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其运作也离不开电子贸易环境特别是EDI三大要件(即计算机应用、数据标准化和通讯网络)的建立与完善。

电子提单的普及不是某个国家通过立法改革就可以解决的。首先,它需要建立一个广泛的并最终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以实现跨地域的电子数据交换;其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完善网络技术的同时,应加快计算机的普及和国际统一EDI标准的完善和普及。

但在目前,电子贸易所遇到的障碍恰恰主要是:存在相互竞争的、互不兼容的专有网络系统,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子数据的安全性,但并不利于建立统一的世界电子贸易环境,更不利于形成全球统一的电子贸易法律和技术标准;尚未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规范,而使用电子贸易手段的当事人需要的是能够适应自身系统同时也可被任何交易对方接受的系统,这不仅需要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上形成统一的市场,而且需要在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不同行业、不同国家间建立统一的市场规范 。 2.电子提单本身的制度漏洞

(1)保密性问题。在电子提单模式下,无论是以承运人为中心的《电子提单规则》,还是设立登记中心的欧洲提单示范计划,都存在着物权变动公示与商业信息保密的矛盾。

一方面,由于物权变动公示原则,为保护作为担保人的银行、第三方债权人和提单项下的货物买方,确保信息的可靠性、易得性和交易的中立性,电子提单的公开登记是合乎逻辑的选择;另一方面,大多数交易方都不愿将自己的商业信息轻易地透露出来,尤其不愿意让自己的商业信息为竞争对手所轻易得知。电子提单中信息的公开化,确实有可能损害交易方的商业利益。

如何限制电子提单公开登记的内容范围,哪些人有权获取相关的商业信息,怎样兼顾商业秘密的保护与物权变动的公开安全,这些问题尚未解决。

(2)交易安全性问题。电子提单虽可解决纸面提单的欺诈问题,但它本身也可能存在欺诈问题,令人产生如电子密码是否安全、交易数据是否可能被人为更改而不留痕迹等顾虑。

就《电子提单规则》中仅凭承运人来发送信息与密码的模式而言,承运人本身的诚信就颇值考量。毕竟提单受让人对于是否接受提单的判断是以承运人传送的信息为基础的,而承运人所传送的信息是否真实便极为关键。

而在现阶段,对以上问题的监督程序与防御措施尚不完善。

四、结语 提单是国际贸易中极其重要的单证,围绕提单形成的一套制度是现行国际贸易体制的基石之一。EDI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能弥补传统提单的诸多弊端,使提单与贸易的现代化相适应。

电子提单是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有纸贸易”向“无纸贸易”演变的重要内容,将对21世纪的国际贸易与航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法律的滞后是难免的。

但为了尽量缩短期间的差距,在研究和立法上采取前瞻与务实相结合的态度无疑是科学和明智的。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有障碍都不是不可逾越的。

电子提单能够向当事人提供至少是目前纸质提单可达到的安全保障。加之在法律被相应修改后,电子提单的普及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杨良宜:《提单及其付运单证》[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齐爱民:《电子合同的民法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邢海宝:《海商提单法》「M].法律出版社,1999 司玉琢等:《海商法详论》「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5 李宇宁:《提单电子化法律问题研究》「J」.海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 傅廷中:《关于电子提单的业务与法律问题》「J].世界海运,1998 林春雨:《电子提单法律问题研究》「J].装箱化杂志,200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轮椅上,我开启网评人生》有感
射箭首枚金牌
蚂蚁
做水果拼盘
爬山
迷人的河滨广场夏夜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静夜思
贵在努力
忠实玩具——存钱罐
保护环境
在成长的道路上
蜜桔之乡
我爱稻花
做一个最好的人
金融危机下小企业强化财务管理探讨
企业现金流量风险成因分析
运用财务POS机 防范财务风险
强化高校财务分析之浅见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变革趋势分析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现金流量表编制中两个特殊项目的列示
国有医院财务盈亏平衡的微观定量分析研究
企业财务困境案例研究
EXCEL构建财务分析数据库
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水电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监控分析
国内财务主体理论研究
小议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查方法
《毛主席在花山》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毛主席在花山》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
《毛主席在花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句段赏析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建议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
《毛主席在花山》词语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6
《毛主席在花山》课文
《毛主席在花山》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毛主席在花山》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杂谈
《毛主席在花山》词句解析